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06月27日 星期一

重拾工匠精神 创造世界品牌

■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兴旺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06月27日   第 16 版)

  编者按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快速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提出更高要求,更加注重品质,讲究品牌消费,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高端化、体验式消费特点。

  然而,当前我国品牌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产品质量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企业诚信意识淡薄等问题比较突出。品牌企业不多也影响了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6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提出将设立“中国品牌日”,大力宣传知名自主品牌,讲好中国品牌故事,提高自主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本报将不定期推出智能手机、家电、奶粉、无人机等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知名品牌大型系列报道。本期讲诉华为手机以及大疆无人机的品牌故事。

  华为手机逆势生长

  提起“中国制造”,“低廉”在很长时间里都是它的代名词。在智能手机行业里,三星、苹果这两大品牌曾是中国品牌不可触及的“天花板”。然而,近两年,华为却在悄然追赶行业的两大巨头,改变“中国制造”的内涵。

  市场调研机构TrendForce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销售2.917亿台,同比下降1.3%,环比下滑18.6%。虽然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疲软,华为手机销量却逆势上涨。全球调研机构IDC数据显示,一季度,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前三位分别是三星、苹果、华为,其中华为出货量2750万部,市场份额8.2%,成为一季度出货量最高的中国手机厂商。

  6月15日,华为消费者业务宣布,最新旗舰手机P9及P9 Plus自4月6日于伦敦发布之后,取得了惊艳的销售成绩。在发布后的6周内,P9及P9 Plus全球发货量已经超过260万部,其中中国、法国、芬兰和英国的销售表现尤为突出。P9一面世便成为流行产品,海外市场销量较P8上市同期高出130%。

  华为手机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公开资料显示,华为每年至少投入销售收入的10%用于研发,2015年这一比例达到了15%。截至2015年底,华为消费者业务总人数是16438人,其中研发人员有10383人,占比高达63%。在国产手机品牌中,华为的中国专利持有量高达49822件,占据国产手机专利的近半壁江山。

  作为手机的核心部件,芯片是困扰大多数中国手机厂商的难题。据了解,华为从2006年开始着手研发自主芯片。目前,华为拥有自主研发的麒麟系列处理器。

  “有了自主芯片,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与消费者沟通,提升华为的自主品牌知名度。”此前,华为消费者业务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外观的变化难以使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产品的研发还是要从最根本做起,把产品的基础做厚。

  “华为不仅在芯片上有自己的技术,而且在拍照方面也有大量的基础技术。”何刚坦言,“在全球竞争中站稳脚跟还是要靠核心能力,这样能让我们在全球竞争中走得更长远。”

  让消费者感受到华为品牌温度

  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华为消费者业务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以下为采访实录。

  注重产品,注入时尚

  中国城市报:近日,华为消费者业务宣布,华为最新旗舰手机P9及P9 Plus自4月6日于伦敦发布之后,6周时间全球发货量已超过260万部,其中中国、法国、芬兰和英国的销售表现尤为突出。其中,在法国市场,P9销量是P8的10倍以上。在波兰和芬兰,P9销量是P8的4倍多,在英国则超过3倍以上。通常,欧洲是一个比较“挑剔”的市场,华为手机为何能风靡欧洲?

  何刚:华为手机能够占领国内市场、打入国际市场,与华为注重产品硬实力是分不开的,是华为长期坚持研发投入,厚积薄发的结果。华为每年至少投入销售收入的10%用于研发。过去十年,华为研发投入累计超过1900亿元人民币(307亿美元),很多企业无法企及。

  目前,华为在中国、德国、瑞典、俄罗斯及印度等多地设立17个研究所,集全球不同地区优势,不断为消费者打造极致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在智能终端的美学设计上,华为设立了巴黎美学研究所,跟踪全球时尚潮流趋势,致力于为消费者带来科技和时尚结合的体验。

  华为与优秀的合作伙伴一起深度合作,共同满足消费者在功能易用性和时尚科技等方面的需求。比如,华为与徕卡共同设计、开发智能手机照相系统,与施华洛世奇合作推出时尚与科技完美结合的智能手表等。

  中国城市报:华为还有什么可以对正在走向欧洲的中国消费品品牌分享的?

  何刚:华为通过体育营销、时尚合作等方式,大大加强了海外消费者对华为品牌的知晓度和认同感。

  在体育营销方面,目前华为已经赞助了52项体育赛事和体育俱乐部。2016年3月18号,华为请梅西担任形象代言人,此次华为与梅西的强强牵手,将会为华为品牌注入新的品牌活力及全球影响力,助力其在全球广泛领域内品牌知名度的飞跃式提升。

  在时尚合作方面:欧洲是品牌高地,更是时尚之都,巴黎、伦敦、米兰都是引领全球时尚潮流的高地。华为赞助了米兰时装周、西班牙VOGUE等全球顶级的时尚平台。其中,华为与VOGUE的合作是华为试水与时尚界的合作,希望通过更多的时尚元素打动消费者,吸引更多的用户,让消费者感受到华为品牌的温度。

  保护知识产权,促进行业创新

  中国城市报: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表示,华为的目标是在未来五年超越三星和苹果,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厂商。向手机行业两大巨头发起挑战,华为的信心从哪里来?在中国和美国向三星发起专利诉讼对华为来说意味着什么?

  何刚:华为的信心来源于华为基于全球资源的研发能力,持续的研发投入所带来得产品力的不断提升,从而达到的厚积薄发。

  华为此次诉讼的目的是使三星尊重华为的研发和知识产权成果,停止未获得许可情况下的专利侵权行为。华为有权从使用其技术但未获得专利授权的公司获得合理赔偿。

  诉讼是解决知识产权争议的法律救济手段,我们期待能和三星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华为相信,只有尊重和保护彼此的知识产权,让研发投入有回报,才能促进行业创新,推动行业健康持续的发展,让人们享受更好的通信服务和体验。

  中国城市报:前不久,关于华为总裁任正非的“迷茫论”话题受到热议。华为从以前的跟随者到现在的竞争对手少了或者没有竞争对手了。从手机终端来看,超过三星和苹果之后,华为要怎么走?怎么成为领路者?

  何刚:华为的目标是成为全球消费者最喜爱的消费电子品牌,在消费品市场只有不断的给消费者提供具有极致科技的产品,满足其对极致科技的需求,才有可能不断领先于业界。

  以消费者为中心

  中国城市报:有分析称,在手机行业,6年是一个轮回,目前还没有能够风靡12年的手机品牌。诺基亚曾是手机行业的标杆,HTC也做过行业的领头羊。有报道称,HTC希望通过当前比较热的VR再次复苏。华为怎么避免重走诺基亚、摩托罗拉、HTC这些手机企业的路子?

  何刚:华为手机的能力和业务都处于全球快速增长阶段,在未来的竞争中,华为有信心成为全球Top 2品牌。华为希望能够构建以消费者为中心,基于云的,智能手机、可穿戴、家居、汽车以及办公全场景时代。通过智能终端无缝衔接不同场景,满足消费者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需求,逐步完善自身智能终端全场景体验布局。

  中国城市报:今年3月份,英国市场产业咨询公司Brand Finance公布了2016年“全球最具品牌价值百强”报告,华为排名第47名。排名前五名的分别是苹果、谷歌、三星、亚马逊、微软。华为何时排名前列?有时间表吗?

  何刚:华为的目标是成为全球最喜爱的消费电子品牌,现在我们离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走。

  中国城市报:当前,中国企业要在品质、品牌上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结合华为品牌的发展实际,您认为,中国企业要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目前,中国消费品正处于中低端向中高端的转型升级中,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要做好什么?

  何刚:华为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与始终坚持创新的理念是分不开的,所以只有不断创新,才有可能赶上国际先进水平。企业要不断创新,注重品质,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品质不断增长的需求。

  专注:说的容易,做的难

  自从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最近,国务院在多个文件中指出要提升产品品质,创造中国品牌,提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笔者认为,当前中国之所以缺少品牌,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凭借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一跃成为世界工厂。中国长期处于世界工业体系产业链低端,局限于加工组装,缺少对研发投入,这样也就很难提升产品品质。因此,中国制造成为了低廉的代名词。

  当前,随着中国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的上升,越来越多的低端制造开始向南亚的印度和东南亚的越南等国家转移,高端制造开始向美国、日本、德国回流。面对这样的情形,中国制造要想在世界工业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必须提高产品质量,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将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

  实际上,这种情况不是中国独有。以世界上制造业领先的德国和日本等国家为例,这些国家先后都面临过如何提升制造业质量问题,它们都推出过一些提升制造业水平的政策。比如20世纪50年代,德国实施“以质量推动品牌建设,以品牌助推产品出口”的质量政策;60年代日本提出质量救国战略;80年代美国制定质量振兴法案;90年代韩国实施21世纪质量赶超计划等。随后,这些国家都创造出了世界品牌。

  如何创造世界品牌?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要重拾“工匠精神”。之所以是重拾,是因为自古以来中国都不缺乏工匠精神,比方说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以及“鲁班精神”,这些都体现了前人所具有的“工匠精神”。

  从现在来看,以华为、大疆为代表的科技企业,也极具“工匠精神”。发扬“工匠精神”,除了加大研发资金投入,更重要的是时间投入。正如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所言,华为坚定不移28年只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华为只有几十人的时候就对着一个“城墙口”进攻,几百人、几万人的时候也是对着这个“城墙口”进攻,现在十几万人还是对着这个“城墙口”冲锋。密集炮火,饱和攻击。

  目前,麒麟系列芯片让华为有了向三星、苹果叫板的底气。而近十年的研发时间投入是国内大多数手机厂商所做不到的。

  在产品品质追求上,大疆也是一个代表。正如大疆创始人汪滔所说,事实上,没有不需要埋头苦干就能获得的成功,没有只靠PPT就能得到的财富,没有从天而降的高科技。“消费级并不是意味价格低廉却品质粗糙,相反是既便宜又绝对好。如果能做好我不想做一个烂东西出去。比如电机我明明能把他做到比其他好50%,我不想只是做一个刚刚好的。”汪滔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品牌,才能用好产品支撑好的利润,进而建立更强大的公司。

  从华为、大疆这样的高科技公司来看,专注是它们成功的共同因素。笔者认为,专注、有耐心是企业打造世界品牌的重要因素。它们承担着为中国制造正名、重塑中国品牌的重任。中国制造应该多一些华为、大疆这样的世界品牌,它们的成功值得国家和消费者点赞。

  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乐观,毕竟中国制造刚迈向中高端转型的道路,面对的挑战还有很多,比如知识产权保护就是一个难题。重拾“工匠精神”,创造世界品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既然说了,就要专注。

  大疆也“疯狂”

  大疆创新,这家2006年创办于深圳的企业,目前已在世界上消费级无人机领域占有70%的市场份额,成为民用无人机领域的巨头。

  大疆研发的Phantom1,是全球民用领域第一个一体化的航拍飞行器。此后,大疆风靡欧美,比尔·盖茨是大疆的使用者,苹果联合创始人沃兹尼亚克也是它的粉丝。大疆闯进好莱坞后,受到詹姆斯·卡梅隆等大碗青睐,在《神盾局特工》《国土安全》等众多影视剧中现身。

  而大疆的诞生缘于创始人汪滔一直梦想着能造出比他小时候玩过的航模更优秀的飞行器。汪滔本身就有些“传奇”的色彩。汪滔1999年从杭州考入华东师范大学,由于不喜欢所学专业,2003年他又考到香港科技大学重读本科。

  2005年准备毕业课题时,汪滔和其他两位同学说服老师,同意他们以遥控直升机的飞行控制系统作为研究方向,做一个耐久、稳定的直升机系统模型,但还没来得及展示给教授们看就坠毁了。

  拿到电气工程学学位后,汪滔在本校攻读硕士学位,并且拉上几个同学在深圳一所三室的公寓里创办了大疆。创业前几年,搞研发、跑展会、找市场是这些年轻人的主要工作。2010年,其年销售额仅有300万元。

  2013年,是大疆的一个转折点。发布Phantom1后,大疆撬开了消费级无人机的巨大市场。那年,销售额达到1.30亿美元。年底,大疆向员工发放10辆奔驰汽车,在深圳企业界广为人知。汪滔的出发点很简单,就是希望辛勤付出的核心员工,能够在同龄人中昂首挺胸,可以回家对父母亲说:“看,我在这个地方工作还不错吧?”

  从大疆创办初,汪滔就想实现全球化。他总是前往德国、美国等市场需求量大的海外展示自己的产品。不过,当大疆产品出现在国际市场时,很多人不相信这是中国生产的。“当别人说我看你们不像是一个中国公司嘛,我也会觉得不舒服。”汪滔说,希望产品拿到全球是可以挺直腰板的。

  大疆创新副总裁、公关总监王帆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专访时指出,大疆能引领世界潮流的关键是其不可取代的技术核心,还有技术背后的用心。

  如何表现“中国制造”显得尤为重要。大疆用一连串极具中国意象的名称来命名产品。比如,“悟空”“哪吒”“筋斗云”“禅思”“风火轮”等。

  大疆“悟”Inspire1选《纽约时报》“2014年杰出的高科技产品”榜单。2014年,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公布了2014年度十大创新工具,大疆的无人机排名全球第三。2014年11月,《华尔街日报》发表一篇大疆的特写报道写道:大疆是首个在全球主要的消费产品领域成为先锋者的中国企业。

  2015年2月,美国权威商业杂志《快公司》评选出2015年十大消费类电子产品创新型公司,大疆是唯一一家中国本土企业,在谷歌、特斯拉之后位列第三。

  2015年11月,大疆在官网发布了MG-1 农业植保机,正式进入农业领域。目前,大疆的产品已被广泛用于航拍、电影、农业、地产、新闻、消防、救援、能源、遥感测绘、野生动物保护等领域。

  在2015 年年初大疆的年会上,汪滔自己制造了一个非常拗口的“成语”作为给公司的方向指引——“激极尽志,求真品诚”。大疆希望作出有品味的东西,输出代表中国形象的品味。

  坚持不去走捷径 用产品本身说话

  以下为本报记者专访大疆创新副总裁、公关总监王帆内容。

  重塑Made in China

  中国城市报:大疆创新为何能在全球占有70%的份额?在深圳立足对于大疆创新的发展有何助力?

  王帆:民用无人机行业最近几年才为人所知,普通消费者的需求要去引导,无人机的应用场景要去普及。在过去十年中,大疆从未停止技术创新,将功能不断进化的产品推向市场,引导市场需求,由此占据主动。

  在每个细节上坚持高品位是大疆成功的另一个原因。从产品设计到店铺装修,从合作伙伴的选择到人才招聘,大疆都遵循国际化标准,也用同样标准打造品牌形象,使得大疆这个名字目前在全球消费者心目中赢得了与其产品同样的口碑,正在全球范围内重塑Made in China的定义。

  深圳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这样的气氛鼓励所有企业勇于尝试,敢于创新。当然,立足深圳、背靠珠三角这一供应链成熟的产业区域,也是大疆能够以最快速度、合适成本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终端产品并送往世界各地的先天优势。这使得大疆能将无人机多项关键技术整合起来并保持消费者可以接受的价位。

  中国城市报:创始人汪滔说:“我们是极少数可以做世界一流产品,并且引领世界潮流的中国公司。”请问引领世界潮流最关键的是什么?

  王帆:目前,市面上的科技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初创公司也因独特创意各占一席之地,可仅有昙花一现的理想是远远不够的。大疆能引领世界潮流的关键是其不可取代的技术核心,还有技术背后的用心。在科技产品更新周期不断缩短的今天,大疆推出每个产品都经过深思熟虑,不求赚快钱的短视行为,专注在飞控、影像、增稳、图传、安全等无人机关键技术环节的不断完善,将顶尖产品带给消费者。

  重视研发,风靡北美

  中国城市报:据报道,在北美无人机市场,大疆创新已获得50%的市场份额。众所周知,中国企业打开北美市场实属不易,大疆为什么能够率先打开北美市场?

  王帆:大疆最初几年致力于研发适用于航模产品的飞行控制系统及相关配件,欧美航模圈相对成熟,自然成为主要市场,也让大疆在美国积累了一些人脉资源。

  2013年,在精灵系列无人机推出的初期,大疆就将产品顺理成章地带到美国市场。能稳定自主悬停、操作简便的多旋翼飞行器产品令当地民众大开眼界,也让好莱坞和硅谷的意见领袖们大为赞叹,之后大疆无人机出现在诸多热门美剧和主流电影中,积累了一批明星粉丝,辐射全球的示范效应由此产生。

  中国城市报:据悉,大疆在硅谷组建了研发中心。大疆为何要在美国组建研发中心?研发团队在大疆所占比重是多少?研发不仅需要资金还有时间成本,有些企业就忍受不了,对核心技术研发缺少耐心,大疆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王帆:大疆硅谷研发中心相比于大疆在深圳的研发力量,侧重于通过SDK软件开发套件进行无人机生态圈的建设。目前大疆全球有超过5000名员工,其中接近1500人为研发团队,在全球无人机行业规中研发处于领先水平。

  在大疆诞生之初,我们曾埋头研发产品,不考虑市场问题,在度过了一段艰苦的岁月之后,市场给予了大疆肯定和回报。从创始至今,我们始终对研发坚持高投入。我们认为,认真对待产品和技术的企业会得到市场自然而然的褒奖。

  品牌升级在于人的转型

  中国城市报:深圳不缺乏明星企业,比如华为、中兴、腾讯等,大疆未来会成为一家什么样的企业?

  王帆:无论从所投身的行业、产品品类还是品牌在全球推广的模式来看,大疆都不同于绝大多数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企业,我们更倾向于将自己定位成为一家立足深圳的国际性企业,是全球飞行影像系统的开拓者和领导者。

  埋头做技术研发的大疆,永远用产品本身说话,而不是跟别人一样成为活在PPT里的公司或是做给VC看的企业。我们有一套自己对这个世界是非曲直的理解,这些年沿着这条路走来,用事实证明,不搞噱头、不哗众取宠同样能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和市场的口碑。

  中国城市报:作为一家新兴企业,大疆现在最缺乏的是什么?

  王帆:人才是大疆成功的核心因素,同时也是未来前行道路上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大疆认为,目前的教育体系与创新产业的实际需求有所脱节,企业寻找到合适的人才并不容易。作为无人机行业领军企业,大疆每天都能看到各种机会摆在面前,却苦于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去将其逐一落到实处。

  中国城市报:当前,中国企业要在品质、品牌上赶超国际水平,结合大疆创新品牌的发展实际,您认为,中国企业要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目前,中国消费品正处于中低端向中高端品牌的转型升级中,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要做好什么?

  王帆:大疆对自己的要求是,踏踏实实的研发科技,创造极致的产品。我们既不追求短期的销售利润,也不追求低价带来的销量,更不追求“概念”或“风口”。我们希望用技术推动产品进步,让消费者得到优秀的产品,获得上佳的使用体验,企业再从销售中得到合理的利润,再将利润投入研发,实现良性循环。

  大疆用自己亲身经历说明,一家中国企业,可以制造出颠覆性的科技产品。这固然是因为大疆的技术过硬,但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汇聚了一批富有真知灼见、价值观相通的人,具备追求极致的精神。

  大疆不去追求廉价的成功,坚持做有品位的产品,这与我们的企业文化和管理者的理念是分不开的。从上至下,大疆都坚持不去走“捷径”,不在乎短期的“成功”;不同流合污而追求卓越。正是因管理者和员工的这种理念,我们才选择一门心思打造极致产品,才成就了今天的大疆。所以,归根结底,品牌的转型和升级在于人的转型,在于管理者思维的转变。

重拾工匠精神 创造世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