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5年12月07日 星期一

清溪的变迁

■中国城市报记者 刘蕾 《 中国城市报 》( 2015年12月07日   第 24 版)

  复原后的清溪川

  开川时期的清溪川

  覆盖期的清溪川

  编者按

  11月27日,由北京首都博物馆与首尔历史博物馆共同举办的《水路城市,首尔:清溪川的变迁》特别展览在首都博物馆开幕。这次特展通过展示首尔城市河道清溪川的变迁,让北京观众展感受到了首尔600年的历史与城市建设。

  首尔是四面环山的城市,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水路,清溪川便是其中之一。首尔作为王都时期,王城的中心街道是随着清溪川形成的。清溪川,作为城市中心河,其功能自然就是下水道功能。事实上,在朝鲜王朝500年间,首尔之所以能够维持韩国历史文化中心的地位,正是因为清溪川起到了下水道作用。

  变迁

  清溪川最早被称为“开川”,是600多年前的朝鲜王朝时,国王为排除由首尔周围山上流下并汇集在市区内的积水,下令挖掘了一条疏水内河—开川。它汇合了北岳山、仁旺山和南山上的多条溪流,从西向东流经首尔市中心。后来,“开川”改名为“清溪川”,成为一条深深影响首尔市民生活和生计的河流,妇女们在河中洗衣,孩子们在河边玩耍。清溪川的两岸也成为人们举办正月十五灯节等传统民间活动和文化活动的中心,形成各种民间文化市场。

  由于受季风的影响,首尔的春秋两季干燥,夏季高温潮湿。因此,清溪川河水水量也随干期、雨期出现较大的起伏在雨水较少的春秋两季,清溪川大部分时间便成为干川。相反,在雨水较多的夏天雨季,稍有降雨就会洪水泛滥。清溪川位于城市中心,周边商店和民宅密集,当洪水泛滥时,房屋被淹、桥梁被毁、溢死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朝鲜历代国王都很重视河道的疏通清理工作和防洪工程建设。朝鲜王朝第3代国王时期,将呈自然形态的河床分几次进行了治理,营造了河川的形态。然而,由于治理不够彻底,每逢大雨便会水灾连连。因此,1411年设立了治理河川的临时机构“开渠都监”。自第二年即1412年1月15日起到2月15日,共投入52,800名劳工下大力气进行整治,在主要河川的两岸筑石,修建广通桥、惠政桥等桥梁。

  1760年,第36任国王在位期间,曾征募20万人治理清溪川,包括拓宽河道、清理河床、修建砌石护坡、裁弯取直等,并且设置了负责疏通河道的“浚川使”一职,每隔2-3年对河道进行一次疏浚。

  到了朝鲜王朝时代晚期,许多卖掉了农田的农民涌向首尔,成为城市贫民。大量贫民就居住在清溪川的两岸。他们在河边搭起了许多简易的棚户。随着居住人口尤其是贫穷人口的增多,清溪川沿岸居住环境越来越差。日益严重的污染使得清溪川沿河两岸疾病肆虐,周边的居民死亡率较高,清溪川甚至成了垃圾、污水、贫民窟和贫穷的象征。

  当时,人们认为解决清溪川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覆盖河道。早在1926年,覆盖河道的计划就正式提出过,但因为没有很好解决雨季泄洪的问题而未能实施。1937-1942年日本统治时期,清溪川在历史上第一次被覆盖,以解决环境问题、洪水问题以及作为排水系统存在的环境污染等方面的问题。后来,清溪川的覆盖工程曾经由于缺少资金而停滞下来。1958年,伴随着首尔市的重建,清溪川覆盖工程又重新上马,到1978年,覆盖工程完成,清溪川在没有经过治理的情况下,被水泥板所覆盖。至此,原来存在600多年的、影响首尔市民生活的清溪川作为开放性城市河流的历史结束了,而作为道路的清溪川时代来临了。

  1970年代,韩国经济开始起飞,首尔政府为了解决交通问题,提高城市中心区的道路通行能力,在被覆盖的清溪川上又修建了宽16米、长5.8公里,双向四车道的高架桥。这条专用汽车道,成为横贯首尔东西的交通主干道,日均交通流量达到16万多辆,被认为是韩国城市现代化的象征,作为“汉江奇迹”一度被韩国人引以为豪。但是,高架桥横跨城市中心,使历史古城的风韵荡然无存;汽车噪音、尾气污染日益严重,清溪川周边逐渐成为首尔嘈杂区的代名词。人们清楚地了解到,开发时代最为重要的成就,即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已经不再是可持续发展的选择。重视生活质量的、以人和环境为中心的城市,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此,市政府做出了一个重大举措,即重建清溪川,恢复其原有 面貌,改善周边环境,缩小南北差距,再现历史文化,为清溪川的繁荣和发展创造机会。这也成为清溪川重建工程的核心思想和理念。

  2002年7月,时任首尔市长的李明博决定启动“清溪川复原工程”。2003年7月,工程正式启动,首尔市政府开始实施清溪川内河的生态恢复以及周边环境的改造工程。整个工程历时两年多;项目全长8.12公里,拆除了5.8km的清溪川路和覆盖在上面已经年久失修的高架桥;沿线6万多家店铺、1500多个摊位搬迁;修建了滨水生态景观及休闲游憩空间,还恢复和整修了22座桥梁,修建了10个喷泉、一座广场、一座文化会馆,共耗资3800亿韩元(折合约31.2亿元人民币)。工程于2005年10月竣工,有清洁流水的清溪川作为内河重新出现在首尔市民的生活中。复原后的清溪川大大地改变了城市环境与市民的生活方 式。打开了风路,也形成了动植物的栖息地。落后的江北市中心地区,清溪川是使其重新恢复经济活力的基础,并大幅度地改善了城市整体的步行环境。这种变化吸引人们重新回到市中心。市中心不再单纯地是上下班的空间,而蜕变为前所未有的休憩空间和享受文化的空间。

  清溪川复原改造工程获得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清溪川由此成为闻名国内外的知名观光景点,成为首尔的一张城市名片。这个项目从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角度,向世人证明了一个城市发展项目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首尔的都市“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得到历史的验证。

  启示

  目前,我国众多城市兴起了“城市环境治理”的热潮。对于我国的城市环境治理,清溪川复原工程给予了几方面深层次的启示:

  城市环境治理要与城市定位紧密结合。我国城市众多,大多数城市都是本区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各区域特点不同,城市环境治理经验也不能照抄照搬,而是应该根据区域的城市定位来决定城市的环境治理规划和措施。对于我国中西部一些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的中小城市来说,资金、技术水平有限,城市环境破坏相对较小,城市环境治理应该“有所不为”,把重点放在城市环境的保护上,注重经济建设中的环境保护,而不是在经济发展后的环境治理。

  城市环境治理要与构造生态友好型城市的目标相结合。清溪川的重建工程不是简单地恢复一条河道,而是以一种全新的理念,打造了一条具有历史水文化底蕴、生态环境友好型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充满经济发展活力的、全新的清溪川。我国的一些城市在环境治理中,也试图恢复城市河流,营造城市滨水空间。然而,大部分治理措施对城市环境的改善影响不大,甚至破坏了城市生态环境。比如,为了开发旅游,刻意修建人工水景建筑,修建大理石或者花岗岩的河道,使河流失去了自然美和多样性。这样的改造对河流来说,无异于画蛇添足,都背离了构造生态友好型城市的目标。

  城市环境治理要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当前,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其关键问题是要在保证城市经济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使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污染最小化,在保证持续高速增长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清溪川复原工程始末,都有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支配。我国在进行城市环境治理的过程中,一定要遵从可持续发展的规律,以保证城市环境治理与城市发展的目标相一致。

清溪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