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5年03月23日 星期一

吹响读书号角
谱写文化乐章

■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亚欣/文 曹衍/图 《 中国城市报 》( 2015年03月23日   第 18 版)

  书香朝阳

  “老书虫”

  全国政协委员、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近日提交有关“将报刊亭升级为城市报刊文化亭”的提案,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大力扶持,拓宽报刊亭经营范围,将其打造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他认为,报刊亭不该消失,反而应该升级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稳步提升,全国人民的生活质量也随之更上一层楼。当人民的物质生活已经趋于稳定,有了更多的精力、条件去追求精神生活时,读书显然成为一种高尚且有格调并能充实自己日常生活的途径。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15日在答记者问时亦提到“我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李克强说,书籍和阅读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他以个人经历举例,用闲暇时间来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拥有财富,将终身受益。

  城市阅读空间种类多样

  “城市报刊亭建设”从宏观角度来看只是文化地标的其中一角,营造全民阅读的文化氛围,还应当创建更多的阅读空间、形式。

  北京市朝阳区有一道独特的风景——“书香朝阳”,相当于一个24小时小型自助图书馆。记者从相关网站上获悉,自2011年8月底首批10台自助图书馆亮相朝阳街头,为百姓提供阅读服务,近四年来,朝阳区自助图书馆建设工作从未停止,现已完成48台建设任务,基本实现覆盖朝阳区43个街乡,累计办证6733张,借阅图书156539册次,归还图书147308册次,合计303847册次。办证数量占区公共图书馆同期办证总量的47.77%,流通量占区公共图书馆同期流通量的34.41%,从办证人群看,50%的读者是非城市户籍人员,充分体现了均等化原则,同时也为“全民阅读”创造了便利条件。

  记者了解到国家图书馆每天接待1.4万到1.5万读者,有600台电脑供大家查询,每年推出200余场讲座。馆内图书资源更是包括了国图精选的少儿经典图书以及近年新出版的期刊、报纸等少儿读物和参考工具书2.2万余册。同时开通的“国家数字图书馆少儿数字图书馆”,为未成年人提供了网上绿色阅读平台。国家图书馆为广大市民提供了藏量丰富的图书,几乎等同于“无门槛”限制,面向全社会鼓励大家阅读。

  除了图书馆、报刊亭,北京市的大街小巷还充斥着一类新型“书吧”——书店与咖啡厅相结合的休闲娱乐场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的“老书虫”就是这样一种类型的存在。书吧的整体装潢充斥着浓郁的西方气息,分有好几个隔间,无一例外的是每一个隔间的四面墙壁均由书架构成,整排整列的图书使人置身于书的海洋,高高的吊顶拉伸了空间的格局。除此之外,还设有吧台,来店顾客均可以在阅读的同时点一杯自己喜欢的饮品,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阅读。“老书虫”的负责人Peter告诉记者:“我非常喜欢中国的文化,我认为阅读是一种享受,三里屯有许多和我一样的外国人,我来北京开书店就是想在这里提供一个中外文化的交流平台。”

  此外,“老书虫”每年都会举办为期半月之久的“老书虫”文学节,活动内容、形式多样。今年更是请到了国际童书作家与插画家协会主席Stephen Mooser先生,为中国孩子带来了在国外极受欢迎的儿童文学故事。

  报刊亭现状惨淡 市民阅读意识淡薄

  报刊亭是承载城市公共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但近两年,由于影响市容、阻碍城市建设等各种原因,报刊亭逐渐消失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记者经过多方数据收集对2012至2014报刊亭拆建进行了如下梳理:2012年,郑州市实施“退路进店”工程,拆除全市共计341个报刊亭;2013年7月开始,太原市273个报刊亭接到通知,为保持主干道干净、整洁,报刊亭要陆续退离各城区主干道;2014年8月,北京72座报刊亭“遭强拆”的报道再度引起媒体和公众的普遍关注。

  记者针对以上现象征集了市民的看法,市民张女士坦言:“报刊亭越来越少,可能是因为现在大家都捧着手机通过快餐式的阅读,如浏览微博或手机APP等软件度过自己碎片化的时间,不会静下心来仔细翻阅书籍,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传统阅读习惯的流失。我看到新闻上有提到像纽约、伦敦等大都市的公交或地铁上经常会有各种年龄的乘客读书、看报,看上去已经形成一种长期阅读习惯,我心里还是挺羡慕的。”

  记者从社区居民处了解到,“书香朝阳”的自助图书馆服务效果并不显著,据该居民介绍:“门口的‘书香朝阳’刚建的时候,社区的家长还给孩子们办理过借阅卡,社区的人们也‘新鲜’过几天,但现在基本没什么人去借书了。”

  有居民向记者反映:“感觉‘书香朝阳’的使用方式比较复杂,而且我也很懒,不如看手机方便。”可见,所谓的“书香朝阳”如今已形同虚设,仅仅是一种鼓励全民阅读的象征,而其基本用途已经逐渐被淡化,这与手机阅读这种快餐文化对大众的深刻影响分不开。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变革和发展,如今手机等电子产品趋于智能化,手机用户的年龄层日趋年轻,因而传统的纸质阅读被大多数年轻人弃用,这也为纸媒、出版业等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纸质阅读毫无疑问仍是人类阅读的路径和方向,报刊亭的存在仍然具有意义,但其萎缩的状况也是真实存在的。报刊亭及纸媒行业的发展一方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其自身的改革,在书店多元化方面应多下功夫。如书店的转型:三联开始实行24小时营业并将雕刻时光这种咖啡厅引入其中,把书店升级换代为聚会场所,除了卖书之外增加了许多其他功能,如出售文创产品、工艺品等。同时网络也为阅读创造了条件,对创造‘书香社会’同样具有意义。网络阅读也算是阅读方式的一种,因此网络阅读与纸质阅读应当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不可固步自封。”针对此现象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提高国家软实力迫在眉睫

  李克强指出,全民的阅读量逐年增加,也是中国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标志。而且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将之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还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

  过去10年中,中国GDP总量从全球第六位上升到了第二位。然而文化实力的提升幅度却没有与之匹配。

  虽然中国的经济崛起令人刮目相看,但过去百年中国在文化软实力方面的困惑却并未消除。文化软实力是以文化资源为基础的一种软实力。这种软实力不是强制施加的影响,而是被主动接受或者说是主动分享而产生的一种影响力、吸引力。文化软实力应该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柔性力量,而不是用实用主义的方式强行推行的价值观。文化软实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凝聚力、国际竞争力,也关系到国家维护自身利益实现自身战略目标的能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文化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都离不开文化的引领与支撑。不论是李克强总理“全民阅读”的提议,还是白岩松“将报刊亭升级为城市报刊文化亭”的提案都有助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值得全社会为之努力。

吹响读书号角
谱写文化乐章
杨帆——手风琴艺术家的城市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