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这是在现代化建设和民族
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党中央立足于基本国情所确立的新的战略目标、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是治国理政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学习和领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深刻寓意,必须从哲学的高度加以认识和把握,了解其深刻的哲学内涵及哲学贡献。
[关键词]“四个全面” 哲学贡献 [中图分类号] D26 [文献标识码] A
党
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战略和哲学的高度,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这是在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党中央立足于基本国情所确立的新的战略目标、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是治国理政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学习和领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从哲学的高度加以认识和把握,了解其深刻的哲学内涵。
实事求是是“四个全面”的理论基础
首先,“四个全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以实践为基础,在治国理政方面制定并形成的新的战略布局。它要求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进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同时,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总体要求,与此同时,还提出了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新提法、新布局和新要求,客观上需要我们必须解放思想,这是基础和前提。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而实事求是又是解放思想的目的与归属,充分体现了哲学智慧与哲学思想在治国理政方面的卓越贡献。
“四个全面”是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的现实体现
“四个全面”是在立足于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及基本特点所反映出的突出矛盾和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四个全面”是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的现实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治国理政在战略上的发展和创新。是对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种种现实问题辨明轻重缓急、分清主次、以抓主要带动次要的明智抉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和前提,为此,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齐心协力、凝聚共识,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作为主要矛盾来抓。同时,“四个全面”也是对当代中国在治国理政方面的现实指导,既坚持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同时也强化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涵盖和彰显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涵及其内在逻辑关联。
“四个全面”是坚持问题意识、矛盾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基石
首先,对立统一即矛盾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我们在对待一切事物,特别是现实问题时,必须坚持矛盾意识、问题意识,勇于面对并及时化解矛盾和问题。在承认矛盾存在的基础上,必须树立责任意识,把握其个性特点,在处理和解决各种矛盾与问题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放矢,切忌不能一刀切、一锅端。 “四个全面”正是彰显了现阶段紧紧抓住突出矛盾这一特点,明确了主攻方向,各个击破,进行战略布局和战略谋划,为我们解决现阶段突出问题指明了方向,使我们态度更加端正,思路更加清晰,主攻方向更加明确。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坚持问题意识、矛盾意识、责任意识以及敢于担当的革命精神。
坚持矛盾观,用矛盾的观点看待事物、处理问题,是“四个全面”的基本观点。“四个全面”抓住了当前的主要矛盾,通过对主要矛盾的战略布局和有效解决,带动其他矛盾迎刃而解。同时,强调在抓主要矛盾时,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处理好全局与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总体谋划与个别问题之间的关系,重点处理好经济体制改革与其他领域改革之间的关系。“四个全面”既含盖了我国当前面临的所有矛盾和问题,又突出了重点、切中了要害,充分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有机统一。
第三,要真正坚持辩证法,必须反对形而上学。 “四个全面”坚持唯物辩证法,即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去认识和把握当前我国现实中的突出问题,并与系统理论有机结合,形成了辩证的系统思维,彰显了整体性、系统性以及协同性的基本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践行“四个全面”的伟大实践中,必须学会运用哲学思维与哲学方法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既突破重点,又用系统论的方法加以整合,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四个全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
首先,“四个全面”坚持了生产力标准,抓住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并紧紧围绕这个要务开展各项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当前的根本目标和主要任务,必须紧紧抓住不动摇。全面深化改革,是解放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是发展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全面依法治国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法制保障,全面从严治党为生产力的发展保驾护航。“四个全面”充分展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贯穿了协调推进、共同发展等哲学思想。
其次,在遵循社会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着力解决发展中的各种复杂矛盾与问题时,必须调整好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使之与生产力发展相协调。“四个全面”强调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当前不断滋生的许多新问题,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与之相伴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滋生,其表现形式与特点与过去相比有很大差异,对此,我们必须解放思想,真正做到观念创新、思维创新和方法创新。“四个全面”正是为解决我国当前现实问题在思维观念以及方式方法上的理论创新,也是我们党在遵循社会矛盾运动规律的前提下,实现治国理政现代化、科学化的具体体现。
“四个全面”坚持群众路线,崇尚人民主体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我们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四个全面”充分彰显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并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作为党一切工作的着眼点与落脚点。在“四个全面”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着眼点就在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是为了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依法治国是为了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的基本合法权益;全面从严治党,是为了更好地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四个全面”彰显了人民主体的基本思想,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与价值追求,体现了两者的有机统一,为总体目标的实现汲取智慧、凝聚力量。
“四个全面”体现我党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水平的新境界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理论的创新,强调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强调实践是检验认识和理论的唯一标准。这就从客观上要求理论必须同实际相统一,主观必须与客观相一致,必须坚持理论自信和理论创新,并通过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推动共同发展。“四个全面”正是我们党经过长期实践所总结的正确认识,是我们党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协同发展上的重大成果。“四个全面”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认识水平上的新提高及新境界,必将对我们的实践以及总体目标的实现起到巨大的指导作用。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坚持理论自信,积极协同推进“四个全面”贯彻落实。
总之,“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党中央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础上发出的动员令,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所作出的总结和概括,是以哲学为指导,站在历史和时代前列的高度,做出的战略设计和总体布局,充分体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在治国理政方略上的成熟与睿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方向明确,思路清晰,充满了哲学思维和哲学智慧,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进一步诠释和运用,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加以领会。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必须把其哲学贡献与哲学思想加以结合,自觉贯彻执行。
(作者: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党校副教授)
责编/邓应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