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5年11月02日 星期一

义乌小商品市场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小拨浪鼓摇出国际大市场

■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兴旺 《 中国城市报 》( 2015年11月02日   第 09 版)

  义乌廿三里作为第一代小商品市场发源地,素有“拨浪鼓之乡”的美名

  专家顾问委员会一行参观义乌小商品城

  如今的义乌小商品充满着各种新奇的创意

  义乌,因市而蜚世。史书记载:明清年间,当地人就于农闲时节,肩挑货郎担,手摇拨浪鼓,走街串巷,敲糖换鸡毛。这是有着二千多年历史的义乌的商贸活动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80年代,义乌率先创办小商品市场,并提出“兴商建县”的口号,从此成为义乌始终坚持的发展战略;90年代,实施“以商促工、贸工联动”战略,形成了与专业市场紧密联动的工业产业体系,现代化的国际商贸名城峥嵘初露;进入21世纪,义乌被列为全国改革开发的18个典型地区之一。

  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

  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这是形容义乌小商品市场货物齐全的景象。

  去年3月份,在内地城市工作两年的小鑫去了义乌,希望能在小商品市场“淘宝”。刚去时,他就被这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所吸引。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他说:“国际商贸城太大了,我去逛了好几次,都没有逛完。”

  “每个区域都有橱窗展示各式各样的小商品,如果觉得合适就可以去工厂谈合同、下订单。”小鑫说,这里大多都采用“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这让他感到很新鲜。

  “前店后厂”,是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一个优势。浙江省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杨建华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前店后厂”优势使义乌附近很多县域都成了它的生产基地,节约了流通成本。

  除了上述优势,杨建华认为,义乌起步比较早,历史上就是鸡毛换糖、走街串巷的地方,有从事贸易的文化底蕴。

  “义乌土地很少,为了谋生,更多的人从事传统贸易。”杨建华指出,依赖于当地较早让农民进城开店的政策,让义乌形成独特的小商品市场。

  目前,义乌小商品市场已成为国际性的小商品市场。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黄先海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义乌小商品市场能走向国内外,很大程度上在于早期发展时政府创造了一个较好的软环境,比如通过低税收引进商户。

  记者从义乌市政府了解到,目前义乌市有550万平方米的市场,拥有7.5万个商铺,经营着26个大类、180多万种商品,市场交易额连续24年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榜首。

  中国城市报专家顾问委员会成员、清华大学城市品牌研究室副主任眭谦对记者表示,义乌正在向着“国际商贸城市”的定位在发展,过去义乌的小商品名声在外。按照此种定位发展,对城市的挖掘,对城市品牌的打造,包括品牌的国际化传播,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义乌实行对外传播也具有极大的意义。

  此外,在这里,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万名境外客商常驻。吸引了沃尔玛、麦德龙等20多家跨国零售集团和30多家国内外连锁超市常驻采购,全市现有各类涉外机构5300家,其中外商投资合伙企业2163家,占全国的80%以上。

  每年近50万外商来义乌采购,同时还有来自全国130余万新义乌人在这里“淘金”。

  “这里不仅能聚集国内的小商品,也汇聚了国际的小商品。”杨建华认为,义乌很好地融入了全球化的浪潮。

  据悉,在国际商贸城五区内设了10万平方米的进口商品馆,累计引进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5万种境外商品,并建成了非洲产品展销中心和东盟产品展销中心。义乌市场正面向全球打造中小企业产销一体的商贸流通平台。

  创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

  作为全国范围内外向度较高的日用消费品批发市场,2013年4月,商务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函同意在义乌试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一种适应义乌小商品贸易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拼箱组货出口等特点的新型贸易方式初步确立。

  为创设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义乌市主要推进步骤包括:

  一是确定市场集聚区范围,明确适用的贸易主体和出口货物,并通过国家相关部委认定。

  二是制定实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配套监管办法。海关实施小商品出口申报简化归类、无纸化通关转关等便利化措施。检验检疫实施分类监管、信用放行、小额小批量法检商品免检等措施。国税实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增值税免征政策。外汇管理允许市场采购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实施个人贸易外汇管理办法。

  三是建设并运行涵盖贸易全主体、全流程的市场采购贸易信息化系统,建立商务、海关、检验检疫、国税、工商、外汇等部门出口信息共享机制。

  四是实施外贸主体属地管理,开展外贸经营主体与市场聚集区商户备案登记。

  市场采购方式的确立,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贸易监管方式不适应小商品出口的问题,新型贸易体制机制加快形成,有力促进了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竞争。数据显示,2015年1至8月,全市出口217.76亿美元,同比增长65.07%,占出口总额的83.71%,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已成为义乌市场小商品出口的主要通道。

  电商助推小商品市场发展

  虽然传统实体市场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由于小商品市场原来大多都是实体经济,新兴的电子商务对原有的实体店造成了很大冲击。在杨建华看来,如何发展电子商务也影响着义乌作为国际小商品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

  “义乌的很多商家选择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即实体店和电商相结合。”杨建华指出,电子商务冲击实体经济的同时也孕育着巨大的机遇。

  现在,小鑫也在义乌加入了电子商务的大军。他告诉记者,在义乌开网店的原因是这里大小工厂不少,小商品也很多,离货源比较近。距离上海、杭州等大城市较近,不仅电子商务发达,物流也很发达,能够减少运输成本。

  像小鑫一样的电商,只是义乌众多电商中的一份子。据了解,2014年,义乌在各类平台的电商账户达24万户,电子商务实现交易额1153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国内网络零售额达575亿元,同比增长51%。阿里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义乌内贸网商密度、零售网商密度和网购消费者密度三项指标在全国县市排名第一。

  近年来,义乌市围绕构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重点培育,充分融合传统实体市场积累的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商流汇聚优势,全力打造全球网货中心、网商中心和跨境电子商务高地,走出一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贸易转型之路。

  一是传统升级促融合。以实体市场的转型提升为重点,着力推进传统线下贸易升级。实施“230”启蒙工程,用2年时间完成了30万人次的电子商务培训。鼓励和引导市场经营户、传统制造业“触电”升级,涌现了开拓五金、优鲨服饰、真爱网仓等一批传统企业“升级”的成功典型。开辟国际商贸城网购服务区,建设义乌购、爱进口自主网购平台,13个义乌购海外分站上线运行。

  二是聚集平台促融合。投资80亿元,规划建设占地660亩的国际电子商务城,形成市镇两级电子商务产业园。加强与知名第三方平台合作,阿里巴巴、敦煌网、亿赞普等诸多平台在义乌设立机构或实施合作项目,并合并实施阿里巴巴义乌产业带、敦煌网全球网货中心、亿赞普全球销等一批项目。成功举办2015年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吸引境内外1031家企业参会,共推线上线下“互联网+”“网上营业执照”和“义品牌”战略。

  三是发展配套促融合。以国际陆港物流园区为基础,强化小商品贸易线上线下融合的现代物流支撑,引进普洛斯、“四通一达”、顺丰等15个重大物流项目。

  四是体制改革促融合。发挥国家级试点的先行先试作用,积极争取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试点,探索适应小商品贸易特点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中国城市报专家顾问委员会成员、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杨世伟指出,义乌最大的优势是有“店”,并能将产品顺利销售。有了经济与技术,在做好“前店”的情况下,需要将“后厂”做起来并做好。充分利用“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契机,提升“后厂”的产业水平。

  随着线上线下融合的日益深入完善,义乌电子商务发展全产业链优势逐渐凸显。2014年,义乌市电子商务交易额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156亿,2015年上半年实现交易额618亿。目前,义乌居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百佳县首位、支付宝百强县(市)榜首。

  杨建华指出,义乌充分利用打造新型现代的国际小商品市场,把握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引领了新的潮流,可以看作传统实体经济的华丽转身。

  但黄先海认为,虽然未来电商会占很大部分,但是实体店还很重要,线上线下的发展还要依托实体经济,发挥实体店商品体验的功能。

  对此,杨建华表示,任何电商离开实体经济可能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打好原来这种前店后厂的基础,严格把关商品质量,利用新型的经营网络,这样义乌才能够在国际小商品竞争中立于不败的地位。”杨建华说。

小拨浪鼓摇出国际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