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07月25日 星期一

中央决策层:“不以GDP论英雄”

招商造假 何以大行其道?

■中国城市报记者 赵争铮/整理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07月25日   第 07 版)

  编者按

  招商引资的过程是一个地区经济魅力的展现过程;反过来,招商引资推动当地经济增长,二者相得益彰。招商引资,靠的是硬邦邦的“实绩”,而不是假数字堆砌的“泡沫”。重复签约,不仅华而不实、劳民伤财,更是政绩注水、形式主义的体现。贪一时之功、解一时之困,牺牲的是投资者的信任,助长的是弄虚作假的歪风。

  在“不以GDP论英雄”的背景下,部分地方招商造假现象频现,令人惊诧。由此也说明需要更快形成更为科学、也更可持续的全新考核体系。

  乱象 “表演”签约

  红旗飞扬,彩球飘飘,礼仪小姐落落大方……在西北某省一场招商会的签约现场,几个项目的签约双方大笔一挥,双手紧紧相握,一派笑意融融的场面。而在场的某市一位部门负责人无奈地对记者说:“这里头我们市的几个项目,早在半年前就签过约了,如今无非是让老板给个面子,再来捧个场。”

  跑场子只为了做样子

  西部另一省份一家文化企业为了改善印刷质量,引入了一套新设备,正式使用一段时间后,在当地举办的经贸洽谈会上为设备引进举行了签约仪式。又隔不久,为了凑够签约数目,有关部门就动员这家企业,为设备的引进再举行一次签约仪式。企业碍于面子,只好派出代表配合举行“隆重”的签约仪式,为经贸洽谈的成果“添砖加瓦”。“我们合同早已签过,拿到洽谈会上再签一回,纯粹是做样子,可是不做还不行。”该企业负责人说。

  “重复签约并不少见。”中部某市一位财政部门负责人坦言,目前招商引资仍然有任务,从省一级分解到市一级,市一级再分解到各部门,各部门完成任务有困难,就把主意打到重复签约上来,企业对此邀约往往是虽不情愿却也不愿得罪人,只好来回跑场。一位企业老板发牢骚说,为了重复签约,一个月内省里市里来回跑了四五趟,打乱了他原本要出国考察的计划。

  几千万包装成几个亿

  以中部该市为例,今年,该部门的任务是招商引资一个亿,到5月份完成的任务还不到1/4,负责人着急地找熟悉部门的领导,看看有没有可能在对方的项目中分一杯羹:“如果实在不行,就联合招商,但是在土地等数字上面做一些工作,使几千万的投资变成几个亿。”

  重复签约到底有多明显?一位知情人介绍,少则一两次,多则四五次。有的协议只是意向性的,也敢往签约项目的数字里面兑。这样签的意向书,并不是合同,不具备约束力。

  西部有个招商会为拼凑签约成果,让各个经济部门到全国各地招商,不管项目最后能否落地,先把企业邀请到再说,第一要参会,第二要签约。一位参与招商的工作人员说,为了完成“邀商”任务,就到兄弟省市找对口单位求援,请人家出面组织企业参展,尽量能“签约”。对方有此类需求,当地也会全力配合。真有项目还好办,多数没有干货,或者落不了地,双方只好“表演”签约。

  探究 无心栽树

  “有些事总会让人怀疑时间是否静止”,说的就是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的作秀造假。

  可是,“表演”签约这台戏是要演给谁看呢?毫无疑问,对上对下,地方政府都有着不小的“稳增长”压力。事实上,不少地方开年之后就提出要“狠抓大项目”。情势所逼,难免有地方浑水摸鱼,用注了水的招商成绩单编造一个虚假繁荣的地方经济图景。

  耐不住寂寞急表现

  一直以来,招商引资都是地方政府经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中国经济进入“L型”后半段,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创下新低的关键节点上,尤其如此。越是在经济的特殊时期,就越是要稳住阵脚。所谓“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引来金凤凰是果,栽树在前才是因,招商也是这个道理。

  然而,由于招商心切,一些地方无心栽树。因为它费事耗时,要把梧桐树栽好、种大,要让这棵树在市场经济中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品牌,自然要下一番苦功夫,要耐得住寂寞。如果没有这份耐心,急于表现,急于出成绩,干一些急功近利的事就在所难免了。

  假政绩出不来真效果

  重复签约有两个目的:一是将签约仪式的气氛捧热,营造一种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景象,造成当地是热门投资地域的假象;二是让数字漂亮,通过媒体宣传,提升政绩。一位经济部门负责人自我反思:“说到底,这还是一种虚荣的政绩观在作怪,国家现在强调不以GDP论英雄,但在当地事实上经济发展指标仍然是目前最明显的成绩单。”

  各地经济部门为完成招商任务也常叫苦不迭,任务的繁重使得重复签约似乎成为“没有选择的选择”。然而,招商只是形式,如何让企业留下来、让市场保持健康发展这个重大而根本的问题,却被很多人忽视。

  “我跟企业负责人聊天,发现这种冲动性地招商引资本质上是一种最大的短视行为,招商时什么都敢答应,招来后原本承诺的配套、人工、补贴等都难以兑现,最终招商会变成‘招伤’,企业留不住,口碑也差了。”一位负责人说。

  解局 刷新体系

  对于当前招商造假的沉渣泛起,我们不仅有深入反思的必要,而且更应尽快形成有别于既往纯粹“以GDP论英雄”式的考核体系。

  面对现实稳心态

  在中国经济已经明确进入新常态之下,地方政府必须冷静面对GDP从高速增长减缓到中高速增长的现实,没有必要通过形式主义的招商引资,人为制造所谓的“经济繁荣”。更何况,招商引资规模的表面增长,并不等于GDP的同比上升,即使GDP有所上升,也不必然等同于地方财税的同比上升。

  同时,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之下,面对“稳增长”压力的上升,地方政府更应树立良好的心态。弄虚作假式的招商引资,不仅收不到实质性的成效,还会平添招商引资的额外成本,更会滋长一个地方“务虚不务实”的行政作风。

  功夫在诗外,抓经济亦是如此,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更应该在软环境建设上下工夫。比如,加速转变地方政府的行政职能改革,优化地方的经商营商环境,并降低地方经济的运行成本;再比如,改善当地的绿色生态环境,并完善当地的医疗、教育配套,从中长期来看,这些均可明显增强当地对外部资本的吸引力。

  新考核体系待“出炉”

  既然中央已经提出“不以GDP论英雄”,那么,当前应该尽快形成更为科学、可持续的全新考核体系。GDP增速的变化是否应该挂钩地方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否还应该将地方的医疗、教育、以及其他民生保障配套水平,作为较大的权重列入到地方政府的考核体系中,各地应该给出明确的努力方向。

  之于当下而言,“招商造假”延续至今,必须尽快通过制度完善予以杜绝。不仅希望地方政府能够立足于当地的资源承载力,通过软环境的完善和提升吸引资本,而不是不计成本地盲目招商、甚至是虚假招商;而且更希望行政职能改革能够加速推进,既往的经济主导型地方政府,应该尽快转变为社会服务型地方政府。如此,我国经济转型的成功方才有实实在在的保障。

招商造假 何以大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