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5年07月20日 星期一

政企论“智”:创新驱动智慧城建

■中国城市报记者 叶中华 康克佳 刘蕾 《 中国城市报 》( 2015年07月20日   第 11 版)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 胡祖才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 李铁

  义乌市副市长 王小颖

  贵阳市副市长 徐昊

  软通动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刘天文

  英国驻华使馆英国贸易投资总署公使衔参赞 史云森

  滴滴打车副总裁、政策研究院院长 张贝

  蚂蚁金服集团副总裁 邹亮

  国家标准委主任 田世宏

  北京市西城区副区长 陈宁

  南京市副市长 刘以安

  编者按 

  日前,在京举行的2015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高峰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政府、企业和业界专家汇聚一堂围绕智慧城市的需求与创新展开富有建设性的讨论,迸发出许多思想的闪光点值得汲取和推广。为此,中国城市报记者将其中精要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

  智慧城建需市场主导创新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需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既不能谋一时发展,也不能贪大求全、急功近利,照搬照抄,各地发展基础条件不同,路径也不尽相同。要从发展实际需要出发,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加以推进。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急需解决的问题上,积极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不同类型、不同发展城市结队合作,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合作共赢。 

  智慧城市建设需创新机制,市场主导。智慧城市建设是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与城市发展方式转变的交汇,涉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投融资和服务体制等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应以市场为导向创新智慧城市建设运行机制和投融资模式,通过各种方式推动国内外城市、企业及相关机构参与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激发社会活力。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

  后发优势助力智慧城建

  中国在智慧城市发展中有先天的“后发优势”,可以运用互联网等新技术,以及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来完成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在城市的治理和管理以及整个智慧城市建设中,创新地推广尤为重要。 

  由于企业发展是以通过市场的快速推动、较少的体制束缚和对利益的追求为动力,使其拥有远高于政府的创新推动能力,所以发挥企业家的重要作用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前提。站在传统的政府模式上来管理大数据,其实是直接与智慧城市的理解相关的。到目前为止碎片化的智慧城市在整个展区中可以体现出来,也强调了社区服务,也强调了微博政务,也强调了各种大数据的模式,但能否和城市的整个社区,和我们每个老百姓全方位的需求,市场的需求和政府公共需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我们还有非常广阔的提升空间。 

  中国的智慧城市刚刚起步,如何推动企业来带动智慧城市的发展?如何使碎片化的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分割的发展模式,变成一个整合性的、一个综合性的发展模式?如何实现企业跨界的经营和管理,来促进利益的分享?如何完成家庭、社区、就业、产业园区和城市的整体结合?如果从这四个方面解决了我们智慧城市的发展路径,使中国的智慧城市在未来的发展上会有新的一种展现。

  义乌市副市长王小颖

  以需求导向建设智慧义乌

  按照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的布局,我们设计了义乌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为智慧商城、智慧政务、智慧治理、智慧生态和智慧文化。 

  在智慧商城建设中,我们已有义乌购、智慧物流、电子商务,但还有缺口,比如还缺少智慧金融,这是我们现在释放的一个需求。在传统的产业,加上互联网的翅膀,是否可以产生更先进的智能制造业,这也是一个需求。 

  智慧政务被浙江省特批我们自己去建设。但在建设中遇到很多问题,尤其是一个内部的委办局之间的信息壁垒现象非常严重,比如我们为市民做一卡通需向公安部门调取一些基础数据,却因上面没有政策而无法调取。所以在没有政策的情况下,怎么样突破信息壁垒现状,实现委办局之间的互联互通,这也是我们的一个需求。 

  智慧治理,涉及政府和民众之间的互联互通的需求。尽管我们有网上便民服务,如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教育,但还是希望加强更多功能的整合。达到安民、便民、惠民的功效,尤其是治理污染为市民打造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需求。 

  智慧文化城市,源于我们义乌现有本地户籍人口70万,外来人口有120万,常驻的外籍人口有1.4万人,面对这么大的外来群体,我们的文化不局限于本地传统文化,还需建设多元文化。因此,今年我们提出来提升软实力的三大发展目标。一是传统的诚信商城文化;二是书香商城,全面提升我们的硬件,打造24小时书店,兴建剧院、博物馆、图书馆等等;三是万国商城,基于在义乌常驻的1.4万人外籍人口,我们要营建符合外籍人员的文化环境,使其能舒心地工作生活。通过文化的互通,达到民心相吸、民心相近,进而为我们的文化包容实现一个更好的开端。 

  以需求为导向始终是我们建设智慧义乌的法宝。根据年初我们在网上向市民所作的“我眼中的智慧义乌”的调查问卷显示:智慧交通、智慧生态、智慧行政便民服务、智慧医疗成为当前需迫切建设的智慧项目。希望有志于智慧城市建设的企业与我们按照市民的需求共同打造智慧城市。

  贵阳市副市长徐昊

  “统分结合”建智慧贵阳

  贵阳市建设智慧城市,秉持“统分结合”原则。“统”就是由贵阳市政府做基础、搭平台。x一是我们建了一张天网,就 是一张覆盖全域的免费WiFi网,是由企业和政府的投资共同来完成的,它属于一张企业网或者一张地方网;二是我们建了一张地网,一张独立于三大运营商的城市通讯光纤网络,整个城市的通讯管道都在政府的手里,以后无论哪家运营商不允许再开拉链,都必须从公共的管网里面去做,这是公共的地网;三是我们省市共建了一个政府数据共享平台,在全国第一个把省、市、县、乡各级政府的所有数据汇聚在“云上贵州”这个平台上,为了让所有的政务数据可见、可用,有效地打破数据壁垒和数据孤岛,在政府数据领域实现有机的融合。 

  “分”就是把互联网的思维运用到了智慧城市建设当中,建设效果由百姓评价。“分”就是运用众筹、众创、众包和众想的方式,把智慧城市的很多运用开发交给社会。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基于我们的这些基础的数据平台,让更多的创业者、创新者、开发者去开发符合消费者应用的一些业务、产品。 

  以上便是贵阳在建设智慧城市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分享。

  软通动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天文

  创新驱动要以人为本

  智慧城市要以人为本,通过互联网对各行各业进行颠覆性的改变。“万众创新,大众创业”(以下简称“双创”)结合起来解决了创新的问题。目前我国城市面临很大的挑战,城市面临人口老龄化导致创新的力量不足,需要通过政府提倡的“双创”把人留下来安居乐业。在通过智慧城市改善民生的同时还要想办法通过智慧城市能拉动就业。因此创新驱动在以人为本为前提,结合目前政府推出的“互联网+”政策,共同打造智慧城市。

  英国驻华使馆英国贸易投资总署公使衔参赞史云森

  整合创新释放智慧城市优势

  在创新方面,智慧城市需要发挥它的关键性作用。无论是交通、移动实验室,还是电力效率的工程对于智慧城市的发展而言均是一种挑战。其中,国内对于技术和数据的系统性的应用和城市纵向的组织结构变革是两个重点。要了解城市的发展、运行应当将所有因素整合在一起,并把技术、人员都纳入其中,这样智慧城市的发展才更具优势。

  滴滴打车副总裁、政策研究院院长张贝

  以需求为导向构建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健康发展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在服务上要更加关注人的需求,必须用更加极致的体验来满足人的生活需求。二是通过需要链接一切产生化学反应,智能地匹配需求供给,同时调动资源的分配,重构市场价格。 

  智慧城市创新发展需要大数据的挖掘和利用来获得需求信息。以滴滴打车为例,整合城市各种交通资源,如出租车、专车、顺风车、快车等各种产品,通过数据的算法匹配来获得市场需求信息。

  蚂蚁金服集团副总裁邹亮

  智慧城建亟需互联互通

  目前智慧城市所应有的互联互通却是连而不通,或者有时候还没有达到真正的连通状态。企业与用户的结合是推进智慧建设的重要部分。当所有的数据在被应用起来的时候,有利于打造信用城市。这个信用体系除链接一些日常商业数据外,还可链接各个民生、缴费等系统,能够让大家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积累点滴的信用,可以降低很多社会的交易成本。

  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

  推进智慧城市标准化建设

  截止目前国家标准委员会开展了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评价模型与基础评价指标体系、跨系统信息交互、数据融合、城市运营中心等基础共性标准的研制。计划在三到五年之内,制定41项智慧城市的国家标准,智慧城市标准的研制也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中得到了验证和试验,为标准的持续改进提供了现实基础。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作为IEC智慧城市评估组发起国之一,中国是智慧城市的联系人和召集国,中国积极参与了智慧城市咨询组的活动,与相关国家共同探讨不同组之间智慧城市标准化活动的协调一致问题,研究智慧城市标准推进的协调机制,推动IEC、ITO通用类的标准。 

  下一阶段根据未来的需求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智慧城市国家标准体系的管理,加强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联合相关部门对智慧城市整体实现过程提供系统的标准化支撑;二是推动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在各城市的应用,支持五到八个成熟的部门开展专项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试评估,为智慧城市健康发展提供支撑;三是加快技术标准的研制步伐,对于急需制定的国家标准,在立项过程中给予专项的支持。2015年将下达21项智慧城市国家标准的计划;四是研制一批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提升我国智慧城市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水平;五是开展国际标准化的创新型城市创建活动,加快对ISO37120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国际标准的转化和应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提升城市管理的水平和发展的质量。

  北京市西城区副区长陈宁

  创新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体系

  北京市西城区的智慧城市建设,是把整个城区的管理和建设整合在一个框架里,建设基础、协同和服务三层云平台,囊括了城市运行、经济运行、资源环境、政务效能、全响应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 

  其中全响应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很有特点,它跟我们的日常管理是相结合的。是在我们的网格化的基础之上,把我们整个城市管理的综合协调部门,即每个科站队所和整个城市相关的内容都落到街道,由街道用一套系统来整合,由一套系统去回应,逢问或者是逢事就有回应,是一个互动系统,这是一个城市管理方式的革新,是整个城市管理的集成,是将群众的需求跟整个城市的管理互动起来。 

  现在行政管理模式大多是纵向的,那么涉及纵向和横向的管理怎么协调?我们通过全响应的社会服务管理的方式,能够把这些统筹起来。在我们的一些街道都有非常好的探索。比如德胜街道,它可以把老百姓提出的某一个具体问题,在很短的时间内给予回应,需要去人的,需要送东西的,需要提供服务的,都能够及时到位。西城区每个街道在智慧城市的全响应互动方面都有自己的亮点。在这些领域里还有很多空间可以由智慧城市的业界企业或者有识之士,和我们通过包括ppp模式在内的多种合作方式共同挖掘、创新。 

  西城区作为首都功能的核心地区,智慧城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建设高品质城区的非常好的路径。

  南京市副市长刘以安

  提升南京智慧城市品质

  起步于2006年的南京智慧城市建设,通过近十年的实践有三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方面要突出顶层设计,注重机制完善。我们在2006年开始研究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09年开始实质性的建设,到了2013年的亚青会,特别是2014年的青奥会,进入了全新的应用阶段。在应用中我们体会到,智慧城市需要基础创新,需要系统集成,更需要打破行政壁垒,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完善机制,使各种城市治理中的智慧应用无障碍。在顶层上要贯通整体行业,纵向要贯通到智慧社区的建设,我们通过“十二五”的推进完成了这一阶段的制度设计,“十三五”我们想进一步完成顶层设计。 

  第二方面要突出资源的整合,注重数据共享。从2013年开始,在资源整合上做到两个“一”,建立一个智慧数据中心,把南京所有部门、所有行业的数据都汇聚到这个中心区,作为城市管理的基础数据;建立一张全市网络运行平台,在亚青会、青奥会做了实际的运行,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第三方面要突出业务的协同,注重基层应用。这个基层应用,我们在青奥会提出,我们21个城市保障的指挥中心,52个青奥场馆,包括整个城市的运行系统,都做到了“三全”,即全要素的调动中心,全景式的决策中心,还有全畅通的指挥中心,做到了青奥的可申、可控、可互动、可追溯的运行系统,大大提高了设施的运行效率。国际奥委会评价我们的组织工作完美无缺,树立了可持续设施组织的优秀典范。

政企论“智”:创新驱动智慧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