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05月23日 星期一

“穿堂风”治霾效果有几分

■中国城市报记者 乔妙妙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05月23日   第 14 版)

  编者按

  城市通风廊道,这个气象学名词,在我国已多次引发热议,可见公众对雾霾问题的恨之切。在新常态下,政府出招建城市通风廊道,不失为一种治理雾霾的办法。但同时,包括历史、自然、人为、能源消耗等综合因素都导致了雾霾问题的产生,因此要从根本上治理雾霾,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近日,北京构建三级通风廊道的消息再次走进人们的视线。此前,北京已规划了5条宽度500米以上的一级通风廊道,以及多条宽度80米以上的二级通风廊道。三级通风廊道则是更微观的局部微风通道。

  “雾霾现在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我个人觉得无论是舆论还是口号,都有一点过度的发酵。”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原所长牛凤瑞对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雾霾产生是综合因素导致的,有历史原因、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综合造成了我国的雾霾问题。治理雾霾不是一朝一夕的,而且解决雾霾问题需支付成本,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牛凤瑞认为,城市通风廊道作为消除雾霾的方法之一,是政府为改善环境做出的努力,态度是积极的,公众应予以肯定。

  顶层设计推动城市环保观念转变

  据了解,早在2015年12月20日,中国最高级别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就明确提出,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国家应从最高层面体现城市环保的理念,从顶层设计来推动观念的改变。

  紧接着2016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印发的《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出台,强调打通城市通风廊道,增加城市的空气流动性,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雾霾等问题。

  北京市规划委副主任王飞介绍,北京市正利用通风潜力较大的地带,完善中心城区通风廊道系统,为此成立了由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气候中心以及北京爱特拉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组成的中心城区通风廊道系统研究团队。由于5条通风廊道是一个体系,所以会建设三级通风廊道,根据每条的不同情况都有模型。同时,北京市规划委跟气象部门相关专家根据每条通风廊道的不同情况制定专门措施,届时将在首都中心城区形成一套完善的通风廊道网络系统。

  据了解,目前在北京市一、二级通风廊道的规划设计路线上,不少高度较高、密度较大的建筑群落成为空气流动的瓶颈区。如十里河地区有大量的批发市场及临时建筑,其中一些有望随着疏解非首都功能等工作的推进而逐步腾退。

  应考虑到天津与河北的承受能力

  在很多研究中,通风廊道被视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吹散雾霾的方法之一。城市通风廊道简单来说,就是让郊区的冷空气能顺畅地进入城市中心,给城市“换换气”“降降温”。

  “热岛效应”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高温的城区处于低温的郊区包围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岛屿。监测数据显示,严重时北京城六区热岛面积占该区域总面积的77%,导致北京市中心城区空气流动性变差,生活、生产的空气污染物淤滞。王飞表示,通风廊道的主要作用就是减少城市建筑物对自然风的阻挡,起到促进城区内外的热焦化和污染物顺利扩散的作用,并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以及消除雾霾等问题。

  北京三面环山,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高层建筑物密集,如何让风在城市中真正流通起来,改变现在常出现的静稳天气?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表示:“多年来,许多城市的平均风速都有很大下降,有的下降10%,有的下降更多。风速下降以后,大气扩散能力也下降了。同时由于城市建筑的高度越来越高,密度越来越密,这也是导致污染的一个外部因素,如北京特别缺少南北大通道,基本上都是环路,如果有南北方向较开阔的布局,将对缓解北京的雾霾问题有很大帮助。”

  冬季是北京雾霾的高发期。有资料显示,冬季北京地区的偏北风频率约占到全年的40%,且强度较大。基于上述原因,生态价值较高的偏北风为通风廊道的主要引导风,一级廊道方向走向与其一致,以南北走向为主。

  记者发现,5条一级通风廊道主要是由北京市中心城区多座公园和大片绿地串联起来的。其中,西北部的廊道一,包括昆明湖、昆玉河,紫竹院公园、动物园,玉渊潭;西部的廊道二,从植物园至西五环及两侧绿化带;沿中轴线地区的廊道三,包括太平郊野公园,经东小口森林公园、奥林匹克公园,以及后海、北海等;中心城东部的廊道四,包括清河郊野公园,朝来森林公园、朝阳公园等;中心城东部的廊道五,主要为东五环及两侧绿化带。北京市规划委相关人士表示,大型的通风廊道和正在规划的微型三级廊道会形成北京市中心区的“新风系统”。

  牛凤瑞表示,北京作为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排头兵,应考虑到天津与河北两个区域的承受能力,尽可能将通风廊道区域做到最大化,以节省成本,增强消除雾霾的效果。此外,还有专家向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要根治理雾霾应从控制人口、控制车辆以及控制燃料排放入手,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各城市积极践行“通风廊道”

  建立并完善通风廊道系统是精细化、科学化规划管理城市的有效实践之一。近年来,香港、广州、南京、福州等城市也都提出过类似“通风廊道”的概念。

  2006年,《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首次在城市规划中列明城市通风廊道(风道)的定义及功能:“通风廊道应以大型空旷地带连成,例如主要道路、相连的休憩用地、美化市容地带、非建筑用地、建筑线后移地带及低矮楼宇群,贯穿高楼大厦密集的城市。”

  2015年,广州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指出,5月至9月是广州最闷热的月份,“自然通风”是最适合广州的被动式设计策略,可以极大地改善城市的热舒适环境,改善广州通风环境。

  2016年3月,南京市规划局公布长江三桥生态廊道规划。

  2016年年初,福州市规划局对外公布的《生态福州总体规划》透露,为了改善福州市的风环境,按照通风廊道、降温节点、通风口的建设模式,将福州市规划为“一轴十廊、一门多点”的通风格局。

“穿堂风”治霾效果有几分
世博“大鲸鱼”变身环保气球立体观测大气
中国机动车节能减排座谈会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