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06月06日 星期一

湘江畔的生态绿都

■中国城市报记者 刘草心/整理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06月06日   第 26 版)

  近年来,湘江沿岸有一座绿都逐渐在崛起,这就是湘潭市的昭山示范区,又被称为“绿心”。称之为“绿心”,其实是有多组数据为其做注解的。比如,森林覆盖率达到65%;区内各条水系都达到Ⅱ级以上;负氧离子含量达到5000以上,是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的最高值。

  添绿意 建生态

  为给昭山增添绿意,近五年来,昭山每年都会组织四次“我为绿心添新绿”的植树行动,每次都有上千人参加。昭山示范区几乎每位干部都在办公室搁置了一套植树工具。近几年,昭山上了一批绿色产业和基础项目,森林覆盖率不降反增,每年以1.5%的速度提升。

  “良好的生态是我们发展的最大优势、最大财富,也是我们的最大责任与使命。”这是昭山示范区党工委书记杨晓军逢会必讲的一段话。昭山将全区51%的土地划定为“禁开区”,并与各大投资商约定了建设中的三不“主义”:山不推,树不砍,水不填。开发为生态让路,产业以生态为标识,“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一时的经济增长;决不能以影响未来发展为代价,谋得眼前利益;决不能以破坏人与自然关系为代价,获取表面繁荣。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昭山要走的是一条绿色崛起的道路。”杨晓军说,“原有生态的提质注重内涵,传统产业的提升注重绿色,新兴产业的引进注重高端。”

  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绿心”核心区和天然“氧吧”,昭山示范区的森林覆盖率远高于湖南省平均水平。杨晓军对昭山优质的生态资源有着深厚的情怀,常说:“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昭山的每一片绿。”2014、2015、2016年共造林5000余亩,增植树木70万余株。加强生态绿心监测,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投入1700万元建成昭山消防站,建设生物防火带26公里,创新建立三级防火体系,森林防火经验在湖南省得到推广。

  “绿”产业 创品牌

  昭山人对生态的执着坚守,逐渐收到了回报。2016年开春,昭山示范区与凤凰古城文化旅游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合作投资20多亿元,打造以“诗、画、禅、酒、渔”为主题特色的“山市晴岚文化小镇”。凤凰古城文化旅游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文智对这里的旅游业充满信心,他表示,“三年后,昭山的年旅游人口将达到300万以上,成为长株潭地区最热闹、最美丽的胜景。”

  与叶文智相似,中奥集团的王树延董事长一到昭山,就被这里的优美生态环境所吸引,毫不迟疑地决定,计划在这里打造一个体育文化与体育产业为主的“昭山绿色体育小镇”。他说:“人们到昭山可以呼吸到清新的空气,畅游碧绿的湖水,畅享美丽的景色,人爱来,人气旺,产业前景就广阔。”

  近两年,文创产业也方兴未艾。两年来,已有50多家文创企业签约入驻,并且正在筹建齐白石生态艺术中心,完美结合艺术和生态。此外,中航大世界主题公园也选址昭山,奇瑞途居露营基地即将起步开建……

  同时,绿色产业群在昭山已初具雏形。好生态吸引好投资,培育好产业,而昭山农民更高兴地享受到“生态红利”。在这里,昭山镇立新村农民进行着美丽乡村建设,一批生态农家乐成为城市人的钟爱。马安村人摘取“湖南特色旅游”的牌匾,周末人游如织。而昭山村、金屏村的村民“沾花惹草”发展苗木种植,成为湖南最大的苗木基地,现在农民正在准备一个“花卉博览会”。

  昭山人超喜欢用“最美”来形容他们的获得感。湖南最美幼儿园,湘潭最美小学相继落户昭山,加入昭山的生态民生大合唱。昭山示范区致力于将昭山打造成最美的“生态新城”,城市规划专业出身的杨晓军这样描绘着这座城:以生态为旗帜,以文化为内涵,以道路为骨架,以产业为引擎的魅力之城。

  这座城,正在青山绿水间健康生长。

湘江畔的生态绿都
当乡村卫生院入围国际建筑大奖
宁乡聚焦全域旅游 开发古镇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