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5年12月07日 星期一

国家旅游局拟制定公民文明旅游公约

何时走出不文明困局?

■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亚欣 《 中国城市报 》( 2015年12月07日   第 21 版)

  11月30日,上海飞往沈阳的一航班上,机组人员在飞机窗户内侧发现“到此一游”的字样,因而呼吁旅客要文明乘机。在旅游景点乱写乱画“到此一游”已经备受指责,现在竟然有人把不文明的行为“带上了天”。

  虽然国家一再号召要文明旅游,甚至于不久前还出台了“黑名单”制度,但是诸如此类的报道却屡见不鲜。我们该如何杜绝这种城市“牛皮癣”?又该如何营造文明旅游的氛围?

  旅游局频出招 

  12月1日,“中国公民文明旅游公约大家定”有奖征集活动在北京正式启动。这是继“2015中国好导游·中国好游客”推选征集活动之后,国家旅游局加强文明旅游宣传引导、动员全社会共筑文明旅游大环境的又一重要举措。

  据了解,征集活动结束后,国家旅游局将组织专业团队结合网络投票进行评选,获奖者将获得由国家旅游局授予的“文明旅游推广大使”荣誉称号。国家旅游局将在获奖作品基础上,形成最终版本的《中国公民文明旅游公约》,并在全社会大力宣传。

  12月3日,国家旅游局公布了最新讯息:国家旅游局拟制定公民文明旅游公约。这也是国家旅游局正式回应连日来所发生在旅游过程中的不文明行为。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答记者问时强调,在全国开展“中国公民文明旅游公约大家定”活动,旨在让公民自己参与到文明旅游公约的制定中来,进一步拉近文明旅游与公众、游客的心理距离,增强人民群众对文明旅游的理解,让新风尚源自民间、扎根民间,增强民众和游客的文明价值认同。

  “我们正在探索建设旅游行业文明信用体系。”北京市旅游委行业管理处处长张靖说,“今后,游客如果有严重的不文明旅游行为,很可能被记录进平台中,影响其信用。”这套信用体系将依托北京市旅游委现有的旅行社、景区和饭店业务管理系统建立,对旅游企业、导游领队、旅游消费者的信用予以发布并管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旅游企业和市民的自律能力和文明旅游的意识。

  此外,北京市政府外办将联合多部门在月坛中学开展“文明旅游与领事保护进校园”活动,提高学生在境外旅游的安全风险防范和文明守则意识。北京市约10000名首都公共文明引导员也将在站台、旅游景点等地方开展宣传,用文明有礼的“软力量”引导游客文明旅游。

  文明不是一己之力 

  国人在旅游过程中表现的不文明行为见诸报端,引发高度关注,关于文明出游的倡议也由此频频发起。文明出游如今已不再是口号,那么,应该如何引导并纠正游客不文明的出游行为?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游客成熟度和素质的提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宜操之过急。一个不文明人会在旅途中突然变得文明吗?恐怕不会。实际上,旅途中的行为反映了游客的日常习惯,甚至产生放大效应。尤其是一个人在陌生的环境下,容易引发道德失范或放纵,自我约束力下降,再加上从众心理作祟,一些平时不敢表现出来的行为,看见别人做了,自己也会跟着做,这是普遍现象。”

  此外,刘思敏强调,旅游人群当中,本就有层次之分。在出境旅游发展的初期,一部分游客表现像暴发户,忽略了旅游精神上的追求,既不入乡问俗,也不入乡随俗,非常自我地去理解世界。当出境游发展进一步深入与成熟,这部分游客或将越来越少,他们能找到与世界对话更合适的途径与方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德谦则对记者表示:“近几年,随地吐痰一般都发生在比较肮脏的地方或者室外,假如人们进入到很豪华的宾馆,不管他是从哪里来的、从事什么职业,即便有随地吐痰的坏习惯,无形之中他也会克制自己,让自己不要做出不文明的行为。所以说,文化背景和具体环境在影响人的行为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培养旅游文明,也需要注意培养我们的文化环境,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

  刘德谦认为,现在营造文明旅游的氛围,不仅是政府的事情,更是全社会的事情。首先是旅游者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还需要旅游经营者和相关方面的共同促进。比如,可以用更醒目的提示来提醒人们不要随地吐痰。另外,这些提示标志不妨做得更艺术、更人性化一些。

  海外治理有妙招 

  据记者了解,被列入“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的有以下六种: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秩序;破坏公共环境卫生、公共设施;违反旅游目的地社会风俗、民族生活习惯;损毁、破坏旅游目的地文物古迹;参与赌博、色情活动等以及严重扰乱旅游秩序的其他情形。

  不文明行为干扰了旅游景点的正常秩序,也给其他游客带来困扰,自然应该严格监管。海外是如何规范旅游行为的?我们不妨学习一些经验。

  据了解,上世纪60年代,日本游客刚刚走出国门之际,在世界上的口碑很差。当时日本政府就用漫画形式出版了《日本国民海外旅行礼节指南》,告诉国民在海外不要穿着拖鞋逛街,女士穿裙子的时候不要蹲在地上等等。经过数十年的宣传教育,如今的日本游客的形象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港剧中,不难听到“香港是法制健全的社会。”这样的台词。香港的城市管理有其鲜明的特点,对生活中不文明的行为处罚进行严格立法,通过法律的威慑力来增加市民违法成本。在降低管理成本的同时,最终使的城市的管理效果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例如,乱扔垃圾和随地吐痰等行为在香港一旦被执法人员抓住,是“真金白银”的罚款。乱扔垃圾和随地吐痰的罚款都是定额罚款,为1500元港币。而很多游客在景区习惯的涂鸦行为在香港也是违法行为,都可以被处以监禁三个月或者罚款500港币。虽然香港没有对外来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制定专门的法律规范,但是现有的各项规定已经基本涵盖了常见的不文明行为。总体来看,内地游客来香港的时候,都会比在家的时候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德国人的严谨态度享誉全球,诸如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不守秩序等行为并不多见。但是,随处涂鸦在德国却比较常见。去德国的游客可能会注意到,很多墙体和车体都是被涂得面目全非。不久前,就有两名德国青年因在新加坡地铁上涂鸦而被判9个月监禁和鞭刑。现在的德国自然不会对人挥鞭子,但当事者一旦被抓到,会根据物体的损坏程度以破坏公共财务或者是文物来处理,严重者会被起诉,承担法律责任,赔偿经济损失。

  除了处罚措施之外,德国一些地方政府也会因势利导地去实施管理,既维护了公共区域的安全和秩序,又保护了部分游客的兴致。比如科隆铁路大桥的防护网上,被人锁满了同心锁。不但有碍瞻观,而且破坏了大桥的受力结构,给大桥的安全带来隐患。但久而久之,这反而成为了一个吸引游客的景点,于是就顺其自然,变害为利。德国政府会定期对上面的锁进行清除,以保证大桥以及过桥列车和行人的安全。

  短评

  有的人总喜欢用莫名其妙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存在感,如在景点、公物刻上“到此一游”等字眼。殊不知,这样不文明的行为反而令人唾弃。为何大家都为其所不齿,却屡禁不止?笔者认为,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引人深思。

  首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是纵容不文明行为的帮凶。难道此人在飞机舷窗上刻字时,难道就没有一个目击者吗?如有目击者,为何没有人及时举报制止?难道旁观者的内心的态度是支持刻字吗?看到了却不制止,才是国人真正的悲哀,这样的观念难以推动文明的进步。

  其次,国民素质有待提高是问题的根源。谈到素质,牵扯出的便是教育问题。都说孙悟空是“到此一游”的始作俑者,但这毕竟只是文学作品中创作的场景,本是为了表现艺术效果,但到了有些人眼中,却成了竞相模仿的对象。在教育此类问题上,应该有正确的引导,积极宣传一些正确的理念观念,多去做一些正确的教育范例,而不是做一些恶俗的模仿。

  第三,国民的法律意识淡薄。国家旅游局依法制订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开始施行。因此在景点、公物刻画“到此一游”等留言的行为,不仅仅是道德的问题,而是上升到法律问题了。此次在飞机舷窗上刻字的乘客如果知道自己的行为是犯法的,还会毫无顾忌地去刻字?“办法”的实施确实是好事,但是不少人还是不知道的,所以,法律出台的同时,国民的法律意识也应当提高。

  总之,文明素质的提高,本就是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但不能因为其艰难,我们就放弃提升个人素质。国人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也要提高法律意识。外出旅游,应时刻牢记“一言一行彰显素质,举手投足莫忘文明”。

  (张亚欣)

何时走出不文明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