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06月27日 星期一

新财税主义宣言(上)

■高连奎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06月27日   第 27 版)

  我们遇到的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整个世界的问题!这不是一届政府、一个领导人的问题,这是一个时代的命题!

  根据我们的分析,当今世界迟迟走不出经济危机,最核心的问题就在财税问题上。如果没有财税改革,仅仅靠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市场政策,或是期待其他产业热点的出现,都解决不了问题。

  我们认为世界经济危机的本质是债务危机,确认地说,是“政府债务危机”,而金融危机只是政府债务危机的表现形式而已。

  我们认为,本次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当今世界各国的财税体系已经不适合世界的发展,因此才产生了巨大的政府债务问题,全世界都必须开展一次彻底的财税改革。我们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针对这样的现实问题,提出我们的建议。新财税主义,就是从财税改革的角度,对经济危机进行解释并提出解决方案。

  为什么本次经济危机的本质

  是政府债务危机

  华尔街金融危机最初的根源在于,美国小布什政府因发动两场战争而欠下巨债,不得不削减政府保障房支出,而削减保障房支出的策略则是由政府企业(两房)提供担保,最终由银行将穷人的贷款证券化,以金融衍生品的形式卖给全世界的投资者,酿成次债危机,后又演变成华尔街金融危机,甚至成为全球经济危机。可见,最初的源头是政府欠债甩包袱,是政府债务向民间转移的结果。因此,经济危机虽然表现为民间债务危机,但根本上是政府债务危机。

  美国虽然是经济危机的始作俑者,但是各国政府债务高企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面对政府债务危机,目前人类还没有解决方案,甚至几乎没有学者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所以,从2008年至今,经济危机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经济学界拿不出政府债务危机

  解决方案,将会导致经济危机长期化

  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采取了不同的经济危机政经方案,总结起来,无非采用了三个经济学派的主张——货币学派、凯恩斯主义学派和奥地利学派。美国采用的是货币学派的量化宽松政策;欧洲先是采取奥地利学派的财政紧缩政策,后学习美国,转向量化宽松政策;中国先是实行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后来转向奥地利学派的货币紧缩。

  无论是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还是奥地利学派,目前来看,对于解决经济危机,都不是最优办法,都无法带领世界走出危机,而且对于政府债务危机这一根本性问题,目前没有一个学派提出主张。如果经济学界对政府债务问题视而不见,那必然导致经济危机长期化,世界经济很难重启增长。因此,我们只有提出新财税改革方案,才能拯救经济危机,帮助世界各国走出债务泥潭。

  本次经济危机后,中国学者也加入到了世界经济学创新的序列,先后有林毅夫先生提出了“新结构主义”经济学主张,滕泰、贾康等学者也提出了“新供给主义”主张,这两个学派虽然论述角度不同,但都不约而同指向了中国的产业升级问题。笔者要指出的是,如果没有财税改革做基础,没有充足的财源做基础,新结构主义和新供给主义两大学派所主张的产业升级都不可能实现,最终都会成为“口号学派”,不可能真正的解决问题。因此,当前中国政府在综合前两大学派理论基础上形成的“结构性供给侧改革”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发展问题。

  总之,如果人类不能针对政府债务危机这一根本问题拿出解决方案,那么经济危机必然长期化,甚至有可能长达二三十年之久,甚至由经济危机蔓延到社会危机、政治危机、人类危机,这都是可能的。从2008年爆发经济危机至今的实践也证明,现在的主流经济学派别都解决不了人类经济危机,因此人类不能再从经济学理论的旧纸篓里寻找解决方案,而是要创新,创造出一套新的经济理论来解决经济危机。

  政府债务危机不是偶然的政策失误所致,而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当今世界的主要国家无一例外地面临政府债务问题,这绝不是哪个国家的偶然经济政策失误所致,它们是具有共性的,因此在解决起来也只需要一个相同的方法,一个相同的理论就可以解决所有国家的这些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喜欢用“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模型解释社会问题,在我们新财税主义看来,本次经济危机是一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爆发,是生产力大幅进步后,生产关系没有相应调整的结果。当然,这里的生存关系不是指政治关系,而是指政府的财政税收制度,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延伸出来的政府对整个社会的管理与服务体系。

  目前,各国政府所普遍实行的财政税收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因此必须改革。人类不仅需要改革,而且需要一次像上世纪罗斯福新政一样力度的、全面的财税改革。

  罗斯福新政克服大萧条的秘诀在于

  财税改革,而非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扩张

  罗斯福新政是人类目前唯一有效解决“大萧条”的成功实验,其经验弥足珍贵。上世纪,人类遇到很多经济危机,如拉美经济危机、日本经济危机、东南亚经济危机、俄罗斯经济危机等,这些国家或地区经过经济危机后都一蹶不振,萧条时间长达二三十年之久,没有能够像罗斯福新政一样成功克服萧条,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对于罗斯福新政的成功,人们往往归因于凯恩斯主义,但根据我的分析,美国走出大萧条,并不完全是因为凯恩斯主义所主张的赤字投资政策,而是因为罗斯福重构了美国的财税体系,这是凯恩斯主义中所不具备的。

  比如,现在维持美国财政收入的第一大税种(个人所得税)和第二大税种(社会保障税)都是罗斯福新政时建立的。在大萧条之前,个人所得税在美国新政前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税种,只有少数人才交个人所得税;罗斯福新政之后,个人所得税成为美国的第一大税种。在大萧条之前,美国没有社会保障税;大萧条后,社会保障税成为了美国的第二大税种。有了这两大税收做基础,美国政府才有充足的财政进行财政投资与社会保障建设,即使经历了二战,美国政府也没有为美国人民欠下多少债务,其债务水平一直在可控范围之内。

  美国现在的财政体系仍然是罗斯福新政时期奠立的,因此罗斯福的财税改革不仅仅帮助美国走出了经济危机,而且奠定了战后美国长达三十年的黄金时代,而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新自由主义减税政策又将美国重新拖入了危机。

  罗斯福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核心区别

  关于罗斯福新政时期的改革思想,我们可以将之称为“罗斯福主义”,以便于与凯恩斯主义进行比较。到目前为止,经济学界很少有人探讨罗斯福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区别,而根据笔者的研究,两者具有根本性的不同:一方面,凯恩斯主张赤字财政,而罗斯福是财政平衡主义者;另一方面,凯恩斯主张减税,而罗斯福则主张采取加税的政策。

  罗斯福拯救大萧条,是按照他自己的思路进行的,因此我们认为真正拯救大萧条的是罗斯福主义,而不是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赤字加减税的经济政策只能拯救小萧条,不适合大萧条,因为大萧条需要动用的资金太多,仅仅靠财政赤字根本不可支撑,大幅赤字最多维持三年就会达到极限。

  中国之前的经济危机完全用凯恩斯主义的周期性投资政策解决,而现在中国与世界遇到的是百年一遇的长周期危机,如果还采用凯恩斯主义的赤字投资政策,就会出现失灵的情况,而且有可能将政府导向债务危机。因此,如果本次危机用凯恩斯主义解决,就会出现治标不治本的情况,因为这不是经济周期危机,而是财税危机,是一个国家的财税体系无法支撑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而导致的危机。如果中国与世界不进行财税改革,那么整个人类都会像上世纪的拉美、日本、东南亚经济危机一样,陷入一个长达二三十年的经济萧条,而这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新财税主义的核心经济思想

  1、一个国家的财税水平必须与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宜

  新财税主义认为, 一个国家的财税水平必须与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宜。对于一般纯农业国家来说,财政税收占国家GDP的10%左右是合适的,中国和欧洲的古代都是这种状况;对于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国家来说,财政税收占国家GDP的20%左右是合适的,非洲和南亚的一些贫穷国家仍然处于这样的税收水平;对于一个全面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财税税收占到国家GDP的30%左右是合适的;当一个国家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水平时,财政税收一般要占到国家GDP的40%左右,这也是中国目前应该达到的税收水平;而发达国家的税收一般占到国家GDP的50%左右,北欧高福利国家甚至更高。

  有人认为美国和日本的税收没有达到50%,但这只是统计口径的问题。比如,美国的医保是私有化的,并没有纳入社保税的统计范围,但人们仍然要缴纳远比国家社保更高的医保费用;美国存在重多的私立学校,这也没有纳入财政支出的统计口径。再如,在日本的社会保障缴费中,很多也没有纳入宏观税负统计。而中国的财政支出统计口径则过大,比如,中国的事业单位、商业团体、科研单位都是公务员编制,甚至不少清洁工都是有编制的人员,导致中国财政支出统计口径过大。

  2、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税收必然会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

  新财税主义认为,随着人类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财政税收必然会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政府必须不断改革国家的财税制度、财税种类与财政征收方式,以此来适应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与财政支出的加大。这是因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社会分工越细致,人民对政府服务需求就会越多,人民也需要享受更高水平的社会福利、更高等的学校教育和更好的医疗水平。回顾人类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在频繁经济危机和工人运动的逼迫下,人类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建立了社会福利体系,财政税收都相应的进行了大幅提高。

  如果将人们维持日常生活所需要的产品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两大类的话,那么,随时社会的发展,人类为维持生活所消费的公共产品的比重将会超越私人产品。当人类对公共产品的消费超过私人产品之后,那就意味着人类至少要将超过一半的收入交给公共财政进行支配,这也是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的税收占国民生产总值一半以上的原因所在。

  3、经济危机是国家的财税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适应的结果

  新财税主义认为,一个国家发生经济危机,往往是国家的财税水平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结果,而一个国家发生经济危机之后,还认识不到这点的话,就会导致经济危机长期化,形成长期的经济萧条,直到财税体系得到根本改革,经济危机或经济萧条才会从根本上得以消除。

  本轮经济危机也是人类财税体系不能适应经济发展水平的结果。经济危机前,人类发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前两次科技革命之后,人类都进行了财税调整,但第三次工业革命至今,人类没有进行大规模的财税调整,所以诞生了经济危机。人类走出本次经济危机,也要靠财税体系的调整,人类又到了财税体系革命的必要时刻。

  同样,所谓“中等收入陷阱”,也是因为中等收入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到中等收入国家之后,国家的财政水平没有相应提高,所以才爆发了经济危机。比如,拉美和东南亚的国家在经济实现半发达之后,都没有提高税收和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因此这些国家会出现内需不足、过度依赖出口等情况,必然爆发经济危机。

  在亚洲四小龙中,新加坡是最重视社会保障的经济体,所以新加坡的人均经济水平已经超越了大多数发达国家,达到了世界顶级水平;而韩国、台湾这些经济体则不注重社会保障建设,尽管拥有众多世界顶级企业,但是经济发展水平却只有正常发达国家的一半。

  4、减税只能是阶段性政策,违背社会发展潮流,不适合中国与世界

  本轮世界经济危机的核心是债务危机,其根源就在于上世纪美国里根开启的减税风潮。导致经济危机的原因不可能再成为解决经济危机的方法,如果再继续减税,增加赤字,那将面临巨大的利息支出,最终每年的新增财政收入只能用于还利息,而不能用于经济建设,政府财政会走入“以债还债”的恶性循环。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治理研究项目负责人)

新财税主义宣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