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5年09月07日 星期一

抗战旅游“虚”得很

■王岗 《 中国城市报 》( 2015年09月07日   第 02 版)

  9月3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国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这场宏大的阅兵对于传承抗战文化与精神起到了重要的宣传作用,群众的爱国热情也达到了一个短暂的高峰。问题是,阅兵过后,如何继续保持民众对这段历史的铭记,而不是随着阅兵的结束去而不断弱化。在这一问题上,城市还大有可为,包括在文化、旅游等方面。

  如庸置疑,城市在文化宣传与传承上,具有相当的优势。因此,纪念抗战,离不开城市的努力。就刚刚过去的阅兵活动而言,纪念远远没有结束。城市可以将纪念抗战活动的资源化整为零,下到社区。比如,把抗战纪念馆的展览压缩一下,制作成简版的展览,包括阅兵、抗战等这些历史瞬间,在社区当中进行广泛宣传。当然,这种活动并非是偶然的,而是连续性的。每年可举行一些不同层面、不同重点的活动,这样就可以让更多的人更多地了解历史实际情况,不断传承抗战文化。

  如果说上述社区展览活动还需要组织上一定的经济支持的话,那么城市的抗战旅游则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然而,我国对于抗战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未深入。目前,很多城市都有丰富的抗战旅游资源,例如北京、沈阳、哈尔滨。可惜的是,长期以来,有些抗战资源只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除接待有组织的参观外,基本没有开发为成熟的旅游产品,这或多或少是由于对于本地抗战文化内涵缺少深入发掘所致

  此外,也有一些抗战旅游资源受台湾与大陆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影响,很难全面展现。随着大陆和台湾之间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期待在不远的将来会更加全面地展现全民抗战的历史。

  在抗战旅游资源中,最火的莫过于红色旅游。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旅游工作,成立了红色旅游工作领导小组,调查摸底红色旅游资源,研究解决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些地方甚至将红色旅游单独立项,单独审批,给予优先扶持;在资金导向、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上都给予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如此煞费苦心,那么红色旅游的业绩如何呢?

  就“9·3”小长假期间来看,各地红色旅游景点倒是纷纷给力,游客数量增幅不少。据《苏州日报》报道,小长假“红色旅游”游客增七成。但就长期来看,红色旅游的业绩依然欠佳,每年只是有那么几次旅游小高峰。这又是为何? 

  即使一个城市的红色旅游景点再多,但仅仅凭红色旅游景点“单打独斗”,还很难形成气候,因为红色旅游景点能够吸引的人群是有限的(很大一部分是青少年)。如果把红色旅游与历史文化旅游融合在一起,会让旅游变得多姿多彩、富有层次;同时,对于旅游者来说,整个旅行也会更加有意义。因此,旅行社在组织游客来京旅游的时候,除了故宫、颐和园等路线外,还可以将抗战馆、卢沟桥等抗战路线纳入到旅行路线内,使抗战景点融入到一个完整的旅游环境中去,这样就会起到很好的连带作用。

  可见,抗战旅游资源若想充分释放其活力,不能单独地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不能独自发展,而要与其他的旅游资源相结合,共同融入到整个历史文化的范畴之中。或许只有这样,抗战旅游资源才能更具魅力与底蕴,也才能在众多的旅游资源中保持长久的活力。

  (作者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所长)

冷对PPP,又何妨
进京需打“拦路虎”
抗战旅游“虚”得很
分级诊疗 叫好不叫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