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03月07日 星期一

二孩放开却遇“医荒”

数据显示平均每千名儿童只有0.43位儿科医生

■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迪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03月07日   第 18 版)

  在中国许多城市,儿科门诊常常人满为患,父母们需要排很长的队伍挂号、待诊,而问诊时间多在几分钟内结束。一边是家长抱怨,儿科爆满;另一边,儿科却因为风险高“不赚钱”,成为综合医院眼中的“烫手山芋”。“逃离儿科、远离儿科”成了很多临床医学生的选择。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儿科医生紧缺现象更频繁地见诸报端,在今年的地方两会上,也引发了代表委员们的激烈讨论。儿科医生“荒”正在成为许多医院面临的难题。

  儿科医生有多“荒”?

  日前,深圳市儿童医院一名儿科医生在微信上发布辞职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儿科医生招聘难、流失快,再次成为焦点。

  据了解,2011年到2015年,深圳儿童医院共有36名医师及139名护士辞职,而去年,该院在岗的执业医师仅有351名,完成了门诊、急诊量187万人次,出院病人5.7万人次,住院手术量2.1万例,医生严重超负荷工作。

  去年年底,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甚至发出通知,暂停急诊儿科服务,仅收治危重症患儿,成为全国首个暂停急诊儿科普通服务的医院。对此,院方表示,由于急诊儿科医生离职,人手不足,医院无计可施,只能暂停收治急诊普通病号,但休克、昏迷、急性喉炎等危重症患儿依旧可以正常接受急诊救治。

  “我国儿科医师的缺口至少有20万,我省的儿科医师比全国平均数更少。”2016年,山西省“两会”期间,山西省政协委员、山西省卫生计生委综合监督处处长刘洋公开表示,以省城太原为例,儿童人数大约80到100万,但儿科医师不足2000人。这样算来,平均每名儿童不到0.003个医生。

  国家卫生计生委数据显示,中国现有儿科执业(助理)医师约11万人,占全体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3.9%;每千名0到14岁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为0.53人;且由于高校对儿科专业的调整,10多年来,中国儿科医生数量只增加5000人。

  《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显示,近5年来,我国儿科医生总数从10.5万人下降到10万人,平均每千名儿童只有0.43位儿科医生,而美国平均每千名儿童就有1.4558个儿科医生,是中国的三倍多。

  儿科医生为何“荒”?

  据了解,1999年起,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的儿科停止招生,切断了儿科医生稳定的来源。目前儿科医师的来源一般是各级医学院校的临床院校毕业生,他们首先到成人大医院就业,如果不行才到儿科医院来面试。

  “由于儿科工作的特点,风险高、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大,收入低,在所有的医疗行当里面儿科的收入是最低的。”全国人大代表、首都儿科研究所病毒研究室主任钱渊说,医学院校医疗系的毕业生也不愿意从事儿科,已经从事儿科的医护人员也纷纷转行。

  也有医生认为,儿科在综合医院里,既无地位,又无“钱”途。儿科医生极其短缺、限定儿科急诊接收范围等背后,是儿科在综合医院不受重视、日渐萎缩的一个表现。儿科医生的缺乏,深层次原因也是儿科人员投入大,但产出少,医院需亏钱运营。

  儿科医师短缺的状况令人担忧,可是很多家庭仍然不理解中国儿科医生正面临的窘境。由于儿科是“哑科”,孩子不能交流,风险就很大。加之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和祖父母们都十分关注,出现暴力伤医的可能性更大。

  目前,儿科发生医疗纠纷的几率比其他科室高出许多,儿科医师更是时常受到侮辱,甚至遭受生命威胁。中华医师协会统计,儿科暴力伤医事件,每年以20%的速度在增长。

  最常见的现象是,人手缺乏后,加剧了患者就诊的难度。而就诊轮候时间过长,就医时间变短等就医环境变劣,则让患者对儿科医生心生怨言,反过来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矛盾,让更多医学生对儿科望而却步,由此陷入死循环。

  各界纷纷“开处方”

  针对儿科医生“荒”这一现状,专家建议尽快建立急需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完整的产、儿科人才培养体系,医院和医学院校紧密配合,通过政府补助或减免学费的方式吸引更多生源,加快医疗后备人才培养,以应对“全面二孩”政策实施。

  2月24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教育部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儿科医学人才培养力度,将要求38所高水平的医学院校增加儿科专业研究生招生数量,到2020年儿科专业研究生在校总规模力争达到1万人。此外,将儿科学专业化教育前移,力争到2020年每省(区、市)至少有1所高校举办儿科学本科层次专业教育,促进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的有效衔接。

  对此,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儿科副主任潘开国认为,恢复儿科本科招生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人才向儿科专业流动,但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他认为提高儿科医生的薪酬待遇,优化儿科医生的工作环境,是提升儿科职业吸引力的基础。

  而在今年的地方两会上,代表委员也纷纷建言献策。

  深圳市人大代表朱彦建议,从源头上增加儿科医生的数量,重点是要让更多院校的优秀毕业生能够通过绿色通道被医院选用,特别是对儿科医生等紧缺专业人才应适当放宽政策,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支持。此外,还要提高儿科医生的薪酬水平。

  九三学社金华市委会建议,相关部门应出台有关政策扶持产、儿科医护人员提高收入,如根据医疗单位工作量及业务收入上浮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增设产、儿科岗位津贴补助等,切实提高产、儿科岗位人员待遇。

  此外,为减小儿科医生工作强度,金华市政协委员王荣山建议应推动分级诊疗。王荣山表示,目前国内儿童专科医院数量较少,而且发展和发布也不均匀,主要在大城市,而70-80%儿童在乡镇,所以应加强基层医院的儿科建设,每家基层医院至少培养2名儿科医师以应对儿科常见病的诊疗,筛选出危重病与疑难病,及时将患儿转诊到上级医院。

  广东省政协委员秦鉴则认为,应该大力发展社区和私人诊所卫生服务体系,让一般的儿科疾病在社区解决。

  地方两会上,代表委员已经对解决儿科医生“荒”提出了不少建议,而在全国两会上,对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提案,中国城市报将继续关注。

二孩放开却遇“医荒”
专家称应加强“丝路经济带”沿线中医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