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03月28日 星期一

“十三五”规划纲要:

关于健康的那些事儿

■中国城市报记者 康克佳/整理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03月28日   第 19 版)

  编者按

  日前,全国两会授权新华社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三五”规划),此次规划共分二十篇八十章,涉及国家战略意图、经济社会发展宏目标、主要任务等多个方面,建设健康中国成为国家建设的总目标。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曾表示,“十三五”时期是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因此要通过全民健康来助力全面小康,从而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

  医疗保障和食品安全作为民生和健康城市建设的重点在“十三五”规划中多次提及,现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必须保障粮食安全

  “十三五”规划第十八章《增强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中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形成结构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水平。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主产区为重点,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研究探索重大建设项目国家统筹补充耕地办法,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确保稻谷、小麦等口粮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深入推进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完善农业标准,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投入品监管,强化产地安全管理,实行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健全从农田到餐 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强化农药和兽药残留超标治理。严格食用农产品添加剂控制标准。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行动。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能力建设,强化进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创建优质农产品品牌,支持品牌化营销。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药精准高效施用。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推动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农产品主产区深耕深松整地,加强东北黑土地保护。重点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在重点灌区全面开展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推广旱作农业。在南疆叶尔羌河、和田河等流域,以及甘肃河西走廊、吉林白城等严重缺水区域,实施专项节水行动计划。加强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创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食品药品监管需规范

  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完善食品安全法规制度,提高食品安全标准,强化源头治理,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实施网格化监管,提高监督检查频次和抽检监测覆盖面,实行全产业链可追溯管理,开展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行动。

  加大审批监管力度。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探索按照独立法人治理模式改革审评机构。推行药品经营企业分级分类管理。加快完善食品监管制度,健全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加大农村食品药品安全治理力度,完善对网络销售食品药品的监管。加强食品药品进口监管。

  健全检验技术和监管系统。“十三五”规划在“健康中国行动计划”专栏中提出,在食药安全方面,健全检验检测等技术支撑体系和信息化监管系统,建立食品药品职业化检查员队伍,实现各级监管队伍装备配备标准化,全面提升治理能力。

  医疗健康服务不可忽视

  多举措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十三五”规划第六十章《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广全民健身,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精准医疗新增长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与材料等领域的产业发展壮大。大力推进先进半导体、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系统、精准医疗、高效储能与分布式能源系统、智能材料、新兴前沿领域创新和产业化,形成一批新增长点。

  开放医疗、商贸物流领域。面向社会资本扩大市场准入,扩大金融、医疗、互联网、商贸物流等领域开放,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清理各类歧视性规定,完善各类社会资本公平参与医疗、托幼、养老等领域发展的政策。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推动竞争性购买第三方服务。

  全面深化医改。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降低运行成本,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

  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深化药品、耗材流通体制改革,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鼓励研究和创制新药,将已上市创新药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优先列入医保目录;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强化全行业监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优化从医环境,完善纠纷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全民医疗保障。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完善医保缴费参保政策。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健全重特大疾病救助和疾病应急救助制度。降低大病慢性病医疗费用,改革医保管理和支付方式,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实现医保基金可持续平衡。改进个人账户,开展门诊费用统筹,城乡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异地就医结算,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

  重大疾病防治。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降低全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艾滋病疫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肺结核发病率降至58/10万,基本消除血吸虫病危害,消除疟疾、麻风病危害。做好重点地方病防控工作,加强口岸卫生检疫能力建设,严防外来重大传染病传入。开展职业病危害普查和防控,增加艾滋病防治等特殊药物免费供给。

  优化医疗服务体系。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之间的分工协作,健全上下联动、衔接互补的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模式,推进全科医生(家庭医生)能力提高及电子健康档案等工作,实施家庭签约医生模式。全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完善服务网络、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实行差别化的医保支付和价格政策,形成科学合理就医秩序,基本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

  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实施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和全科医生、儿科医生培养使用计划,健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通过改善从业环境和薪酬待遇,促进医疗资源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向基层和农村流动,完善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全面实施临床路径。提升健康信息服务和大数据应用能力,发展远程医疗和智慧医疗。

关于健康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