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02月01日 星期一

智慧环保提上国家日程

——专家解读《“互联网+”绿色生态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中国城市报记者 叶中华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02月01日   第 17 版)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互联网+”绿色生态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通知》提出大力发展智慧环保的要求,明确了具体的执行单位及时间表,标志着智慧环保提上了国家日程。那么,《通知》究竟有哪些实质内容及指导意义?中国城市报记者特约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樊会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刘治彦、 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侯宇轩三位专家予以解读。

  智能监测须先行

  中国城市报:《通知》要求,利用智能监测设备和移动互联网,完善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增加监测污染物种类,扩大监测范围。目前的监测设备和能力如何?

  樊会文:目前环保监测已有很多技术手段和解决方案。摄像头、传感器以及各种分析仪器均比较完备。应用与装备是相互促进的。随着应用的深入发展,会有更多的监测终端和分析设备。

  中国城市报:《通知》要求2017年底前形成的全天候、多层次的智能多源感知体系,目前尚需做好哪些功课?

  樊会文:一是研发和普及高精度传感器,尤其是针对新型污染的传感器。二是加强感知和监测系统的集成应用,促进互联互通、信息汇聚、综合分析和智能报警。三是提高加强智能综合分析能力,尤其是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快速找出污染源和污染原因。

  中国城市报:《通知》提出,完善环境预警和风险监测信息网络,提升重金属、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风险防范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在此方面尚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

  樊会文:目前的检测没有全覆盖,局限于城市重点污染源,城镇和农村地区几乎没有监测。监测体系偏重对生产污染的监测,对生活污染几乎没有监测。

  解决的办法是全面普及监测网,充分利用人民群众手中的智能手机进行全民监测。

  大数据构筑环保信用体系

  中国城市报:《通知》要求,建立环境信息数据共享机制,统一数据交换标准,推进区域污染物排放、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等信息公开,通过互联网实现面向公众的在线查询和实时发布。如何制定统一标准? 

  樊会文:只要将重要的环境监测信息平台及其技术支持者集合在一起研究协商,就能较快地制定出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技术标准。不必都要建立统一的国家标准。要打破标准的垄断,鼓励通过市场合作形成事实标准。

  中国城市报:《通知》提出,加强企业环保信用数据的采集整理,将企业环保信用记录纳入全国统一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那么,何为企业环保信用数据?

  侯宇轩:企业环保信用数据指的是将环境违法企业列入黑名单,并将其环境违法行为记入社会信用体系,这些被记录在案的企业及其行为将构成企业环保信用数据。企业环境信用记录信息分为基础类信息以及不良类信息,这些信息由环保部门收集整理,并实行全国共享。

  中国城市报:企业是环保信用的核心,在全国交换平台上共享企业的环保信用数据意味着什么?

  侯宇轩:将环境违法企业黑名单向全社会公布,实现环境信用信息全国共享,让失信企业一次违法,在全国各地的活动处处受限,这提高了企业环境违法的成本,使企业行为更为谨慎。建立全国共享的环保信用体系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环保以及诚信意识,从而建立起一个环保激励与约束并举的长效机制。

  中国城市报:《通知》要求,从2016年开展试点,按年度持续推进,为何要通过试点来推进?

  侯宇轩:环保信用体系是一项新政策,这项政策涉及所有企业,通过试点来推进能够给企业和环保部门一个预热和缓冲的时间与过程,比起同步在全国范围内推进,试点的阻力更小,政策更好贯彻落实。此外,试点过程中反馈的得失成败有利于环保信用体系不断完善,日趋科学。

  中国城市报:《通知》指出,以海洋生态环境监管业务数据为基础,通过多元数据信息综合利用等手段,2017年年底前完成全国海洋生态环境监督管理系统。目前全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如何?采取怎样的监管手段?

  侯宇轩:目前,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表现在赤潮、浒苔等海洋环境灾害频发、海洋生态退化以及海洋污染严重对我国海洋旅游业产生消极影响。对此,要不断完善与贯彻海洋综合管理思路与方针,扩大污染总量控制以及生态补偿等制度的试点与实施范围。除制度建设外,相关部门也要强化能力建设。

  全民参与网络环境监管

  中国城市报:《通知》鼓励公众利用网络平台对环境保护案件、线索、问题进行举报,构建政府引导、全民参与的监督管理机制。此举有何难度?如何破解?

  刘治彦:一是没有环境立法方面的支持;二是缺少硬件技术条件。所以,应建立全民参与监督管理的奖励机制和对政府、企业失职的处罚机制。

  中国城市报:《通知》要求健全完善网络环境监督管理和宣传教育平台,此举有何意义?

  刘治彦:建立开放式互动环境监督网络平台,为群众参与环境监督管理提供了技术条件。

智慧环保提上国家日程
2016中国智慧城市发展与合作年会召开
支撑“智慧环保”的六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