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5年12月07日 星期一

中国城镇常住人口有三分之一不能落户

徐宪平:人的城镇化迫在眉睫

■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阿嫱 《 中国城市报 》( 2015年12月07日   第 11 版)

  “以人为本,就是要逐步的破解城乡中国的二元体制,破解城市内部的老居民和新居民,在基本公共服务上不均等的二元矛盾。”11月2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徐宪平在2015城市中国计划年度论坛上指出,要逐步破除户籍制度的壁垒,就要走人的城镇化。

  而刚刚出台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也再次强调了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本质上讲,城镇化是伴随着工业化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向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城镇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这样一个自然的历史进程。”在徐宪平看来,推行人的城镇化,就是要致力于包容城市、创新城市、绿色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这五方面的建设。

  “包容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已经提出,就是要加快提高服务户籍人口。” 徐宪平指出,包容城市的概念由联合国人居署提出,强调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要实现公平和效力的均衡、统一,为所有居民提供均等的就业创业机会、基本的公共服务产品。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指出,目前中国城镇的常住人口有7.5亿人,其中有2.5亿人是农民工及其家属。也就是说,中国约有1/3的人口不能在城市落户,不能享受到城镇居民的公共服务,也没有相应的市民权利。

  “我觉得包容城市的建设,首要任务就是让常居城市的这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所以现在提出到2020年,有1亿人要落户。”徐宪平预测,到2020年,农民工人口将达3.2亿左右。其中1亿人落户,另外2亿人则通过居住证制度,享受其应有的公共服务。

  当然,徐宪平的这番期待还有一本经济账在里面。他指出,一个农民变成一个居民,其收入增加3倍,而消费业也增加3倍。“我看到去年,农民工年均月工资是2846元,但消费只有1000元,那些钱哪去了呢?很多都是寄回了老家。”徐宪平认为,让农民工不再成为城市过客,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非常大。

  对于创新城市建设,徐宪平解释,就是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世界上的创新城市大致分为工业、科技、服务、文化四大类,美国的硅谷,是科技创新城市的样板;而法国的巴黎,则是文化创新的典范。

  对于创新城市,徐宪平特别看好深圳。“深圳可以说,现在已从过去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真正走向了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他接着列了一组深圳数据:其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是4.02,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相当于排在世界第二位韩国的水平;深圳市的战略新兴产业占GDP比重35%,并且每年保持20%的增长速度,而全国平均占比才不到8%;这五年深圳的GDP翻了一番,财政收入翻了两番,但是它的投资率只有17%,这相当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另外,特别让老百姓喜欢的,其PM2.5全年平均只有33.6,深圳人民很幸福。

  此外,针对绿色城市,徐宪平建议要发展紧凑城市,即土地集约化利用,另外要公交先行;智慧城市要利用好物联网、大数据和空间系统的有机结合;人文城市,则要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解读城市发展,特别是博物馆和文化设施要引起重视。

  目前,我国年均GDP为7000多美金,再过五年,我国的人均年GDP将会达到1.3万美金左右。这在北京大学秘书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杨开忠看来,我们正在走入追求生活质量的新时期。

  这个时候应该做什么?他的建议是打造宜居城市。杨开忠透露,很早之前就有人提议把北京建立成宜居城市。然而细读2005年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可知,给北京的定位在国家首都,“虽然在文本里提到了宜居城市,但仅仅作为一个城市目标的1/6来去看待,根本没有上升到总揽全局的位置”。

  他指出,目前我们国家明确提出来,以城市品质来立市的,是杭州,因为它要搞创意城市、创新型城市。杭州的模式是“人才+资本”,这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或地方的战略。然而在建设宜居城市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比如应加大地方性公共品的力度,改变过于单一的消费中心,且要注意产业郊区化,生产郊区化,居住中心城市化。

  此论坛由城市中国计划主办,该研究机构于2010年创建,由哥伦比亚大学、清华大学和麦肯锡三个单位共同合作,致力于为城市发展提供方案。期间,城市中国计划还进行了《“十三五”世界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趋势及其影响》和《国家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及若干问题研究》两本新书的发布会。而前者是其受国家发改委委托的 “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是近百项“十三五”规划前期委托研究课题中,今年率先出版的唯一两本书之一。

徐宪平:人的城镇化迫在眉睫
成都总体规划获批 2020年中心城人口620万人以内
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名单公布
武汉将申报世界设计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