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04月04日 星期一

交通问题是一个社会生态问题

■周建高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04月04日   第 27 版)

  我国快速的城市化给城市带来显著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严重的“城市病”。在包括安全、环境等多方面内容的交通问题中,交通拥堵对日常生产生活的影响最大。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影响因素及其相互联系有正确认识,并且拿出与问题产生不同的思路。

  当今,我国有众多与城市交通运输相关的企业、专业、协会以及媒体,但城市交通研究主要分布于城市学、工程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学科中,偏重于分析交通内部各要素的关系,例如交通与环境、交通与工业布局的关系等,而很少从人类社会生活的角度去考察交通。

  我国交通社会学的研究,自陶宝良1993年在《建立交通社会学理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一文中明确提出建立交通社会学以来,先后发表了一批论文,并出版了若干专著。而用社会学方法研究城市交通,何玉宏教授的《城市交通社会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是第一部。在这一点上,何玉宏教授的著作具有开拓性意义。

  交通社会学起源于对交通问题特别是大城市交通问题的现实关切。自1967年美国《社会问题》杂志发表《迈向一种公共交通学》以来,国外交通社会学研究将交通作为一个整体变量来考察交通因素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例如对人口规模、密度及社区生活的影响等。它主要研究交通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关系,以及交通问题的社会性原因和解决对策,。

  何玉宏教授长期以来一直关注城市交通问题,在《城市交通社会学》中,他用社会学的理论、方法,对城市交通问题作了较深入的探讨,指出了城市和交通的相互关系,全面分析了城市交通问题的积累过程,剖析了我国城市交通问题形成的背景和原因。此外,何教授还提出了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战略与对策,体现了注重知识应用的积极入世态度。

  该书综合了人类生态学理论、交通区位理论和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阐述了城市交通的历史演变、交通与城市形态的关系,分析了社会分层理论与城市交通需求、城市交通伦理问题。

  此书以生态学理论分析城市交通,很有启发意义。生态学思维从整体的角度出发,把交通与环境之间的复杂联系看成是社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着眼于交通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社会学家约翰·厄里说:“社会科学总体上一直忽视汽车及其对社会生活产生的令人生畏的影响。”对汽车缺乏社会学研究的状况在中国更甚。何玉宏教授曾深入研究过汽车社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提出城市交通问题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社会生态问题,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应有社会学与生态学思想指导。这种交通社会学研究的生态学视角,是一种现代生态学思维方式,也是该书的亮点之一。

  何玉宏在书中指出,我国各地城市在交通的规划、建设、管理上投入巨大,而问题仍然很多,实质上是城市交通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不健全、交通与城市环境系统不能恰好耦合的反映。人们以什么方式出行,是个人选择问题,但道路拥堵、公交车里的拥挤与众人相关,是社会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交通拥堵未能有效解决,重要原因是解决方案都是着眼于投资基础设施、优先发展公交,城市发展也是重视高楼、桥梁、广场等物质的壮观美观,而从社会学角度对人的行为、心理,交通与居住、产业、生活的关系研究不足,没有把交通置于整个城市系统中综合考虑。

  比如,随着城市化发展、产业结构转变、汽车社会的到来,不仅需要在国土利用中增加城镇建设用地,而且需要在城镇土地利用结构中加大居住用地和交通用地的比重。此外,随着机动车的普及,人均交通空间需求增大,应该降低建成区居住人口密度。然而,我国在机动车数量爆发性增长的最近10多年,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中的居住和交通用地比重在下降,首都功能核心区的人口密度还在增长。虽然对于道路等基础设施投资巨大,但只是注重机动车快速通过而建造宽阔马路、高架桥等,路网密度仍然不足。

  社会学本就产生于对当下社会问题的关注。城市化是当代中国最大的社会变迁,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交通问题解决得如何,直接关系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影响整个社会。社会学视角下的城市交通,无疑给僵持的交通问题带来了更多解决的可能性。

  (作者为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未来已来,互联网生态时代
交通问题是一个社会生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