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05月30日 星期一

由“健康饮食”引起的热议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05月30日   第 02 版)

  政府为健康饮食买单的背后不简单

  ■安若鹏

  美国所推荐的日常饮食“拼盘”包含蔬菜、水果、谷类食品、蛋白质食品和奶类制品。如果用食物金字塔的形式来呈现各种食物每天的摄入量,那么处于金字塔底部的要数谷类食品,如大米,面包;往上第二层是蔬菜和水果;第三层是蛋白质食品和奶制品;处于塔尖的是各类甜品(可吃可不吃)。

  然而,对于这各种食物,美国人实际的摄入量如何呢?最新数据表明,美国人对以下几种食物摄入量不足:谷类,40%的人摄入量不够;蔬菜,90%的人摄入量不够;水果,70%的人摄入量不够;蛋白质食品,40%的人摄入量不够;奶制品,80%的摄入量不够。与此同时,对以下几种食物摄入量过多:糖(不是自然生产的糖,而是添加在食品中的糖,诸如饼干中的糖),60-70%的人摄入量过多;饱和脂肪酸,70%的人摄入量过多;盐,95%的人摄入量过多。

  总体看来,美国人对健康食品的摄入量严重不足,而对垃圾食品摄入量过剩。因此,有笑话嘲讽美国人的日常饮食金字塔是垃圾食品金字塔。看完美国人的饮食情况,我们是否应该想一想,中国人的饮食情况如何呢?我们距离垃圾食品有多远?

  针对美国人不健康的饮食情况,美国政府采取了经济激励的政策来引导人们健康饮食。那么,经济激励和饮食健康有何关系呢?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很难通过饮食自律来达到健康的状况,因此,政府需要做一些大规模的干预。例如,通过改变食品的价格,来影响人们的食品消费,进而改变人们的饮食结构。

  从微观的角度来讲,美国有两种并行不悖的价格调节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改变饮食习惯:第一种方式是给人们提供健康食品优惠券,鼓励人们去购买健康食品;第二种方式是反向的,即通过对垃圾食征税,来减少人们对垃圾食品的消费。

  需要强调的是,尽管美国政府进行价格调节的意愿是好的,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目前,美国青少年出现肥胖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食用了过多的碳酸类饮料——高糖,没营养,且容易让人发胖,因此,专家就建议对可乐征税。然而,由于一些大的碳酸饮料公司的抵制和民众的各种争论——大部分穷人才去喝碳酸饮料,如果给碳酸饮料征税,大部分税都转嫁到穷人身上了,所以,对可乐征税的建议虽然提了很多年了,但是想通过这样一个法案,相当困难。

  非常难得的是,2015年,美国加州的一个小城——伯克利,通过了对碳酸饮料征税的法案。之所以在伯克利通过这样一个法案,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伯克利是美国加州比较激进的一个小城,超前性的文化氛围比较浓厚。目前,很多研究员还在观察此次征税对人们的消费和健康的影响。

  现在回过头来看,美国政府在决定实施健康饮食的激励政策前,是有充分的理论研究作为参考的。2013年,在美国能够找到的所有文献中,关于通过经济激励政策来影响人饮食消费的实践有20多项,其中14项实践发生在美国,其他6项实践分别发生在新西兰、法国、德国、荷兰、南非和英国。尽管这些实践都是规模比较小的实验,例如,在大学食堂提供优惠券、折扣,但是19个实践都证明:经济激励对于人们的饮食消费确实有影响。

  从经济学的范畴来讲,通过价格弹性来调整需求,这很容易理解。但是,关键的问题是,价格的调整其实都是外部性的调整,政府为此付出的成本如何与效益平衡,即政府需要付出多大的投入,才能提高人们的饮食健康水平?

  在这里之所以要特别强调成本效益,是因为任何一个社会研究在为政府提供社会咨询的时候,不光要看有效性,更要看成本效益是大还是小,毕竟政府的资源是有限的,要把有限的资源用到刀刃上,成本效益好的项目要优先进行。这就好比高速公路限速,限速到何种程度,既可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又能保证经济的发展需要,这其实是一个很矛盾的选择。

  那么,经济激励对饮食健康的成本效益究竟该如何权衡?在这里,我们不去讨论人的生命值多少钱,这个很难达成共识。我们要讲的是每延长一年寿命的社会价值是多少,这里的寿命指有质量的寿命。经过研究分析,美国学术界普遍认为,每个美国人每年在完全健康的情况下,一年的生命价值为50000-100000美元。而一个美国人在30岁的时候进入健康饮食的折扣项目,一生每增加一年的有效寿命,政府需要支出16172美元。所以,整体算下来,政府在健康饮食方面的成本效益是不错的。

  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细致入微的研究,美国政府在做决策的时候,更多了一分科学性。中国政府在做决策时,恐怕还相当缺乏成本效益方面的分析——研究人员可以证明很多研究有效,但是其成本效益如何?是否有必要给其优先权?这方面讨论的还比较少。

  当然,如果要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还需要一个更加宏观的政策,不可能通过一个项目就能改变。

  (作者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运动学与社区卫生系助理教授、博导)

  我们的健康研究还差很远

  ■高淑娟

  经济社会发展有一些共性的东西,美国今天出现的健康问题实际上就是中国未来几年就要面对的问题。作为后发国家,我们应该汲取先发国家的教训和经验。当肥胖成为美国社会一个非常大的痼疾的时候,政府也不得不拿出一定的财政来改变人们的饮食消费习惯。当我们还没有肥胖成疾的时候,我们应该关注国民体质的差异,以预防为主,通过学者的研究,告诫人们饮食健康的重要性。

  这其中存在一个问题,即中国人做研究一般都大而空、比较抽象,而且每个人的东西界限不清,一些学者考虑的东西和国家倡导的东西大同小异。如果每个人都从自己的点上去思考、去研究,并拿出有说服力的实验结果,中国很快就会进入经济实验阶段。尽管社会科学是没有办法做实验的,但是,在某些问题上,在一定条件下,如果每个人在各自的微观层面设定研究指标并生成相应的研究结果,那么,国家在制定宏观政策的时候,就可以综合各方研究结果来考虑,使政策更加具有针对性。此外,有了这些研究数据,对问题结果的解释就可以追溯到问题的起点,即是什么导致了这些问题,个性的差异在哪里。总之,这些数据对于国家制定公共政策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另外一个问题也值得我们思考:如今,我们中国人的学问为什么站不到世界的顶端?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因为我们的研究做得不够细,什么都讲究“大概”,容易忽略细微的差异。如果我们不注重这一点点的差异,后面紧跟的一系列问题恐怕是个无底洞。

  学者的研究固然重要,但同时还需要媒体的宣传,即把理论的东西转化为浅显易懂的报道,吸引观众的关注。通过这种公共卫生知识的普及,进而从侧面影响政府的决策。

  (作者系清华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

城市修补激活城市
由“健康饮食”引起的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