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06月20日 星期一

智慧园区:加速产城融合智慧化

■中国城市报记者 叶中华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06月20日   第 17 版)

  日前,山东继去年公布首批20家智慧园区试点后,再次对外公示第二批38家智慧园区试点名单。智慧园区作为智慧城市的建设范畴,已有许多省级政府分批次相继推出智慧园区的试点,如上海、江苏等。截止2015年4月,住建部公布的三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所涉及的各类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区、工业园、科技城、商务区、生态城、高教园区、投资区、服务区共23个属于在建的国家级智慧园区。2014年1月工信部公布首批10家智慧园区试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约有33个在建的国家级智慧园区。智慧园区建设从上至下逐浪排空、蔚然成风,加快了产城融合的新型城镇化步伐。

  降低空置率助推产业升级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智慧园区建设趋势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从数量上看,截至2014年底,我国共有国家级产业园区477家,省级产业园区1167家,市级产业园区数不胜数,平均每个城市拥有4.8家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招商通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产业园区整体空置率高达43.2%。

  “面对我国产业园区比较严重的供给过剩情况, 智慧化是园区产业升级和发展的核能加速引擎。”有关专家指出。为此从国家到省、市纷纷推出智慧园区试点建设。南昌高新区作为第三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总投资6.094亿元,建设13个智慧城市重点项目包括信息通信网络、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智慧社区、智慧城管、智慧管网、多规融合系统、智慧公共照明、开发区政务服务系统、企业公共支撑服务、市民公共服务系统、智慧生物医药产业、智慧物流等。

  “智慧园区正是国内各类成熟园区转型升级的典范。”前瞻网产业研究员、分析师许志新表示,在全球经济放缓,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在园区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建设,对于争夺高端产业发展要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完善民生保障体系、打造园区独特品牌具有战略意义。

  据悉,目前国内不少地区智慧园区的兴建还只是在规划当中,但不少发达沿海地区产业园升级计划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其中上海地区自2014年开始,已公布两批智慧园区试点名单,目前第三批智慧园区试点单位推荐工作正在进行中,张江高科技园区也荣获了2013年中国智慧园区发展水平评估第一名。

  工信部首批智慧园区试点之一的中关村软件园建设包括从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独立的业务系统,提高企业日常工作处理能力到利用网络技术,以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核心建立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数字化服务体系,再到利用新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技术,应用智慧化思想,建设全面感知-主动识别-智能干预-优化改善的智慧化体系,全面高效提升企业办公水平和效率,系统实现园区的智慧化水平。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全面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已成为智慧园区加速产业园区能级提升、产业升级、运营管理现代化的内在属性。

  智慧园区需突破创新瓶颈

  “产业园发展的一个趋势是智慧与生态将成为园区的新标准和新亮点”。 北京科技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行政总监王槑表示,这种趋势可以从三个层面上来看,一是客户的要求,从业人员对园区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对服务要求越来越精细化;二是政府的管理目标,原来是只把企业引进来就行,现在不行了,除了园区高品质的硬件载体,还需要对交通、智能、低碳环保等方面有要求,城市管理要求在不断提高;三是投资人的期望值,低端园区的价值现在很难提高,所以很多园区都在进行腾笼换鸟,通过产业升级来提高品质,来提高价值。

  因此,智慧园区进入“新九通一平”的2.0时代,即信息通、市场通、法规通、配套通、物流通、资金通、人才通、技术通、服务通和面向21世纪的新经济平台的。园区的服务已经从基础设施等“硬件”服务转到了“软件”和“硬件”相结合、且要突出“软件”服务的时代。

  然而,“目前智慧园区的发展却面临着资金、人才和机制创新的挑战。”IEC智慧城市系统委员会及国标总体组专家余涛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过去园区大多负债发展,只顾招商聚企对环境破环严重,并且园区管理与服务滞后,缺乏创新人才,如今面对新的2.0智慧园区建设要求,尽管国家和地方纷纷推出PPP建设模式,但如何运用,如何把政府手中的特许经营权用活用合适考验着园区政府的智慧。

  智慧园区呼唤顶层设计

  “智慧园区建设需要顶层设计。”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研究会秘书长李建平认为,顶层设计规划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使园区能看到政府在相应的人才配置、资金支付、业务导向的考虑,这样的园区发展才会良性与可持续,才能成为真正的智慧园区。

  业内人士指出,运用顶层设计方法,自上向下,从智慧园区建设战略目标出发,确定智慧园区数据中心建设的总目标,将总目标逐项、逐层分解,确保各条线、各层级子目标均与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包括指标体系、运管体系、业务流程规划和实施、信息服务设计和响应等。

  链接

  全国四种智慧园区建设模式

  模式一:由园区管委会推动的“智慧园区”建设

  由园区管委会推动的“智慧园区”建设特点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智慧园区建设的规划涉园区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并且进行了完整的“智慧园区”建设的规划,有明确的“园区城市”建设的项目和项目推进时间表,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连云港"智能徐圩"等,整个"智能徐圩"建设的商业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导市场运营为辅对整个城市进行高效的建设;第二,主要资金来自于政府投资,往往不考虑资金回收周期与投资收益,完全是出于对公共服务与形成品牌效应的目的进行建设。

  模式二:由运营商推动的“智慧园区”

  运营商推动下的"智慧园区"建设的商业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以运营商为主导来推动园区管委会进行当地“智慧园区”的建设。其中厦门的无线城市,以及广东汕尾的“智慧汕尾”就是其中典型代表。运营商推动"智慧园区"建设商业模式的好处就是,能很好的建设“智慧城市”的智能管道和智能平台,其缺点就是由于受限运营商的业务范围,在某些运营商业务无法覆盖的领域不能形成真正的智能化的建设,且不能做到真正的集约建设,存在大量资源浪费或某家运营商垄断园区驻地网,造成新应用与新技术推广难以实现或新技术或新应用推广成本大幅度增加的情况发生。

  模式三:由各种厂商推动的"智慧园区"的建设

  厂商推动下智慧园区建设的商业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整个园区的智能化规划设计中通常所设计的领域都比较少,定义也比较狭小的,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在智慧城市的目标拆分与落地时,被落实为智慧医疗、智慧生产、智慧交通、智慧政府等比较大概念的行业应用。推动这种商业模式建设的主要厂商有国外的IBM,国内的贝尔信,典型城市代表就是昆明和天津。

  模式四:在园区管委会支持下组建专业第三方公司推动的“智慧园区”

  在园区管委会支持下组建专业第三方公司推动的"智慧园区"建设的商业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自主权,受到制约的因素较少,投资建设都较灵活,能够针对需求的变化快速做出响应和调整。这种商业模式在国内还是一种全新的模式,但是在国内外已经有很多成功案例,如松岛新城、上海临港、上海张江等。松岛智慧新城主要建设了楼内服务、商业服务、全城服务,为松岛新城的城市管理、经济增长、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整个松岛"智慧新城"的商业模式是以一家运营公司运营为主,一家服务公司服务为主,相辅相存,共同合作的方式对整个新城进行高效的建设。

  根据对在以上四种投资建设模式分析,我们可能会更推崇第一种或者第四种投资建设模式,因为由政府自主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商业模式可能更有助于智慧城市的建设的科学性、全面性。但是政府制定一个规划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资金的制约、产业结构的制约、人才的制约等各种制约条件。

  而第四种投资建设模式,企业自主经营,受政府的多方面因素制约少,只要做好统一规划、做好统一管理,同时又具备园区政府政策支持背景,刚好弥补了第一种模式的政府制约缺陷,是目前园区管委会管理智慧城市建设采用的一种投资建设模式。

  (前瞻网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许志新)

智慧园区:加速产城融合智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