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5年09月28日 星期一

国企改革再起航 顶层设计盘活地方经济

■中国城市报记者 赵争铮 《 中国城市报 》( 2015年09月28日   第 06 版)

  在当前中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迎来两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深化国企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一场关乎中央和地方逾15万家国有企业、100多万亿元资产和3000多万职工利益的深化改革,即将开始新的进程。

  地方国企改革方案争相推出

  据统计,在参考中央改革精神后,已有北京、上海、辽宁、湖南、天津等22个省区市出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意见”。比如:北京在改革目标中增加了“明确国有企业分类的内容”;福建要求国资企业“加大资本运作力度,推进国有资本证券化”;江西明确,“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到2018年提高到30%左右”等等。各地国企改革的方案,透露出国企改革“顶层设计”的方向。

  当前,中央层面关于国企改革整体方案出台进入倒计时。据悉,整体方案将明确国有企业按照功能划分,实行国有企业分类监管,系统性地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国有资产管理构架将由目前的两级变为国资监管机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和经营性国企三级。国资委将成为纯粹的监管者,实现与出资者职能的分离。经营性国企将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员工持股改革等。

  届时,各界集中关注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持股、国资委的职责、央企的划分、薪酬制度改革等内容,都将获得回应。

  国企改革释放重大利好

  按照国企改革的渐进逻辑,改革已步入“深水区”,未来央企层面的改革将加速,或将涌现央企并购重组浪潮。同时,随着改革路线图的细节逐步厘清,操作办法陆续祭出,事关中国经济增长效率和转型升级的国企改革,将有助于消除中国经济的增长抑制、卸去增长拖累,迎来新一轮增长红利。

  中国存在许多以某个国企为经济发展支柱的地区,面临国企改革,这些地区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渤海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李庆满认为,从理论上讲,国企改革对以其为支柱产业的地方经济应该有重大而积极的影响。以东北为例,当地国企较多,改革任务特别艰巨,但只要东北的国企改好了,老工业基地就振兴了。李庆满还表示,国企改革能否成功取决于几个因素:一是地方政府有无积极性;二是国资监管能否到位,国企腐败能否有效得到遏制;三是企业人事任免权能否真正下放;四是国资委的角色能否按设计的那样定位;五是企业负担能否减轻;六是商业类国企核心业务是否突出,政府是否舍得放弃一些竞争性行业;七是技术创新是否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国企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体制机制改革,体制机制不发生深刻变革,国企改革无望。”他说。

  日前,在以“国有企业改革与混合所有制”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公司金融论坛”上,各方专家也针对国企改革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中国证监会山东监管局冯鹤年认为,在今后很长的时期,国有企业改革会成为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最重要内容,对我们政治和社会生活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山东省金融办副主任初明峰则指出,国企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按照现在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除了事关国家经济命脉、公益性和自然垄断性强的行业和领域,国有经济应占有主导地位外,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将成为国有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

  改革仍需攻坚克难

  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已经推出,接下来需要全国各地进一步细化、落实。在不同场合中专家们均认为,国企改革难度较大。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邹平座在“第四届中国公司金融论坛”上表示,国企改革是中国非常重要的大事,从目前的文件来看,这个改革难度可能还是很大。特别是对省级、市级和县级提出国企改革目标难度较大,会有各种花样翻出来,会犯各种错误,出现各种矛盾。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经济形势和金融形势非常复杂,特别是货币形势。“国企改革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我们也必须坚信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希望大家在改革当中不断地探索优秀的方案,这是决定中国命运之战。”邹平座说道。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校务委员顾海兵在采访中指出,国家的功能定位着国企的功能。国家一般来说是老百姓授权政府,政府履行某种公共管理的职能。如果是企业,与公共管理并没有交叉点。正常国家是不应该搞国企的,因为国家是公共管理的机构。

  “现在的问题不在于国企怎么管,而是要首先厘清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的权力关系。比如在整个国有资产的管理当中,全国人大应该是什么地位?这是关键。现在没有人可以制约国资委,因此国资委根本没有改革的动力。国企改革深层次的问题是行政机构和立法机构的关系问题,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国家是什么。政府不加强自我改革,国企改革是没有希望的。”顾海兵说。

国企改革再起航 顶层设计盘活地方经济
产城融合:县域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