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06月20日 星期一

践行绿色理念 发展绿色城市

—访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 周晋峰

■中国城市报记者 郭立琦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06月20日   第 14 版)

  周晋峰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如何让“无绿色不发展”的理念真正深入人心,使绿色成为衡量各领域发展的一个指标,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为此,中国城市报专访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绿发会”)秘书长周晋峰。

  创新发展绿色公益

  中国城市报:请您介绍一下目前中国绿发会都开展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周晋峰:成立31年来,中国绿发会一直在为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事业努力。目前,我们开展的工作主要包括4个方面: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发展、环境公益诉讼、国际交流与合作。

  其中,为保护我国海洋濒危物种,由中国绿发会出资,厦门大学具体实施,在我国沿海开展了一系列生态调查和卫星定位跟踪,掌握了濒危物种如绿海龟、中华白海豚、蝠鱝和鲸鲨的洄游廊道及关键生境,提出海洋物种“大生境”的保护设想和措施,建立了物种数据库。

  2015年10月,我们与国家林业局、北京市政府、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等单位联合主办了“首届世界生态系统治理论坛”,并最终形成论坛成果文件——《北京宣言》。

  今年,我们与星云大师所创立的星云文化教育公益基金会共同向佛教徒、信众及全社会发起“爱护野生动物,不随意参与放生”的倡议。

  此外,中国绿发会还成立了狼图腾草原专项基金、中国古村之友会、兴安盟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项目等,并先后发起了多个环境公益诉讼。

  中国城市报:说到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您怎么看?

  周晋峰:环境公益诉讼在我国刚刚起步,2015年中国新环保法实施之后,我们第一次创新业务开始环境公益诉讼,一开始也遇到很大困难。比如,针对腾格里沙漠环境被污染事件,我们提起了11起环境公益诉讼,其中宁夏中卫中级人民法院认为我们不是环保组织,以主体资格不适合为由驳回了我们的起诉。后来,上诉到宁夏高院,再次被驳回。最后我们申诉至最高人民法院,被裁定中国绿发会可以诉讼。

  通过公益诉讼,能够引起公众对环境的关注。由中国绿发会发起的康菲溢油破坏渤海生态案公益诉讼、大众汽车尾气排放造假污染环境公益诉讼、山东章丘危废物倾倒公益诉讼、河南郑州古枣树保护公益诉讼等,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绿色城市要有“里”有“面”

  中国城市报:现在几乎每个城市都在讲绿色发展,在您看来,绿色城市应该是什么样的?

  周晋峰:绿色城市不是“面子工程”,不能看着好看,还必须有实际的功能。现在很多城市的湿地公园,都做了防渗处理,完全失去了湿地的作用。很多城市里的河堤、人工湖等,也都做了硬化处理,雨水根本渗不下去。与此同时,城市地下水位却在不断下降,这样怎么建设海绵城市呢?

  另外,绿色城市需要构建起自己的生态圈,要讲究生态多样性。维护一个物种其实是在维护一个小的生态圈,我们去年主办“庆祝大熊猫巴斯(盼盼)35周岁华诞”活动,其实是在宣传保护以大熊猫为核心的几千个物种。

  我提出了一个概念叫“让野草长”,现在城市里的草坪,花大量资金引入草种、维护,有的还要定期更换草坪,但是对本地生出来的野草却拼命压制、拔掉,理由是野草疯长不整齐不好看,其实,本地物种的生长更有利于当地生态的良性发展。

  中国城市报:您认为,导致上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周晋峰:原因包括社会、经济、历史等多方面,我认为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追求短期利润,很多排污企业为了追逐高额利润不顾环境污染;二也是我特别想指出的,就是工业文明的谬误。

  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塑料花,这是市场一个巨大谬误。我们把地下资源挖出来,污染山川河流,变成鲜艳的塑料花儿放入酒店,代价是浪费资源、污染生存环境。所以说塑料花完全没有必要,它是市场过度行为的工业文明有害的产品。

  另一个是收藏红木。人们受“红木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国粹精华的演绎”等广告的吹捧和引导,市场需求不断膨胀,导致东南亚,非洲,南美等地的红木类树木资源锐减,为了砍伐运输红木,很多欠发达地区采取极其野蛮的方式开采,整片的树林由于为了开采运输红木被毁掉。每种树木都在生态链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一旦一环断裂,就可能造成塌方似的效果影响到几种与其相关的动植物的生长;特别在热带雨林之中,每一棵大树都是一个小的生态圈,树冠下每一平方米面积所包含了上千个体之多的动植物生态环境;所以红木类树木一旦被我们这一代人砍伐,需要几代人才可能恢复原貌,而因环境破坏所造成的损失是更加难以估量的。

  转变观念科学推进

  中国城市报:在您看来,发展绿色城市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周晋峰:首先,应该转变观念,改变我们的审美。为什么人工修剪出来的草坪就比自然生长的好看?为什么我们的城市园林都是江南式“小桥、流水”?为什么很多年轻人觉得人工洗旧的牛仔裤更好看?这样不仅会浪费很多水和染料,而且会造成很大污染。

  其次,要转变生活方式。从吃、穿、住、用、行开始,让绿色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让每个生活在城市中的人,通过一点一滴的行为习惯来推动城市向更为绿色、宜居的方向发展。

  最后,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就像土地污染,面对化工企业几十年留下的严重污染土地,各地多数采取“积极治理”并开发利用的做法。但土壤污染修复,多为化学和物理的方法,很多时候只是污染转移了,整个过程对资源、能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人员造成的污染,使得治理效果不理想。我们建议尽量使用自然生态的方法隔离、保护、修复这块土地,采取科学的“有限治理污染”措施。

  中国城市报:在绿色城市发展领域,中国绿发会今年有哪些计划?

  周晋峰:今年我们将通过下属的“绿色未来科技发展专项基金”在科技发展、节能减排、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新能源、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绿色现代科技农业、绿色生命健康医疗等绿色未来科技发展方面展开一系列活动。

  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绿色城市的标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今年我们会积极探索相关的标准制定工作,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有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城市标准。

  绿色城市还是一个“新生儿”,需要各方携手来共同打造。

  背景链接

  中国绿发会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绿发会”),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性公益公募基金会,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事业。

  中国绿发会最早起源于中国麋鹿基金会。1985年,为迎接麋鹿回归,在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吕正操、钱昌照、包尔汉等人的支持下,中国麋鹿基金会成立。

  1992年,在时任理事长吕正操大力推动下,中国麋鹿基金会于1997年更名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

  2009年,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原党组书记、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胡德平与北京市原副市长胡昭广共同提议,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更名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

  2010年,更名申报得到国家民政部和中国科协的批准,中国绿发会正式更名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胡德平同志任中国绿发会理事长。更名后,中国绿发会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扩大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内涵与外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精神,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发挥积极作用。

  为建立最广泛的生态保护“统一战线”,充分发挥“专家智囊团”的指导作用,中国绿发会设立了由环境生态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金鉴明为主任委员,十余位院士、众多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并组成了百余位学者和律师参与的法律工作委员会,凝聚起雄厚的专家力量和资源。

践行绿色理念 发展绿色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