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06月27日 星期一

北京市交通委:

“十三五”北京交通蓝图绘就

■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迪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06月27日   第 13 版)

  未来5年,北京六环路内的日均出行量将增长20%左右,交通指数将控制在6.0,即处于中度拥堵的门槛上。市民出门掏出手机可以随时查看公交换乘、路况预报等信息,通勤时间将控制在1小时左右。

  同时,交通部门还将打造“三个圈”,为市民构筑一个多层次、超便捷的交通系统:一刻钟生活出行圈,一小时城市交通圈、一小时京津冀区域交通圈。

  以上这些便民措施都可在《北京市“十三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中寻得踪影。6月21日,北京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做客首都之窗时透露,该规划已由交通委会同市发展改革委、规划委和其他委办局历时1年半编制完成,目前市政府已批复,即将正式发布。

  据了解,此次北京“十三五”交通规划遵循两个主线,一是问题导向,以解决大城市病、交通拥堵、百姓乘车难等问题为导向;二是落实中央对北京的四个中心、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导向,完善“十三五”期间具体的目标、指标、建设项目等。

  公交:专用道里程将达到1000公里

  北京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李先称,预计“十三五”末,北京市出行量将增长20%左右。六环路以内,日均出行量将超过5700万人次。

  她还表示,交通指数将控制在6.0。通勤时间将控制在1小时。交通部门还将构筑快速通勤系统。利用轨道、BRT、常规地面公交、多层次化的公交,包括通勤班车等,缩短通勤时间。 

  按计划,到“十三五”末,公交专用道里程将达到1000公里,快速路、高速路等将逐步构建快速通勤走廊,早晚出行高峰期实行公交专用道的京通模式有望推广。

  另外,“十三五”期间,交通客运线路将兼职物流传递,尤其是一些交通不便的地方,将客货结合运输,减少成本,降低排放。

  公租自行车:将增加到10万辆

  据了解,5年内,北京中心城全日绿色出行比例将达到75%。而“十二五”规划比较偏重的是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十三五”规划将关注点扩大到了步行和骑行,将着力提高自行车出行比例。

  交通部门统计,北京市5公里以下的出行大约在30%,非常适合自行车、包括1公里以下的步行。但是目前自行车出行比例较低。张会荣解释称,主要卡在“行”和“停”。“很多自行车道被小汽车占用,骑车人在车缝里骑,不安全。其次是自行车丢车率比较高。”

  所以,首先要改善自行车道,设置栏杆,将非机动车道隔离出来,营造自行车相对独立的安全行驶空间。“十三五”期间将完善3200公里的自行车道路系统。地铁站、公交站等都将逐步配建自行车停放设施,鼓励市民接驳换乘。公租自行车数量将达到10万辆以上。

  京津冀:三地将尝试“联程联运”

  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先行。现在北京、天津及河北的几个重点城市,已经实现了一卡通通用。此外,三地还将尝试“联程联运”。举例来说,从北京南站坐火车,到天津上飞机,中途需多次换乘、安检等,未来则有可能“一站直达”,甚至在北京完成值机。

  省际客运也将逐渐变成公交车。据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运输管理局行业发展处处长郑红普介绍,目前,已有3条平谷和河北相邻县间的线路正在试点。“更长远的规划是,互通卡可以在国内重点城市使用。”郑红普说。

  此外,随着京沈、京张等开工建设,京津冀各主要城市都将用高铁、客专串联起来。而且公交化运营的高铁发车间隔短,可以成为三地人通勤工具。

  停车位:P+R将随轨道同步建设

  按照规划,未来5年,将强化停车秩序综合治理,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调解、社区自治、公民自律、法规保障的公共治理格局,做到停车入位、合理付费、严格管理。李先声称:“政府、市场、市民都有要干的事,停车立法已经启动。”

  目前,北京市停车位大致分两类。一类是基本车位,包括居住停车位等;另一类是出行车位。“十三五”期间要大力解决的是基本车位问题,尤其是居住停车位的管理和挖潜。“要划小单元,以街道、社区、小区为单位进行精细化管理。”李先举例,建立体停车位、跟小区的绿化结合起来开辟车位、老旧居住区及具备条件的单位开展错时停车、小区周边道路施划夜间临时车位等。总之,在不影响消防和居民生命安全的情况下,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同时,北京市还将投建公共停车场。“城市寸土寸金,一个车位约占地30平方米,比人均住房面积还大。所以停车必须入位,且合理付费。”李先直言,目前的“免费”停车比例大约达80%以上。

  此外,还要同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建设“北京市停车资源管理与综合服务应用平台”,为公众提供车位查询、停车引导、车位预订、费用支付、错时停车等服务。同时,P+R停车场也将继续绑定新开通的轨道线路同步建设,老旧线路也将逐步完善这类停车设施,提高驻车换乘比例,减少中心城区小汽车出行量。

  城市副中心:轨道是主要模式

  据了解,备受关注的城市副中心交通规划也在进行中。“轨道和公共交通要体现引导性,由其来先行建设带动整个产业和城市的发展。”北京市交通委规划设计处副处长安志强介绍,在交通布局时,除满足目前规划外,还会预留重大的弹性设施。

  轨道将成为副中心的主要交通模式。目前已确定的是八通线和7号线要延长到环球影城;首都机场与新机场间构建城际联络线;副中心南北向轨道衔接也将加大。“计划把首都机场、新机场、环球影城及副中心重要核心区都串联起来。”安志强说,各种交通模式都将融合进来,副中心还将引入大站快车通勤模式,快速打通与周边及中心城区的沟通。而微循环公交则会把小区串起来。

  道路网的布置也正在规划。广渠路二期年底将通车。后期随着副中心建设,这条路还计划东延,成为连接中心城和城市副中心的快速路。交通部门计划在此引入大容量公交。但是否模仿类似前门或安定门的BRT模式,目前仍在讨论。

  此外,丰台站、苹果园、望京西等枢纽将逐一落成。

“十三五”北京交通蓝图绘就
2016中国沈阳国际航空博览会即将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