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03月07日 星期一

国内奶企争相“出国” 千余品牌重新“洗牌”

国产奶企转型,谁能突围?

■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兴旺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03月07日   第 19 版)

  “整个行业都在去产能、打价格战,进口奶粉像惠氏和雅培还可以,其它的就差一些,国产奶粉利润空间很薄,有的企业甚至亏损。”谈及当前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状况,乳业分析师宋亮对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随着全面二孩放开,加上今年猴年,利好因素较多,如果大企业能抓住机会,有可能实现利润大幅增长。

  羊奶粉成重灾区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如何提升消费者对国产婴幼儿乳粉的信心是不可回避的话题。2月2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毕井泉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食药监总局将严格控制婴幼儿配方乳粉配方的数量和品牌,禁止利用配方进行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

  “现在检出问题比较多的主要是一些小企业,特别是羊奶粉的生产企业,我们通过食品安全审计的方式对这些企业的整个生产体系进行了系统性的检查。”毕井泉说。

  2月2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去年抽检出现不合格产品的奶粉企业食品安全审计。审计结果显示,美可高特(中国)羊乳有限公司、陕西红星美羚乳业股份、白城龙丹乳业科技有限公司、杨凌圣妃乳业有限公司、黑龙江农垦多元乳业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在食品安全环节上存在诸多问题。

  据统计,其中有9家是羊奶粉企业。一方面,作为新兴的一种奶粉品种,羊奶粉近年来开始受到市场追捧;另一方面,羊奶粉也是不合格奶粉的一个重灾区。这次9家羊奶粉企业除了美可高特羊乳有限公司的地址在天津之外,其它8家都集中在陕西。作为首家羊奶粉上市公司,去年曾数次上黑榜的陕西红星美羚再次被通报批评,其出厂的产品未做相关检测,完全违背了国家要求批批检测才能出厂的要求。此外,陕西的圣堂秦龙生产的羊奶粉去年16次上了国家食药监总局的黑榜。

  羊奶粉为何屡次成为重灾区?乳业专家王丁棉认为,羊奶粉最近几年刚刚起步,80%~90%的企业集中在陕西,部分企业的加工设备还有待完善和更新升级,经营管理也在摸索,与大企业相比,管理水平不高,某个品控环节或危机风险点撑控不好就导致产品出问题。

  “规模还不是很大,在700多亿的奶粉市场里只占几十亿。要发展起来,除了要培育市场,还不能局限于陕西一个省去做这件事儿。”王丁棉对中国城市报记者分析说,监管必须要严格,不然就不是17家的问题,一个洞子不堵住,洞子会越漏越大。

  “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品的监管、抽样检验,从去年每个季度抽样检验公布一次改成‘月月抽检、月月公开’。”毕井泉在发布会上直言。

  奶粉品牌将重新“洗牌”

  业内人士认为,严格监管对于奶粉行业有利无害。“现在监管的手段更加严格,月月要查,我们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事情。”贝因美集团董事局副主席陈惠湘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地指出,这样能够避免鱼目混珠。

  毕井泉说,总体上看,婴幼儿配方乳品质量是可靠的,使用也是安全的,现在全国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企业有103家。

  据了解,今后,婴幼儿配方乳粉将实行“注册制”。根据新版《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一条规定,婴幼儿乳粉的产品配方应当经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注册。注册时,应当提交配方研发报告和其他表明配方科学性、安全性的材料。

  近期,《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送审稿)》(以下简称送审稿),低调出现在WTO官网上。而送审稿的最大亮点,无疑是将注册制的适用范围,从国产奶粉扩大到“境内生产销售以及进口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

  2015年9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不过,当时征求意见稿并未将境外乳粉生产企业纳入监管范围。

  业内人士最关注的莫过于奶粉品牌数量。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之前的征求意见稿中,国家食药监总局曾给出两个选择,一是成分应当相差六种以上;二是每个企业不得超过5个系列15种产品配方。而目前送审稿则明确,“同一企业申请注册的同年龄段产品配方应当具有明显差异,并有科学依据证实,每个企业不得超过3个系列9种产品配方”。

  若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监管一司司长马纯良此前向媒体透露的数据,国外奶粉生产企业73家。记者算了一笔账,加上国内的103家,一共176家,若按照送审稿新规计算,未来在中国市场上的奶粉最多只有528个系列,也就是528个品牌。

  但是,我国奶粉市场确实大小品牌众多,眼花缭乱。宋亮指出,目前国内的奶粉品牌大概有2300~2500个,其中包括了300多个在国家质检总局登记备案的进口品牌,剩下都是国内的品牌。

  不过,王丁棉曾表示,此前我国市场进口奶粉品牌多达约800-1000个,这些假洋奶粉基本上是由中国人在海外注册,然后找海外工厂代加工贴牌生产并专供中国市场。

  受奶粉注册制等“新政”、去产能以及价格战影响,奶粉品牌将重新“洗牌”。“未来中国奶粉市场上只剩下不超过600个品牌。”宋亮说。

  在陈惠湘看来,实行注册制,对从业者有了更高的门槛要求。“那些杂牌就不谈了,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几家国产大奶企现在很珍惜品牌。”陈惠湘说。

  国内奶企纷纷海外布局

  据了解,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一些奶粉企业纷纷选择与国外奶粉企业合作。

  以贝因美为例,2月3日该公司与“二股东”恒天然关联方签订了《资产购买协议》,根据协议,贝因美将持有澳大利亚领先的婴幼儿奶粉加工企业达润工厂51%的权益,恒天然持有49%的权益;双方就达润工厂资产依约组建合资后委托恒天然方管理达润工厂。如果审批顺利,预计达润工厂将于2016年下半年为贝因美中国客户生产出首批产品。

  此外,去年9月,新希望集团旗下四川新希望营养制品有限公司与新西兰新莱特乳品有限公司宣布组建中外合资公司。

  此前,澳优乳业全资收购了荷兰海普诺凯乳业集团、光明乳业收购了以色列乳品公司TNUVA集团、荷仕兰也全资收购了一家新西兰工厂及四万亩的牧场。

  其实不只境外收购,还有企业直接在境外建厂。如伊利在新西兰建大洋洲乳业生产基地,蒙牛雅士利在新西兰的新工厂去年已经开业,新希望宣布在澳洲投资23亿建首个万头牧场,圣元在法国的新工厂也有望今年投产。

  对于中外合资的前景,王丁棉感到很乐观。他认为,这是一种趋势。“国内竞争太激烈,大鱼吃小鱼,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不放心,很多企业不增加点外国成分,在资金、规模、设备更新上都会很被动。”王丁棉分析说。

  正如业内人士所言,中国奶企不是单纯为了转移产能而去国外建厂,他们希望的是建立一种达到平衡关系的多元化布局。

  与国外奶粉品牌合作不仅能学到国外牧场的管理技术,还关系供应链布局问题。“我们看了很多企业,并不觉得国内的奶粉企业不如别人,我们自己的生产技术、质量标准等并不比别人差,但是牧场的管理技术上的确需要向人家学习。恒天然是我们的二股东,在实施全球化布局时需要他们的资源支持。”陈惠湘说。

国产奶企转型,谁能突围?
国产奶粉要多一点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