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5年08月24日 星期一

“获奖作品”的市场在哪里?

■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迪 张亚欣 《 中国城市报 》( 2015年08月24日   第 20 版)

  8月16日,中国作家协会公布了中国长篇小说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的五部获奖作品,格非的《江南三部曲》、王蒙的《这边风景》、李佩甫的《生命册》、金宇澄的《繁花》、苏童的《黄雀记》摘得桂冠,引发了近期媒体和大众对文学阅读的大讨论。

  为什么是这几部作品得奖,而不是其他畅销小说?对此,有关专家在8月18日召开的获奖作品研讨会上进行了探讨。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陈福民认为,获奖作品从题材领域、作家的年龄跨度和创作手法上,都体现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多样性,表达了这个时代生活的广度。

  纯文学创作受到诸多挑战

  陈福民谈到,新世纪以来,面对大众化和网络化文化的冲击,纯文学的市场空间和读者数量呈现递减趋势。“很多人在唱衰纯文学,但是通过这次茅奖评选,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事实,文学内部秩序在起作用,纯文学的写作和阅读一直在进行,并拥有坚强的读者群。”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教师周建新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上讲,茅盾文学奖的权威性、影响力不容置疑。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评选出的作品有时又被认为曲高和寡、太小众。

  “在大众文化崛起、消费文化充斥、阅读碎片化的时代,对于一个普通读者而言,对长篇小说的喜好程度和需求量本身就值得怀疑,因此,不是老百姓对于这些获奖长篇小说熟不熟悉的问题,是我们全体国民阅读习惯、阅读需求、阅读爱好的问题。”周建新说。

  而就日前清华大学新媒体指数平台、中山市网信办等联合公布的国内首份中国城市阅读指数研究报告来看,教辅类、工具类的书籍需求量很大。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全国销量最高的三类图书分别为童书、中小学教辅和小说,尤其是童书和中小学教辅的销量优势明显。

  此外,外语类、考试类书籍占据销量榜四、五位,可见学习工具类、教育类书籍需求最大。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成年人人均阅读纸质图书4.56本,与2013年的4.77本相比略有减少,远低于其他国家,例如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的水平。中国大众的整体阅读状况都令人忧虑。

  获奖作品销量靠影视剧提升?

  《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尘埃落定》《长恨歌》等这些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此前都被改编为影视剧,搬上了大荧幕。据媒体报道,今年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热播带火了书市,全国很多实体书店甚至网上书店都一度脱销。

  本次茅盾文学奖榜上有名的金宇澄作品《繁花》开篇借用了香港导演王家卫电影《阿飞正传》的结尾来展开叙事。“独上阁楼,最好是夜里。”而王家卫对《繁花》“一见如故”,已洽购版权并且计划投拍《繁花》。媒体的宣传报道已经引起了大众对小说《繁花》的广泛关注。

  小说获奖,被改编为影视剧,然后又大卖。文学作品与影视剧之间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也可以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得到证实。有关专家认为,莫言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与他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被改编为影视作品的《红高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有一定关系。

  而周建新对记者表示,“获奖”本身可以带动一部文学作品的销售。“文学作品畅销是一个复杂的市场问题,有作品本身的因素,也有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还有传播时机、宣传策略等因素的影响。文学作品畅销与否也不完全代表其文学价值的高低。”

“获奖作品”的市场在哪里?
揭开矛盾文学奖面纱
无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