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05月23日 星期一

北京:政策扶持,居家养老变“普惠”

■中国城市报记者 康克佳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05月23日   第 19 版)

  人口老龄化一直是受到社会关注的话题。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其中,60岁以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3500万人。当银色浪潮来袭,传统的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庞大的养老需求,居家养老作为后起之秀成为养老主要方式。

  何为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是一种既不同于家庭保姆、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家政服务的独特养老方式,他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

  自2015年5月北京市颁布《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并予以实施后,居家养老被更多“空巢”老人所接受。

  “我挺喜欢居家养老的模式。”家住六里屯社区的龚阿姨对居家养老模式赞不绝口,龚阿姨的孩子在国外生活,自己和“老伴儿”留在北京养老,每个月的退休金用来支付居家养老的一些费用是足够了,在她看来,日间照料是居家养老最能被接受的地方,她认为:“晚上可以回到自己的家里去睡觉要比在养老院休息内心舒服不少。”

  “养十条”出炉给老人更多实惠

  近年来北京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取得了初步发展,但在服务体系的全面建设上还有欠缺,如何完善居家养老模式成为工作重点。

  为了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居家养老的服务和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惠,北京市民政局在5月1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支持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十条政策》(简称居家养老“养十条”),围绕“养”、“保”、“住”、“医”等十个重点难点问题,在精准满足居家老年人养老需求的同时也为困难老年人养老“兜底”,为居家养老服务健康发展提供新动能,也让原有的“特惠”养老转变为“普惠”。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在会上介绍,《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已经实施一年,其中一些服务举措曾经是有选择性的对局部领域的老年人提供的,此次出台的“养十条”,是将以往零散的举措以“政策”的形式固化,从而系统地解决养、住、餐等当前突出的十个重点难点问题,在未来三到五年,对政策中承诺的人群全覆盖。

  医药融合让养老更便利

  在此次发布的居家养老“养十条”中,除去基本的食住问题,医、药的结合成为新焦点。

  李红兵介绍道,北京市出台《关于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加大了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建设扶持力度,支持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制定《加强北京市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研究康复医院、护理院建设扶持政策,推动医疗机构康复功能转型。加强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提供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等综合服务。除此之外,还将开展中医健康养老社区建设,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养老照料中心、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开辟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专区,培养中医养老技术服务人员。与此同时,鼓励商业保险企业开发经营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对海淀区试点长期护理保险给予政策支持,推动加快建立“可持续、可推广”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除了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社区用药报销政策和基层用药制度,促进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衔接,还将逐步通过“一个平台、上下联动”统一大医院与社区的药品采购目录,将老年人常见病医保范围各类药品纳入社区药品目录,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配备。以社区试点方式,以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四类慢性病为突破点,逐步让老年患者在社区就能享受慢性疾病稳定期常用药品的长处方便利。

  智能设备为居家养老安全护航

  据悉,未来的居家养老除了在现有基本医疗健康服务的基础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出行不便的失能、高龄老年人提供低风险上门医疗、护理、送药及家庭病床等服务外,还将为居家老年人开展健康宣教、疾病防治、健康管理、签约服务。

  未来,北京市还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有需求的失智老年人免费配备防走失手环,保障失智老年人出行安全,2016年免费配发1万个;为符合条件的独居老年人家庭安装紧急医疗救援呼叫器(连接到999急救中心或120急救中心提供医疗救助)和烟感报警器(用于火灾预警和紧急救援)等紧急救援服务设施,2016年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家庭各免费安装5000个,实现紧急救援服务延伸到家,保障独居居家老年人的生活安全、健康安全和人身安全。

北京:政策扶持,居家养老变“普惠”
用资本的力量推动中俄能源合作
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将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