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一小时’行动虽没有在大型的艺术场馆举办,但我们这种举动本身就是一种大规模的‘行为艺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亲善大使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推广大使李冰冰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3月19日晚上8点30分,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举办的大型环保活动——2016“为蓝生活,为蓝城市”地球一小时熄灯行动在北京国子监举行,多位跨界嘉宾为公众提供多元视角来重新审视日常消费,倡导践行蓝色消费,以守护生生不息的地球家园。
李冰冰:环保需要信仰和责任
2016年“地球一小时”在中国的主题定为“为蓝生活”,鼓励每个人从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乐”五个方面选择可持续的生活和消费方式。WWF中国项目执行总监李琳在致辞中表示:“目前,环境保护问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改善环境需要每一个人行动起来,从生活点滴做起,坚持绿色的生活方式,用行动超越一小时。”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同时他指出,环保法执行不是“棉花棒”而是“杀手锏”。
当晚,李冰冰作为形象大使发表环保宣言:直到80岁也要坚持环保,并呼吁公众重视环境的恶化,推行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护环境是每位市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形象大使的李冰冰想对市民说什么呢?李冰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除去公众人物的身份,我也是市民之一,希望通过‘地球熄灯一小时’的行动,唤醒每位市民的环保意识,在生活中随时随地节约每一滴水、每一颗粮食、每一度电等。”
她特别强调“中国人好面子”,人们就餐时总是喜欢剩下一些,总觉得这样做才能显示出请人吃饭的“真诚”。在西方,不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贵,都习惯性地将自己盘中的食物吃尽,在这方面中国应当向西方学习。“作为公众人物,我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身边的人,我也希望通过媒体渠道去传播环保思想。”李冰冰说。
迄今为止,“地球一小时”行动已经走过了第十个春秋。此前,也有不少市民发出这样的声音:靠“熄灯一小时”就能节约吗?“一开一关”会浪费更多电吧。对此,李冰冰坦言:“如果保护地球、节约资源要靠某种统一行动来制约,那又谈何信仰和责任呢?”
环保要从细节做起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作为全球参与规模最大的开源性环境保护行动和全球各地公众参与环保的行动平台,“地球一小时”活动已经覆盖超过162个国家和地区,全球7000座城市,吸引了数亿名支持者。继2014和2015年“蓝天自造”和“能见蔚蓝”主题之后,今年“地球一小时”中国区主题是“‘为’蓝生活”,鼓励公众参与一小时、超越一小时,践行可持续的生活和消费方式,为了蓝天做出实际的环保转变。
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贾峰引用了国际能源署的报告预测结论:假设人类消耗石油的速度维持近几年的趋势及未来没有新的石油发现,那么地球目前的石油储备量还能维持人类使用40年。此外,每当人们消耗1度电,意味着要燃烧320克左右的煤并排放700多克的二氧化碳及其他不等量的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的排放和我们的生活方式、习惯密切相连。‘地球一小时’从2007年开始发展至今,由原来的‘60’分钟已经演化为‘60+’,意在鼓励所有人不要让你的节约仅仅停留在一小时,要尽可能地节约更多资源。”贾峰解释了“60+”的蕴意。
“要让明天比今天更好其实很简单,只要从细节做起即可,比如每天随身携带自己的筷子。”美国驻华大使馆官邸行政总厨洛朗表示,自己在中国生活了近20年,算得上“半个”中国人,说话的同时他从西服口袋掏出一个小袋子,称里面有自己的筷子和叉子。
科技发展助力环保
事实上,像云计算、移动互联、多方通信这样人类科学及信息技术的兴起和发展,正在更深远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并肩负着环境保护的重责大任。
会畅通讯副总裁宋丹尔提出一种设想:“如果我们今后将尽可能地选择远程会议来解决问题,我们的生活将会发生惊人改变。一场500人的传统会议碳排量约是49.560kg,而如果采用远程虚拟会议的方式,碳排放量是3.465kg,SaaS云会议的碳排放量仅仅为传统会议的7%,所以,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可以更环保、更绿色。”
据悉,目前在中国企业中,只有10%的企业采用远程协作办公的方式来减少差旅,如果让另外90%的企业认识到这种低碳办公的方式并努力施行,我们的城市或将迎来更蓝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