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5年08月24日 星期一

产业是一座城市的发动机

—访百世金谷实业有限公司CEO刘文军

■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阿嫱 《 中国城市报 》( 2015年08月24日   第 18 版)

  编者按

  就在记者完成刘文军专访的当晚,通州楼市又传来限购的最新消息。这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目光投注到一河之隔的燕郊。而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产业升级转移也作为三大重点领域之一,要求率先取得突破。这也恰恰验证了刘文军投资燕郊产业园,完成其创业梦想的战略性眼光。

  弃文从商的刘文军显得很儒雅。在踏入地产界之前,刘文军已经在学校做了十几年的教师和校长。后来做绿化、做住宅,2010年他还当选了北京市劳模。

  “当时发现燕郊的住宅越来越多,而这个城市的产业则出现乏力。”谈起做产业地产的初心,刘文军回忆,当初选择产业园区,并不是头脑发热的一时冲动。

  天时、地利、人和

  多年的城市绿化、住宅开发经验,让他始终对市场保持灵敏嗅觉。通过调研,他发现,产业园区不具备复制性,而燕郊正缺少一个集住宅、产业、商业一体化的城市综合体。

  “产业是一个城市的发动机,而产业园区是产业的承载者。”刘文军说,如果一个城市没有产业,就只能走向衰败,因为没有价值产生。通过产业园区的不断复制和扩大,产生众多的需求,才能促进税收等方面的不断取得,才能促进城市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

  刘文军给记者举了很多“一个产业带动一座城”的例子。比如德国埃斯林根的葡萄种植产业,斯图加特靠汽车带动一个城市的发展,国内比如有辽宁鞍山市的鞍钢集团。“但也要注意产业过于单一给城市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底特律的汽车城、唐山的钢铁。”他指出,前者遭遇金融危机导致破产,后者能源消耗过高,都不利于长久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产业地产为什么说的比做的多?它到底难在哪?

  刘文军表示,真正的产业地产如果要发展,必须解决两个问题:第一,退出机制。如果产业地产的开发不能退出,完全重型资本持有,这在目前中国很难发展。国外有REITs,到股市退出、分割销售,而百世金谷则把70%的资产用来销售回笼资金,剩下30%保持自营。第二,产业定位。也就是说要有产业基础、产业规划、产业运营和招商的能力。

  “如果产业园区在一个根本没有产业基础的城市,或者一个产业调整、规划都已经完善的地区,任何人都做不起来。”刘文军以上海举例,其产业调整已基本完成,布局也基本合理,这时就很难再在上海进行产业园区的开发。

  刘文军告诉记者,全国目前虽然有5000—6000家产业地产的运营商,但实际开工运营的项目,每年也就200-300家,主要还是退出机制和产业定位没能解决好。 

  那么,当初在燕郊建设产业园区又有何契机呢?刘文军概括为“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指北京产业外溢;地利是说区位上,燕郊和北京一河之隔;人和则是当地政府的支持。其中,他特别强调“地利”的重要性,指出很多企业在拿地时,都按照工业企业的规划,远离城市中心,就不能产城融合。刘文军解释,如果地段不好,配套的住宅市场也就不好,就无法完成靠销售住宅来加速资金回流的前期过程。

  努力把园子变“轻”

  从2010年一期做物流产业基地,到2012年正式提出产业地产、做产业园区,刘文军笑着说“自己一直做的都是实业”。

  刘文军的实业梦想在河北三河市的燕郊落地,名为百世金谷,现已发展成为涵盖产业地产、房地产、文化传媒、园林绿化、金融服务及综合性投资为支柱的5+1产业结构。其产业园区又作为重点项目打造,于2014年底交工完成,目前已招商106家,已注册的公司80余户,正在运营的企业40多家。

  “一个产业园区从建设到运转的孵化时间,至少需要2年,而到稳健运营需要4年。周期太长,资金压力太大。” 刘文军坦言。

  在房地产运营中,产业园区是一种重资产模式。建一个园区少则几个亿,多则十几、二十亿。以10亿资产的园区为例,其每年的利息就达到1.5-2亿,而租金回报每年只有3%-4%。而刘文军想做的,就是尽力把资产变“轻”。

  “轻资产不等于零资产。”在刘文军的规划宏图里,他赞同保留20%-30%的资产用来出租,保持一定的租售比。在百世金谷,这个比例是3:7。因为他意识到,园区的短板在运营,简单的销售虽能迅速地获取回笼资金和利润,但没有系统的运营,会造成后期管理的混乱,物业无法升值。

  物业是刘文军非常看重的一块。

  “园区停车场、公共道路、公共设施等的体量非常大,这时候如果把物业都卖掉,整个园区就像一个别墅产品,后期的物业会非常糟糕。”刘文军的原则是物业必须完全自持,以保证基本的服务品质。另一方面,他也推崇“鲶鱼效应”——有一定的物业可以出租,来保持园区的生命力。

  此外,在刘文军看来,百世金谷最大的优势在服务和投资。他认为,和旅游、养老地产相似,产业地产的服务是王道。尤其是针对中小企业的产业园,食堂、健身、会议、法律、工商代办等配套要跟上。

  采访过程中,刘文军还一直反复强调投资的重要性。他介绍,百世金谷的一期是工业、物流产业园区,二期是中小企业、科技企业的创新发展基地,这些发展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所以目前三期主做基金小镇,大量引入基金公司、银行、金融、担保公司,借以实现产业与金融的真正结合。到了今后四期,再做总部基地。

  “产业园区的获利本来就弱,业主又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这时对资金的获取就显得更急迫。”刘文军主张积少成多,实现资金的联保互保,在园区成立一个股份制基金,让大家的钱都聚合起来。而百世金谷作为园区运营者,将在基金中作为最大的基金投入者,有可能对园区内的一些成长型企业做投入孵化、PE或VC。

  创业成本比一杯咖啡还要低

  今年初,随着李克强总理去中关村喝咖啡,中国创业的大幕拉开。这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潮流里,刘文军也没落下,他的创客空间叫work+。

  “我们和Wework不一样,他们是二房东,好的位置高附加值,整租再分售。”刘文军说work+的加号,是+更多的服务、配套和帮扶,更多的容忍度。允许思考,允许更多的失败和尝试——这也意味着要有更低的成本。

  刘文军坦言,低租金是work+在PK同类产品时的最大优势。“我们提出1天1块钱,实际执行中,每人每平米每天可能只要8毛钱。”按照他的算法,1㎡的月租金大致需要24-30元,假设一个工位3㎡,一个人如果只租一个工位创业的话,每月大致只需900元。

  相比之下,潘石屹正极力打造的相似创客产品,望京SOHO 3Q的租金,每月至少也要3200元/人——是Work+的3.5倍。

  此外,work+还将提供更全面的服务,比如公司的注册、财务、投资等。“创新创业思路可以在园区里找到人帮你来做,后期有大量资金融入后就可以在园区里租用厂房,进行生产。到了加速时期,就可以搬离work+微创空间,做到前店后场。”这是刘文军想做的,产业生态体,生产生活一体化的理想国。

  “我提创业空间的时候大家还都没提呢。”刘文军说,work+的概念其实早在2014年就已经提出,为什么落实得这么慢?刘文军笑了笑说,“因为这个市场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他告诉记者,当一个商场要开业,一定是招租率达到70%才可以。如果只是盲目的追求速度,维持运营的成本可能还不足以缴纳水电费。

  他表示,目前work+已进入装修阶段,招商完成至85%。work+的入驻对象以5-8人的团队为主,大多是在北京周边居住生活的群体,如望京、朝阳、通州等,来燕郊寻求创业。

  燕郊的房价还会涨

  “做产业园区和做住宅、商业地产一样,首先还是地段。”刘文军认为,产业园区距离主城区的车程不能超过1小时,而燕郊,正符合这个要求。

  园区内的一位主营环保技术开发的业主告诉记者,北京早在几年前就不批准生产类企业的注册,再加上国家52号文出台之后,燕郊和北京没有了税收差异,燕郊享受河北政策,企业三板上市的竞争压力也变小。

  除了区位优势外,刘文军说,燕郊当地政府还拥有良好的信用基础,答应的优惠政策一定会落实,这给了当地企业极大的信心。而百世金谷也享受到了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全部优惠,如中小企业贷款、人才引进等。

  京津冀一体化能让燕郊的受益有多大?刘文军认为这是一柄双刃剑,长期极大利好。一方面,从配套、环境、资源一体化的整合,会带来整个区域未来发展定位的提高;另一方面,从产业功能方面则会要求更高,人口密度要求更低。

  目前,燕郊的房价已经上涨至1.5万/㎡左右。随着北京市行政副中心落地通州和限购消息传来,更催热了与其一河之隔的燕郊楼市。

  “大家认为现在燕郊的楼市有泡沫,是对照过去的成本,看现在的价格。近期,燕郊房地产的价值,已经因为政策的释放,被放大了很多倍,这样看就不存在泡沫。”刘文军虽然也觉得燕郊“有些提前透支了需求”,但如果拿北京郊区的房地产来对比,比如昌平、大兴,那里比燕郊离北京中心城更远,但价格依然不低。

  然而长远看,刘文军表示,燕郊的楼市依然将供小于求,燕郊和通州的房价都会随着北京走。随着大北京趋势不断升级,燕郊和北京的房价断崖也许会从50%跌至20%-30%。对比目前望京4万的房屋均价,他预测,未来通州房价也可能达到4万,而燕郊则在2.5万-3万之间。这意味着,燕郊房价可能会在目前基础上,再翻一番。

产业是一座城市的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