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05月30日 星期一

VR持续热 行业亟待标准化

■中国城市报记者 赵争铮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05月30日   第 07 版)

  5月26日,葡萄创投联合中国声谷举办的“VR产业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9位国际顶级投资人和VR领域创始人CEO在现场分享了VR产业的格局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短期内VR会爆发么?

  VR的持续热化,吸引了不少创业者和投资者。那么,VR何时“量变引起质变”,实现“爆发”,是所有VR相关行业人士想知道的问题。

  对此,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认为,VR在可见的短期范围之内不会是巨大的商业模式。因为虚拟现实的头戴设备固有的特点,人的生理特征尚未良好地适应,还存在一些技术节点。人使用设备的时间暂时是有限的,而世界上所有的商业模式本质上是为了占有大众的时间,然后才开始找到商业机会和模式。

  相反,紫辉投资创始合伙人郑刚则认为,VR的爆发点很快就会到来。他说,好的VR环境,交互性一定要非常好,这有赖于技术和各种各样的硬件计算,云计算、传感技术等等。目前已经有大量的项目存在。但是它们好像还达不到这个点,没有一个人能把它串起来,如果没有非常强的应用以及使用场景也是不行的。

  “任何的商业机会都紧紧围绕用户的量出现,2011年,微信、陌陌等社交产品横空出世,我认为这些跟整个用户层面有很大的关系,我认为VR也会走这条路径。”郑刚说。

  政策层面鼓励发展

  做创业,了解政府的政策导向是相当重要的一环。现阶段,中国的经济处于缓慢发展当中,需要创新的技术驱动,创新驱动核心助力虚拟现实承担了重要角色。

  “十三五”规划表明了国家政府对虚拟现实的鼓励和扶持。工信部中国虚拟现实产业联盟常务副秘书长王连云表示,针对技术来讲,以人音工程或者是人的感官构建整个产品和生态,均属信息化。未来所有的信息化都是围绕着信息数字化发展。在应用端,王连云表示会重点关注两个领域,ToB市场和ToC市场,核心的展现方式是信息的可视化,虚拟现实未来的应用更主要是在工业机器人领域,而实现技术支撑就是机器视觉和信息化的依托。

  “接着是针对市场发展和产业链的构建。”王连云继续说道,众所周知,虚拟现实经过上世纪几十年的沉淀和积累,已经过了概念炒作的阶段。2016年是作为虚拟现实元年,我们的定义基本上是在市场的培育阶段,也就是说关键环节和配套的基础支撑,包括了图形、图像,包括高级计算、传输、编码技术等等配套。同时一些中国海外企业也做了很多产品化的方案,投向消费级市场做消费者的引导。王连云提到,他们会在2018年有规模化的发展,主要是到2018年之前经过两三年的技术储备和关键环节的技术突破。

  行业亟待标准化

  当前的VR市场,可谓风云变幻,群雄争霸。参与竞争的人越多,越容易出现行业内统一标准化的问题。

  “当一个行业缺乏标准的时候,这个行业不可能大规模的繁荣起来。所以我们也在想VR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样的。” 蚁视创始人CEO覃政说道。

  关于标准化,覃政给出了很多标准。比如从视角来看,很多早期的产品视角非常小,只有60多度左右,真正合格的VR视角应该达到80多度或者是100度以上。交互方式方面,现在VR交互方式千奇百怪,有蓝牙手柄,也有直接触摸屏幕的,还有用磁环、线控、视点悬停和触摸板等操作,给玩家和开发者带来很多不便。所以未来一定会有方向沉淀下来真正成为标准式的交互解决方案。同时,有一些公司是全手势的识别,也有公司只能识别用户是否在抓拳头,能够让用户在虚拟世界里面抓起一个物体再放下,这是握拳识别。还有像一些产品,它们做到的是不完全的手势识别,只能识别某几个手指头的动作。这种层面的交互不统一,也会导致开发者和客户的困惑。

  “目前有两个标准有可能会成为真正的标准。”覃政表示。第一个是Cardboard标准,目前谷歌官方已经把它迭代到第二个版本,虽然相关信息目前还没有对外公布,但它未来很可能会成为行业的标杆。第二个是OpenVR标准。

  “至少在中国来讲,我们已经形成了所谓的中国标准,在这里面会有更多的中国公司和非中国公司采用这样的标准来对抗所谓的未来国际标准,甚至有一天能够让它成为国际标准中的一部分。”覃政说。

VR持续热 行业亟待标准化
中国城市可持续财政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
对VR抱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