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06月13日 星期一

高铁经济带崛起 且看湖南腾飞(上)

■柳思维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06月13日   第 23 版)

  随着以高铁为新轴线的交通体系的形成,空间经济地理格局正发生历史性的新变化,—条条新的高铁经济带的崛起和形成将成为经济新常态下各地区域经济增长的新特色、新亮点。在国家高铁网络“四纵四横”规划版图中,京广高铁和沪昆高铁交汇于湖南省长沙市,长沙成为中国高铁新枢纽,由此,在湖南省境内形成了十字型的高铁经济发展基本格局。进入高铁时代的湖南,正发生一场新的经济变局。

  放眼湖南,在京广、沪昆等多条高铁线路开通后,境内铁路运营里程已达到3890公里,高铁运营里程更是突破1000公里。目前,湖南省除常德、益阳、张家界、湘西州之外,其他10个地市均通高铁,高铁覆盖率达到71%,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现已通车的三条高铁线覆盖了湖南省10个地级市73.9%的国土面积、78.6%的人口、87.2%的经济总量,连接了全国18个省市区,与“北上深广”形成了5、4、3、2小时经济圈。此外,衡阳到南宁的湘桂高铁已经通车、黔张常高铁线路等在建。高铁的上述效应正在改变湖南,给湖南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能量,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高铁进一步凸显湖南了“一部一带”区位的新优势。“一带一部”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区位优势的新定位。纵观横视全国各地,湖南是唯一背靠长江、四水纵贯、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中心内陆省, 与周边多个省市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在东中西互动、南北中合作中大有可为。随着高铁快速交通走廊的建成,为湖南和各省区彼此间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也使湖南更好融入珠三角、长三角、泛珠三角经济圈、长江经济带和全球经济和城市体系。

  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及湖南省中长期铁路建设规划,待黔张常、怀邵衡等铁路陆续建成后,湖南铁路将形成“六纵六横”的新格局,届时将实现湖南省内各地市的高铁全覆盖,中国高铁第一大省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湖南省作为全国中部铁路交通枢纽的黄金优势更突出,作为连接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过渡带、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之间结合部的“一带一部”的区位优势将更明显。在人员、技术等关键生产要素的流动与聚散方面,湖南“一带一部”的枢纽作用、连接作用、融合作用就更为突出,人员来往及聚散也更为方便,可为互联网时代的创业创新提供了新的空间洼地。

  高铁提升了湖南城市化发展的新品质。高铁加快了长株潭三市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己通车的深、广、京高铁和沪昆高铁将与长株潭三市的轻轨相连,轻轨、高铁、地铁融为一体,成为城市间的“铁道公交”。

  一方面,这有利于把长株潭做大、做强、做优,使之更好发挥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系统中的增长极作用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带头作用。比如,长沙由于处在东、西、南、北十字架纵横高铁网络的中心,近几年发展提质加快,正向高质量增长的万亿元国内产值规模的城市迈进。

  另一方面,高铁又可带动长株潭周边卫星城镇的发展,通过卫星城镇的发展带动周边乡村的繁荣,实现城乡一体化。如长株潭城际铁路以长沙站为中心,衔接长沙西(雷锋大道)、株洲、湘潭三个方向。线路全长95.513公里,共设车站21个。通过上述空间站点与高铁和长沙市地铁互相连通,达到路路相通相连,四通八达,城乡交通网络化必然带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这正是国家“十三五”新型城镇化的精准要求

  高铁开创湖南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新气象。高铁在为沿线人民群众提供出行便利的同时,更加有利于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和文化交流。湖南与周边粤、桂、黔、渝、鄂、贛六省区山水相连、人文相亲。随着高铁快速交通走廊的建成,为彼此间优势互补、协调合作、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新经济地理学认为空间运输成本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函数,高铁以速度赢得了空间物流成本、人流成本的优势,冲破了区域间的各种合作障碍。

  沪昆高铁拉通后,大大促进了省际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往东,拉近了江西,让长沙和南昌铁路运行时间由4个多小时缩短至1.5小时,加快了湘赣之间的的经济文化合作,推动了湘赣边区经济合作带的形成;往西,长沙和贵阳铁路运行时间由12小时缩短至3小时,两省沿途10多个市州将形成紧密的“高铁经济带”,极大地促进两省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交流互动,推动形成更加紧密的“湘黔经济圈”和“省际同城生活圈”。

  2015年8月1日,湖南省政府与贵州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在在湘黔边境怀化市签订了《关于建设湘黔高铁经济带合作框架协议》,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扶贫攻坚等多个方面明确了一系列重大合作项目。根据《协议》,两省将在基础设施方面推进互联互通,加快推进贵州铜仁至湖南怀化、贵州黎平至湖南靖州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力争同步开工建设;共同推动清水江—沅水高等级航道建设,尽快打通清水江—沅水—长江的水运通道。

  在产业方面,推动互补联动发展,跨区域延伸产业链条,合作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资源深加工产业带;共同推进武陵山区优质茶叶基地、特色中药材产业带等建设。在生态环境方面,协同实施石漠化治理、天然林保护等多项环保工程,建立生态环保联防联治机制,健全信息通报制度和监测数据共享制度,联手打造长江中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在扶贫开发方面,以产业扶贫合作为抓手,加强文化旅游、医药养生产业、生态农业、园区共建等多方面的合作,探索推进黔东—湘西区域扶贫攻坚示范先行区建设。《协议》提出,将加强两省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探索在铜仁、吉首、怀化等毗邻区域开展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跨区域互认试点,建立健全异地务工人员权益保障机制。

  高铁促进湖南开放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湖南省境内己初步形成的十字型的高铁经济发展基本格局,这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对外开放的硬环境,进一步缩小与珠三角、长三角的空间距离。如京广高铁武广段于2009年12月开通运营,全线则于2012年12月开通运营。时间速度的优势弥补了空间距离长的劣势,极大地加快了湖南对外开放的步伐,使湖南的招商引资、旅游产业发展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长足进步。京广高铁大大提高了岳阳、郴州等非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降低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差距,在湖南境内形成了一条具有巨大活力的高铁经济增长带,岳阳和郴州同时成为湖南规划中两个重要的南北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郴州在对接“珠三角”方面具有近水楼台、捷足先登的天然优势,京广高铁使郴州成为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大的投资项目数量逐年稳步增加,郴州已经成为湖南继株洲、衡阳之后,工业经济发展的后起之秀。岳阳在融入“一路一和”带长江经济带方面己拥有四个国家级的商品进口平台和综合保税区,其在通江达海和连接欧亚大陆桥方面可左右逢源、东西兼顾,建设成湖南新的经济增长极是开放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湘桂高铁建成后,使衡阳到南宁的交通时间由原来的15个小时缩减为6个小时,有利于扩大湘桂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协作,有利于湖南更好地对接东盟经济区和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

  高铁助推湖南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高铁对产业的撬动之首非旅游业莫属。湖南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与高铁的速度优势相结合迸发出新的旅游动能。湖南的旅游资源优势一是多样性和广泛性,红色旅游、绿色生态旅游、民族风情旅游、自然山水旅游、历史人文旅游资源遍布省内各地;二是旅游资源唯一性,全球全国独此一家无法替代。如韶山毛泽东故居、张家界风光等;三是集群性。如湘西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历史人文旅游资源集群,长株谭城市群红色旅游、山水风光、历史人文旅游资源的集群等。高铁正使湖南旅游产业的发展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全域旅游、全天侯旅游、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旅游正开创着湖南旅游的新格局。

  随着高铁、高速、民航、水运交通网络完善,湖南省正成为最佳旅游休闲地和旅游客流的“洼地”。“短线游”的兴起,正是高铁持续带动沿线旅游经济转型升级的典型印证,这也推动着湖南省旅游业发展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有利于促进和深化旅游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为了应对全域旅游新趋势,2016年早春,湖南张家界、湘西土家族苗族州等13个地方入选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湖南省旅游局也正式启动张家界市、湘西州、怀化市和30个旅游重点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大力推进生态、文化、旅游、互联网、金融“五位一体”融合发展,加快构建以长沙为中心,以张家界为龙头,以岳阳、怀化、郴州为增长极,以“一带(湘江旅游带)四圈(长株潭、环洞庭湖、大湘西、大湘南)”为骨架的区域旅游发展布局。

  (作者系湖南商学院荣誉一级教授、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

高铁经济带崛起 且看湖南腾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