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06月13日 星期一

发展海洋经济 打造东部“小香港”

■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迪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06月13日   第 09 版)

  崛起中的舟山群岛新区

  沈家门渔港夜景
  ——中国最大的天然渔港,世界三大渔港之一

  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这是国务院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之后批准设立的第4个国家级经济开发新区,也是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层面新区。

  2013年1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舟山群岛新区作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先导区、全国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三大战略定位”和中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海洋海岛综合保护开发示范区和陆海统筹发展先行区“五大发展目标”。

  成立新区,发展海洋经济,让远离大陆的舟山找到了推动经济发展的“秘钥”。正如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李湛所说,舟山群岛新区完全有条件成为浙江新一轮发展的新增长极。

  发展迅速 但缺乏“大动作”

  说到舟山,很多人都会联想到“东海鱼仓”“祖国渔都”,但舟山的“独特”并不局限于渔场。

  舟山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地处我国东部黄金海岸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背靠长三角广阔经济腹地;独特的海洋资源——适宜开发建港的深水岸线总长280公里,占全国18.4%,而且港湾众多,航道纵横,水深浪平,是中国屈指可数的天然深水良港。2015年港域内货物吞吐量达3.79亿吨。此外,其风能、潮汐能、潮流能及海底油气、矿产等资源也非常丰富;独特的海洋产业——2015年,舟山市海洋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0%,是全国海洋经济比重最高的地级市,也是最具海洋产业特色的城市。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以港口物流、临港工业、海洋旅游、现代渔业为支柱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舟山群岛新区自设立之初就一直在扎实推进“四岛一城一中心”建设,即国际物流枢纽岛、对外开放门户岛、海洋产业集聚岛、国际生态休闲岛、海上花园城和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实际上,国家政策也在向这些方面倾斜。

  国务院2012年批复设立的舟山港综合保税区已于2014年1月8日实现封关运作。

  据了解,舟山港综保区的创新发展,取得了不错成绩。在招商引资上,综保区先后搭建了32个专业招商平台,到2016年5月17日,累计完成企业注册2811家,总注册资金333亿元。其中,2016年已完成企业注册752家,同比增长135%;注册资金104亿元,同比增长246%。

  2015年12月31日,国务院批复设立中国(浙江)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同时,国务院赋予舟山群岛新区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在对外开放、用地用海、金融投资、环境保护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数据显示,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095亿元,增长9.2%,“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9.9%,居全省第一,但与其它新区相比,无论是增速还是总量,明显处在中后列。

  对此,李湛表示,事实上,“十二五”期间,舟山在加快新区发展方面进展也不少,如建立舟山港综合保税区、确定建设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和绿色石化基地、中国(浙江)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获批、规划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首届国际海岛旅游大会召开、首届国家级新区发展论坛举办等。但由于缺少有效促进大发展的“大动作”,至今仍未能达到跨越式发展的效果。必须在发展建设“供给侧”采取“大动作”,激发新区发展的大动力。

  “舟山港口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等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舟山要围绕自身的独特优势做大文章,比如尽快实质性地推进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尽快启动枢纽港口建设;加快谋划舟山自由贸易区;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和海洋科技创新创业等。”李湛说。

  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学军也表示,概括说来,国家对舟山群岛新区最大的期望就是两点:打造国际物流枢纽岛和探索建设自由贸易园区。

  建立自贸园区 助舟山腾飞

  实际上,《规划》已经释放了一个积极信号,即“在条件成熟时探索建立自由贸易园区,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

  据舟山综合保税区规划,舟山将在本岛钓梁地区重点发展保税加工业和大宗商品的成品贸易,并将在自由贸易港区转型过程中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预留空间,而衢山地区则要充分联动上海浦东三港三区,探索逐步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逐步打造成长三角及长江沿线的战略物资物流和资源配置中心。

  舟山市发改委海洋办的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在探索自由贸易园区方面,舟山群岛新区已有初步的空间规划和功能定位,具体情况尚待批复。

  然而,舟山成功申请自贸园区后,与地理位置相近的上海自贸区会不会形成竞争关系?

  对此,原舟山市市长周江勇说:“我们的目标是建设自由贸易港区。舟山与上海资源禀赋和区域条件不同,两者承担的功能定位也不同。”

  他进一步解释道,像金融开放、服务贸易等是上海的优势,而储运、现货交割等完全可以放在港口码头条件更优越的舟山来进行。舟山自贸港区的总体考虑,是推进以大宗商品为主的贸易自由化、现代海洋产业投资自由化和现代海洋服务业自由化,凸显舟山的区位和海洋资源优势,与上海自贸区实现错位发展、共同发展。

  对浙江而言,自由贸易区尚属新鲜模式,在浙江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副教授凤进看来,舟山利用优势发展海洋经济,定位是对的,但他并不看好过度热衷自由贸易区建设。“设立自由贸易区虽然在短期内可以带动生产加工、进出口贸易和消费,但现在看来已是一个传统的‘老套路’了,因为全球各地自由贸易区很多,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地都有自由贸易区,原来的价格优势就消失了。”

  据统计,目前全球已有1200多个自由贸易区,其中15个发达国家设立了425个;67个发展中国家共设立775个。而中国目前正与五大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建设16个自贸区,其中已签署实施14个自贸协定。

  “发展海洋经济最终还是要依靠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凤进说。

  发展港口物流业 打造东部“小香港”

  据了解,船舶制造是舟山经济中第一大支柱产业,占据舟山工业的“半壁江山”。即便在宏观经济环境严峻的情况下,舟山的3项造船指标(完工量、手持订单、新接订单)占全国比重均超出10%,是全省最大、全国重要的修造船基地。

  然而,近几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大环境影响,舟山的船舶制造业正面临着巨大阵痛,不少船企订单锐减。国内劳动力及原材料成本上升,再加上船东压价,船企利润异常微薄,只得压低工人工资,导致员工外流,加剧了恶性循环。从国际趋向上看,更多的船企纷纷开始向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转移。

  不仅船舶制造,舟山其他几大传统产业也面临着类似的窘境。传统优势产业的辉煌不再,而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产业等新兴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和产值。

  什么产业有望成为船舶制造的“替补”、升格为未来的支柱产业?主流意见认为,港航物流业有望成为未来支撑舟山的另一大支柱产业。但想在短期内迅速兑现对未来的预期,难度很大。

  有关专家也认为,港口物流业已成为舟山未来十年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舟山群岛新区的批复,使人看到了舟山的未来——东部“小香港”。

  但是目前就舟山基础港口物流体系而言,还存在较大的不足之处。舟山跨海大桥虽已通车,集疏运条件得以改善,但仍然缺乏完备的联结各港口的运输公路网,缺少直接通往腹地的交通要道。同时,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港口的规模化、信息化、集约化水平低等原因,舟山港总体上仍处于第一代港口功能水平。相比那些第三代港口城市如新加坡、鹿特丹等还存在一定差距。

  而多位参与《规划》设计的人士表示,设计过程中已经参考了新加坡以及我国香港、上海等城市的成功经验,目的就是要让舟山的海洋经济腾飞。

  “我们要依靠深水良港和绵长的海岸线,等条件成熟时建设一个能惠及企业和消费者的东部开放门户,用‘四岛一城’的群岛立体发展模式,垒起环太平洋经济圈‘桥头堡’。”舟山市发改委相关人士如是说。

  (图片来源:舟山市委宣传部)

发展海洋经济 打造东部“小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