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06月20日 星期一

直隶掌上的四大名城

■中国城市报记者 刘蕾/整理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06月20日   第 28 版)

  在1928年改称“河北省”之前,直隶的很多城镇都留下了独特的历史印记:察哈尔的省会张家口,因为第一条国人自行设计的铁路而兴盛,也成为因铁路而兴的城镇样本;热河的省会承德,是清朝名副其实的行政副中心,北京城里属清代的建筑在承德几乎都有复刻;直隶重镇之一的正定,数百年来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堪称“古代建筑博物馆”,而正定南郊当年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石家庄,因为铁路的兴起而发展成为交通枢纽,最终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河北省的省会。

  这些城镇的百年发展变迁,让人们得以窥探历史的发展脉络。如今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昔日的璀璨明珠也将重新焕发往昔的风采。

  张家口:因铁路而兴盛

  北京和张家口申奥的成功,让张家口这个塞北城市又一次活跃在了世人面前。聊起来这个城市的历史,却是辉煌得很。

  历史上,张家口曾是察哈尔的省会。也许,察哈尔这个名字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显得有些遥远,但是若说起绥远,估计很多看过电视剧《情深深雨濛濛》的朋友都听说过。这两个地方加上热河、宁夏,便构成了民国时期“塞北四省”的成员。

  察哈尔源自于古突厥语,翻译过来是“大汗宫殿的侍卫”。这个地区的居民有一大部分都是当年成吉思汗组建的怯薛军的后裔,而这支怯薛军就是大汗的护卫亲军。省会张家口(时称张垣)是位于北平(北京)西北的军事重镇,由于连通蒙古地区,所以自明代起这里就是蒙汉两族人民进行交易的“互市”之所在。到了清末,随着京汉铁路和京奉铁路工程渐进尾声,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认为十分有必要再打通一条通往京城西北的铁路,而这条铁路设计施工难度相当大,不像另外两条铁路都是大平原,而是要翻山越岭,并且对于铁路的修筑权,西方列强也是争执不下。最后,袁世凯干脆谁也不用,而是任命詹天佑主持修建了这条铁路,于是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就这样诞生了。

  铁路的修建必然使得张家口的地位大大提升,所以,张家口也就自然而然得成为了察哈尔的省会了。

  承德:清朝行政副中心

  相较于张家口的“大器晚成”,当年的热河省省会承德,算得上是“出身高贵”。自从康熙皇帝选中这块地方,并在此兴建了避暑山庄之后,承德几乎就成了清朝的第二个行政中心。

  在漫长的历史中,这里的汉、匈奴、乌桓、鲜卑、库莫奚、契丹、突厥、蒙古等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元朝、明朝时期属北平(今北京)府,为喀喇沁、翁牛特、察哈尔等蒙古族的游牧地。

  直到清朝初年,热河上营(现承德市区)始终没有设立过什么中央或地方管理机构,是一个“名号不掌于职方”的小村落。清朝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清廷在此修建行宫,人口与日俱增。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热河行宫开始使用,标志着热河进入了发展期。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热河上营就已经是“生理农桑事、聚民至万家”的大村镇了。

  由此开始,北京城的很多居民,特别是旗人,奉皇帝的旨意,携其家眷,前往承德开辟新天地。直至今日,承德地区的很多方言甚至是生活习惯,都能看到当年北京城旗人的影子。更有甚者,在北京城里看到的属清代的建筑,在承德几乎都有翻版,比如颐和园有香岩宗印之阁,承德对应着就有大乘之阁。

  把承德比作当时清政府的一个国家行政副中心,一点儿不为过。只不过那时,承德作为“副中心”,需要搬迁的不仅仅是上班族,还有一整套政府行政班子。当年,康熙和乾隆、嘉庆皇帝几乎一年有差不多一半的时间在承德度过。

  正因为清朝皇帝的“宠幸”,承德从一个不知名的小山村,发展成为人们熟知的避暑山庄,并被誉为“塞外明珠”。

  张家口和承德至今仍然是京北重要的旅游城市,随着未来京沈、京张高铁的开通和一小时经济圈的最终实现,两座昔日的省会也将重现当年的风采。

  正定:三关雄镇

  如今的正定,虽说只是省会石家庄家庄所辖的县城,但是在以前,正定的名气可比石家庄要大得多。

  正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北方游牧民族白狄在燕、赵、齐三强的包夹中建立的中山国,就在这里传承了百余年。后人贾谊在传世名篇《过秦论》中,甚至将其与燕、赵、韩、魏等相提并论为“战国九雄”。此后,秦始皇统一六国,于此设东垣县——为正定历史上设县立制的滥觞。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亲自率兵平息诸侯叛乱,激战数月才夺回东垣城。为盼政权稳固,希望天下政权从此真正安定,改东垣县为真定县,此后一直沿用至清代。千余年来,正定一直是府、州、郡、县治所。在两千二百余年的历史长河里,正定见证了华北平原上几度兴衰,古城也历经几次涅槃与重生。

  真定,历史上正定的旧称谓。《史记·孝武本纪》载:“天子封其弟于真定,以续先王祀,而以常山为郡。”从此确立了真定(今正定县城)为这一地区中心城市的重要地位。

  明成祖建都北京后,真定府直隶于京师,成为拱卫京师的重要城镇。真定城不仅是控制五州十一县的政治中心,还是控制燕晋咽喉的交通中心及沟通京师与西北、西南地区的交通要道。

  清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在北京之外的直隶地区设立保定巡抚(后改直隶巡抚),驻真定,此时的真定城已发展到了直隶省省会的地位。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为了加强地方与中央的联系,统管河北的直隶巡抚撤离居留了九年的真定,移治更靠近京城的保定府,曾经的军政重镇真定城开始为政治所冷落。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因避皇帝名讳,将用了1000多年的真定改为正定,并沿用至今。

  虽然正定不再像以前那么“显赫”,但它依然保留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如今的正定,在坐看沧桑中等待着新的机遇。

  石家庄:火车拉来的城市

  数百年来,正定一直是直隶的重镇之一,而那时的石家庄还是正定南边的一个小村庄。因为历史的风云际会,当年的小村庄却成为了如今河北的省会。这里面可藏着一段故事。

  明朝初年,石家庄是正定卫的军屯和官庄。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废除卫所军屯制之后,石家庄才成为隶属正定府获鹿县(今鹿泉市)的一个小村庄,与当时的政治中心真定城(今正定)隔滹沱河相望。

  村庄之小,在清光绪《获鹿县志》中有所描述,“石家庄,县东南三十五里,街道六,庙宇六,井泉四”。就是到了20世纪初,石家庄村的面积也不足0.1平方公里,仅200户人家,六百余口人。

  1902年是石家庄命运发生改变的一年。那一年,由法国和比利时共同修建的京汉铁路在这里设置了一个站点,被命名为“振头站”。从那时起,因为火车带动的周边经济开始活跃起来,石家庄这个小村庄也开始逐步发展成一个小市镇。到了1907年,清政府准备修建正(定)太(原)铁路时,由于正定城南有一条叫做滹沱河的大河,为了避免修筑跨河铁路桥,正太铁路的起点便选在了位于河对岸的振头站,于是石家庄华丽转身为铁路枢纽。可以说,铁路孕育了石家庄的诞生,并且带动了它的发展。渐渐地,石家庄的繁盛程度超越了获鹿县和正定县,小村庄石家庄最终成为河北省的省会,正定也就成为了石家庄下辖的一个县城。

直隶掌上的四大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