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03月28日 星期一

精挑细选 精准招商

滨州成京津冀产业转移洼地

■中国城市报记者 赵争铮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03月28日   第 10 版)

  3月19日,2016滨州市对接京津冀经济合作恳谈会在京召开。恳谈会取得丰硕成果,15个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计划投资总额410亿元,其中过10亿元项目14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3个。

  “此次签约的项目主要涉及高端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这些项目对延伸滨州市主导、优势产业链条,推动滨州市经济转型升级将发挥重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滨州市招商局局长李吉国称。

  地利 区位优势凸显

  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个国家战略区域和环渤海经济圈、济南省会都市圈“两区两圈”的叠加地带的滨州,是山东省的北大门。滨州现辖滨城区、沾化区、惠民、阳信、无棣、博兴、邹平五县两区和邹平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黄河三角洲(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滨州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北海经济开发区,是黄河三角洲区域内最大的行政区。

  滨州是国家级公路运输主枢纽城市,连接苏、鲁、京、津的重要通道,长深高速、荣乌高速、青银高速、滨德高速以及正在建设的济滨东高速、秦滨高速和205、220国道穿越境内,构成高等级公路框架,滨港铁路一期开通、胶济铁路从南部穿过,与正在建设的“黄大”、“德龙烟”铁路形成南中北三条铁路主干线。同时,地区性重要港口——滨州港,与黄骅大港隔海相望。通用航空机场、高速公路、干线铁路、海港码头为滨州打造了四通八达的海陆空立体化交通网络。

  天时 政策机遇难逢

  近期,滨州市被写入《“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面对这样的政策机遇,滨州与京津冀的合作空间明显增加,俨然成为京津冀产业转移的重要“洼地”,一大批项目正在从北京、天津往“东南飞”。

  为更好地承接京津的产业转移,滨州已经做好了一系列准备。近年,滨州市形成了纺织家纺服装、油盐化工、金属冶炼、海洋石油化工、机械和装备制造、粮油果蔬深加工等优势主导产业,培育了魏桥集团、西王集团、滨化集团、渤海活塞等一大批同行业领军企业。以纺织产业为例,目前滨州已形成棉纺、地毯、服装服饰、化纤、产业用纺织品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在全国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同时,滨州市还着力发展新兴产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大扶持和投资力度,推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建设进度,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绿都生物、鲁北制药、康和药业等生物医药的研发生产,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人和 营商环境优秀

  “滨州是个民风淳朴、政府务实、办事高效、营商环境一流,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兴城市。”大连万达集团滨州总经理刘军表示,万达项目在滨州落地并建设得非常顺利,与滨州市上下招商、亲商、爱商、护商的营商氛围密不可分。

  “要找我,不是在滨州,就是在去滨州的路上。”金大地新能源(天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安民用这样一句话表达了对滨州投资的感情。他认为,滨州市政府的开放度和透明度在环渤海区域是名列前茅的。

  据记者了解,滨州招商局一直积极引导壮大先进制造业、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等投资导向。同时,突出北海经济开发区等北部沿海经济增长极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向北部沿海转移,全力打造轻质高强新材料、石油化工等千亿级和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

  优秀的投资环境吸引的是优质的投资。就此次恳谈会签约的情况来看,滨州在承接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时并非来者不拒,而是有所选择和偏重。15个签约项目涵盖高端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共同特点都是高端绿色。我们有理由相信,坚持发展高端绿色产业,不仅会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还会带来更多优质的投资,让滨州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滨州成京津冀产业转移洼地
招商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