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01月18日 星期一

上海生态空间被逐步蚕食

该市总体规划发布 要严控人口和土地

■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迪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01月18日   第 11 版)

  1月11日,上海市规土局官网正式发布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以下简称《纲要》),这是上海第六轮城市总体规划内容的首次亮相,也首次完整披露上海未来20年发展目标。

  《纲要》指出,上海将落实中央严格控制超大城市人口规模的要求,缓解人口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紧约束之间的矛盾,力争至2020年常住人口控制在 2500万人左右,并作为2040年常住人口规模的动态调控目标;建设用地将只减不增,总量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以内。

  而早在去年12月中共上海第十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上,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就指出,要守住人口、建设用地、生态环境以及安全“四条底线”。

  严格控制人口规模 

  《纲要》指出,2014年,上海常住人口规模已达2425万人。建设用地总量超过3100平方公里,面临着人口继续增长和资源环境紧约束的压力。要严格控制人口规模,持续优化人口结构和人口布局,有效调整人口密度和人均建设用地水平,促进宜居城市建设。

  据了解,本世纪以来,上海常住人口激增800多万,从2000年1608万人,增加到2014年底的2425.68万人。这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429.26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96.42万人。

  上海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共2301.92万,也就是说,4年中上海人口增加了123.76万人。而要守住2500万人的底线,就意味着未来几年内,上海的常住人口增加,不能超过74.32万人。

  而对于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这一数字,上海市统计局局长王建平表示,这是根据近几年上海的人口变化情况和每年的增长趋势,经过测算得出来的,同时也统筹考虑了上海的城市规划、城市资源、城市布局等因素。

  对于如何控制人口总量,王建平提出,可以通过规范就业的行为、拆除违法建筑、整治群租等措施,来控制不合理的人口流动。

  而嘉定区委书记马春雷则透露,从整个上海层面来看,外来人口的集中点既不是在市中心,也不在远郊,而是在城郊给合部。目前,离市区比较近,又是郊区的地方,人口压力特别大,包括从宝山、嘉定、闵行、青浦、松江到浦东新区外环外的一个环状地带。他认为,这些地区可以按照自然规则,通过低端产业淘汰,来实现人口的自然流出。

  建设用地总量负增长 

  《纲要》指出,要实现规划建设用地规模负增长,做到建设用地只减不增,重点通过推进集约节约用地和功能适度混合来提升土地利用绩效。

  土地是上海当前面临的一大资源瓶颈。

  上海建设用地总规模接近规划天花板,新增用地空间非常狭小。据统计,截止2014年底,上海全市建成区面积3124平方公里,超过市域陆地面积的45%,与规划规模3226平方公里相比,只有102平方公里的空间。

  与此同时,土地利用结构不够合理,工业用地比重过大,达27%。而公共设施和绿地的用地比例偏低。

  此前,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局长庄少勤曾表示,在土地利用问题上,上海已经给自己戴上了“紧箍咒”,城市发展进入资源“紧约束”阶段,必须转型升级。

  《纲要》也指出,必须严守土地底线,建设用地只减不增。这也就意味着,今后6年上海平均每年新增建设用地只能控制在17平方公里以内。

  锚固城市生态基底 

  《纲要》指出,锚固城市生态基底,确保生态用地只增不减。加强生态空间的保育、修复和拓展,从城乡一体和区域协同的角度,加强生态环境联防联治联控。

  据了解,目前上海生态用地占市域面积比重不足50%,且重要生态空间被逐步蚕食,城市的生态游憩空间相对匮乏。

  上海市规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上海生态空间规模不足,陆域生态空间总面积占陆域总面积的55%,且呈逐年下降趋势,人均公共绿地仅7.1平方米。

  而生态环境一直是市民十分关心的话题。上海市人大财经委和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发布的上海“十三五”规划人大代表和市民调查问卷显示,调查对象对于“十三五”时期最关注的方面(可多选)中,改善环境(41.1%)位列第三。

  根据2015年6月审议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部分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上海已经确定了9个区县、11个地块作为2015年治理对象,包括浦东合庆镇、青浦青东农场和练塘镇、金山朱泾镇等。总面积约6700亩,涉及企业约1300家;并力争用3年时间使这些重点整治区域环境污染问题得到遏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并探索出一条环境综合整治、区域转型发展的新途径。

  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纲要》指出,加强水资源、能源和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保障,提升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能力,强化城市防灾减灾救灾空间保障和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应急响应能力和恢复能力。

  2015年初,英国《经济学人》公布了一份全球城市安全指数报告。列入观察的中国城市有7个城市,排名最高的是11位的香港。中国内地城市中排名最高的是30名的上海。报告称,这项排名主要根据数字安全、卫生安全、基础设施安全和个人安全四个方面来进行评分。

  而就在2015年跨年夜,上海却发生了严重的踩踏事件,暴露出城市安全工作存在重大疏漏、重大隐患,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上也存在诸多问题。

  此外,据了解,上海作为高密度超大型城市,面临着传统灾害和新兴灾害、本地灾害与区域灾害相互叠加的风险,现状市政基础及防灾设施服务能力也趋于饱和。

  对此,《纲要》也指出,要加强城市防灾减灾设施建设,提升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能力,强化城市基础保障,提高城市生命线系统运营效率和智能化水平,严守城市安全发展底线,保障城市运行安全,建设一个韧性的、有恢复力的城市。

上海生态空间被逐步蚕食
2016年北京开启“大拆大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