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04月04日 星期一

“停车难”痼疾如何治

加快停车场建设 补强城市发展短板

■中国城市报记者 朱礼 张迪 张兴旺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04月04日   第 01 版)

  为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3月2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加快城市停车场建设近期工作要点与任务分工》(以下简称《分工》)。其中明确,各地出台措施鼓励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及个人利用自有土地、地上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允许对外开放并取得相应收益。

  专项规划补齐短板

  实际上,这已不是国家第一次“出招”,不过问题依然难解。停车难仍是我国许多城市的“通病”。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城市小汽车与停车位的平均比例约为1:0.8,中小城市约为1:0.5,而发达国家约为1:1.3。

  据悉,我国停车位缺口超过5000万个,停车供需矛盾尖锐,尤其是商业、住宅小区、医院和学校周边等重点地区较为严重。

  业内人士指出,城市停车场的规划是一个短板。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副院长戴继锋看来,目前,停车场的规划与建设、管理、运营几个层面割裂比较严重,在规划阶段并没有统筹考虑。

  “传统停车场规划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用地布局上,已无法满足当前的停车需求。”戴继锋对中国城市报记者说,编制停车设施专项规划势在必行。

  对此,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规划院院长沈迟表示,提出单独编制停车设施专项规划是一大亮点。“适度满足居住区基本停车和从严控制出行停车,可以进行需求控制。”沈迟对中国城市报记者分析道。

  不过,去年9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最根本的还是要通过加快停车场建设等积极办法,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需要。

  “在停车供给上,不仅要体现差别化,还可以通过供给控制对车辆进行引导,让其尽量少进入中心地区。”沈迟进一步解释说,“郊区附近的地铁站就可以规划大停车场,引导市民乘坐地铁。”

  加快停车场建设,增加有效供给,补强城市发展短板,解决居民停车难问题,是惠民便民的重大工程。戴继锋认为,对于像医院等停车需求量大的地方,政府和医院可以共同协作,加快停车场建设。通过成熟的立体车库建设技术建设地下十几层的停车场,减少地面停车位,合理利用空间资源。

  《分工》明确,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配建停车场,引导停车产业化。做好用地保障,中心城区功能搬迁等腾出的土地应规划一定比例预留用于停车场建设。

  产业化促停车规范化

  毫无疑问,未来城市停车场将成为一个新产业。在停车产业发展上,资金是保障。《分工》明确鼓励地方政府综合运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等基本建设资金,引导商业银行等市场化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对停车场建设提供支持。此外,将通过PPP模式支持停车场建设。

  推动单位、小区、个人利用自有空间建设停车场对停车产业影响深远。沈迟认为,还要出台相应的政策进行规范。

  对此,戴继锋表示赞同。他指出,停车场建设的最核心问题是政策问题,因此,停车场的属性要明确。“应该偏向商品属性,更多依靠市场力量来调配停车问题。”戴继锋说。

  但是,黑停车场横行无忌、停车管理乱收费是不少城市存在的普遍现象。停车产业起步之初面临的挑战依然不小。《分工》明确,严格监管停车服务和收费行为,严厉打击无照经营、随意圈地收费等违规经营行为。

  “在停车收费上,建议明码标价,建立市场秩序与市场化机制。实行差别化收费政策,包括停车场性质差别、城市区域差别、路边差别、时段差别等。”戴继锋认为,还需要加强停车收费公司、收费人员的管理。

  规范化管理、合理化收费不仅是市民关心的,也是未来城市停车产业发展的方向。对此,中国企业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邱仰林认为,国内停车企业要进行科技创新,在软件和硬件方面不断创新,让停车支付与结算更加智能化。

  “有可能的话,可以统一停车场结算系统,像高速公路ETC收费系统一样,实现自动计费,从而加快车辆通行,缓解交通拥堵。”邱仰林对中国城市报记者说。

  《分工》提出,今后促进咪表停车系统、智能停车诱导系统、自动识别车牌系统等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业内专家认为,促进停车与互联网融合发展,鼓励出行前进行停车查询、预定车位,实现自动计费支付等功能,不仅能提高停车资源利用效率,而且可以减少因寻找停车泊位诱发的交通需求。

  接受中国城市报采访的专家皆表示,明确时间表,落实责任主体,停车不再难值得期待。

“停车难”痼疾如何治
图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