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05月30日 星期一

“钱从哪里来”是重中之重

■中国城市报记者 孟航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05月30日   第 06 版)

  5月25日,中国城市可持续财政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城市百人论坛、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等单位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各抒己见,为寻求中国城市财政可持续发展路径献计献策。

  原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在主题演讲中指出,在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进程中,“钱从哪里来和去、地从哪里来和去、人从哪里来和去、手续怎么办”这“四大难题”是不容回避的,只有坚持破解这“四大难题”,才能够实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而其中“钱从哪里来”则是摆在城市领导者和管理者面前的重中之重和难中之难。

  难在钱从哪里来

  “速度快、质量不高”是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之一,如今国内很多城市都会面临这样的尴尬境遇,究其原因,难就难在钱从哪里来?

  目前我国财政收入结构主要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财产类税收占比较低,而国外财产税的所占比重往往较高。20世纪60年代,美国财产税收入高达90%以上,之后虽逐年下降,但仍超过50%。另外,难以为继的“土地财政”。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过度依赖。据统计,2013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首次突破4万亿元大关,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为59.8%,成为地方财力不折不扣的“顶梁柱”。除此之外是颇受诟病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地方政府“债台高筑”隐含着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融资不畅、无序管理,也暴露出在现行财政体制下,地方“想发展,但缺钱”的尴尬处境。

  在此种财源单一且融资不畅的情况下,城市所面临的财政压力体现在多方面。四川省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强在本次研讨会中的城市领导者专题论坛上表示,泸州市是西部的欠发达地区,面临着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农业人口市民化和城市公共产品需求压力大的问题,此外,在现行的财政体制下,地方事权与财权还不相匹配。在可持续发展策略上,泸州将抢抓“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机遇,大力配置骨干税源,做强城市财政支撑;创新发展理念,提升城市经营效益;多渠道筹集资金,缓解城市财政的压力;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城市财政管理。

  温州模式需升级2.0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为适应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城镇税收结构与公共资金运用必然会相应的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对财政制度改革的强大动力。但我国由于财政层次众多、政府接管不规范,各级政府财政体制运用往往难以统一。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行政层级大致分为中央、省、市、县、乡五级。中央与省级间的财政体制基本上达到全国范围内统一,但在省级政府以下,大多数层级地区的财政体制往往差别很大,市与县之间财税责任划分矛盾尤为突出。

  这一矛盾在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中表现较为明显。虽然从浙江财政体制的历史沿革看,省管县的财政体制在改革开放初期有一定合理性,对地区离乡不离土、小城镇建设和小企业发展 都起到过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当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发展到一定程度或高度时,这种省管县的财政体制已成为地区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发展的制度障碍。

  浙江省温州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毅表示,从温州市来看,省直管的影响在于其让中心城市凝聚力以及首位度不强,从而导致人才流失。温州城市名气虽大,但因为财力分散,市区建设不具亮点,甚至与其下属的县城相比有很大不足。未来几十年,城市的竞争应是环境与人才的竞争,因此温州下一步的发展战略就是要补齐城市凝聚力和首位度的短板,然而这更需要强大的财力做支撑。

  针对县域经济的发展,王国平认为,县域经济是温州模式的一大特点,也是“温州模式”1.0版最大的亮点和特色。 然而,近些年温州在发展上相对滞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温州模式没有与时俱进。王国平指出,温州的县域经济必须尽快适应当前的形式,迈向城市经济,升级为“温州模式”2.0版——即以民营经济为特色,以现代产业体系为先导,以城市经济为基础,以网络化城市为载体,以“政府依法而治”为手段。

  省直管县减少了管理上的中间环节,对于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非常明显,“温州模式”1.0版对于很多中西部城市或者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仍有其适用之处,但王国平强调,对于浙江省内的城市,如杭州、温州等,省管县的财政体制还是需要改革的。

“钱从哪里来”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