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03月07日 星期一

“五色炫曜”揭刘贺的前世今生

■中国城市报记者 刘蕾/文 全亚军/图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03月07日   第 28 版)

  图为金饼(一枚约重250g)

  图为拇指大小的玉印,刻有“大刘记印”字样以显示皇族身份

  3月2日,《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从同时召开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考古发现表明,南昌汉代海昏侯墓园主墓墓主人即为西汉第一代海昏侯刘贺。

  随着包括墓葬出土的金饼、马蹄金在内的441件金、玉、青铜“宝贝”在首都博物馆正式亮相,这位2100多年前的西汉王室贵族的传奇人生,“高调”地重回世人眼前。

  三重证据揭秘墓主身份

  ●证据之一:玉印刻“刘贺”二字

  2016年1月17日,考古队员开启内棺后发现尚存墓主人遗骸痕迹,在遗骸的腰部位置,放置着一枚白色玉印,玉印上刻有“刘贺”二字。专家介绍,这是刘贺的私信。在两汉时期,印章是常见随葬品之一,也是判断墓主身份的最直接证据。

  ●证据之二:墨书金饼上有字“臣贺”

  在出土的金饼上,考古队员发现了模糊的墨书字迹,并释读出了关键部分:“南海海昏侯臣贺……元康”,“贺”字直接指明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而元康是汉宣帝刘询的第三个年号。考古领队杨军介绍,西汉酎金制要求有封地的侯和王,在每年八月祭祖时给朝廷献上黄金。金饼上的墨书,也从侧面展现了当时的酎金制度。

  ●证据之三:奏章副本署名“臣贺”

  在出土的木牍上,专家发现了海昏侯与侯夫人写给皇帝、皇太后的奏章副本,仔细辨认,木牍上“海昏侯臣贺”“陛下”“呈太后陛下”“元康四年六月”等字样清晰可见。

  万余件文物展示高贵生活

  迄今,海昏侯国刘贺墓葬群共出土1万余件(套)文物,其中包括青铜器、金银器、铁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竹简、木牍等,青铜器、金银器和铁器等约3000余件,玉器包括宝石、玛瑙、绿松石等约500余件,漆木器约3000余件,陶瓷器500件,竹简、木牍约数千枚,其品级之高、内涵之丰富,均属罕见。它们形象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的奢华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其中数千枚竹简和近百版木牍,是江西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也是我国简牍发现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发现。出土的整套乐器,印证了西汉高级贵族的用乐制度。出土的5辆安车,大量偶车马,特别是两辆偶乐车,为西汉高等级贵族车輿、出行制度作了全新的诠释。诸多带有文字铭记的漆器和铜器,反映了西汉时期的籍田、酎金、食官等制度。大量工艺精湛的玉器,错金银、包金、鎏金铜器,图案精美的漆器,显示出西汉时期手工业高超的工艺水平。

  背景链接 

  刘贺何许人也

  刘贺(公元前92—前59年),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西汉第九位皇帝。其父刘髆乃刘彻与孝武李皇后(史称李夫人,汉武帝一生中最钟爱的女人)所生之子,是汉武帝第五子、贰师将军李广利的外甥。

  公元前88年正月,刘髆去世,年仅5岁的,他的独子刘贺承嗣王位,为第二任昌邑王。

  公元前74年,时年18岁,在大将军霍光的拥戴下,刘贺被拥立为汉帝,27天后被废;公元前63年,时年29岁,在位皇帝汉宣帝觉得刘贺已不足忌惮,便下诏封刘贺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封地在豫章国(今江西南昌)。公元前59年,年仅32岁的海昏侯病逝于封国。

京杭大运河的千年变迁
“五色炫曜”揭刘贺的前世今生
声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