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5年02月09日 星期一

农村现代化土地要素是关键

《 中国城市报 》( 2015年02月09日   第 14 版)

  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外发布。《意见》强调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追求产量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并做出一些新的改革部署。“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中央一号文件不出意料地再次聚焦“三农”问题。但值得关注的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这两方面内容在2015年一号文件中都有所涉及。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教授刘彦随在“十三五”国家区域战略研讨会上指出:“中国目前已进入城乡发展转型的新阶段,深化理论解析、探究深层问题、找寻协同策略是推进形成中国特色城镇化理论体系与战略体系的根本途径。” 

  还权于村 打破四个“难以为继”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经济、城市建设、社会发展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刘彦随指出,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对农业农村的长期剥夺及其引发的连锁效应日益明显。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农村现代化,既面临传统体制机制的强约束,也面临全面转型发展的新问题。

  刘彦随认为,从现实问题看来,工业化进程中水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难以为继;二元结构体制下的城乡、人地分割难以为继;快速城镇化背景下重城轻乡、乡村衰落难以为继;土地非农化过程中低征高卖、城乡双漂难以为继。“农村空心化、农业兼业化、故乡回不去、有地无人耕的问题不解决,新农村很难建设。”刘彦随说。

  因此,要大力推进统筹城乡、还权于村、让利于民的政策,坚定不移的走新型村镇化、城镇化、城市化协调发展的道路。努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推进形成中国特色城市、村镇、农业、生态“四位一体”的国土空间新格局,加快村镇产业集约、集成、集群发展的新路径,从而加快城乡空间重建、乡村价值再现的新战略。

  土地改革事关成败

  “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当前劳动力、资源要素的配置均已市场化,唯有土地未破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城乡土地要素平等交换能否前行、城乡同地同价同权改革能否到位,事关成败。”刘彦随认为,要全面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就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农村土地、户籍、税费、社保、公共产品供给等制度创新,破解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二元结构障碍,重塑工农互惠、城乡一体、平等协调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构建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长效机制,还需要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保障制度。

  刘彦随表示,加快乡村转型,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尤其需要正视问题,周密谋划,做好顶层设计。他解释说:“打破传统的‘重城轻乡’理念是解决农业与农村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竞争力缺乏所造成的城乡差距、工农差距、阶层差距等问题的基本。在谋求地位平等、机遇均衡、权益保障等问题的前提下探索推行‘全面兴村计划’,加快兴村立法,依法建设‘新农村’,加快推进城乡资源配置一体化、整治工程化、分配市场化,做好转型、创新、重构、提质大文章,根本解决发展方式、增长动力、空间体系、功能效率的问题。重视激发乡村创业、就业园区化、公共服务社会化。”

农村现代化土地要素是关键
龙泉溪头村:在保护与发展中前行
四城联动促龙泉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