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业》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报业新媒主流化面临四大问题

《 中国报业 》(

    作者简介:陈剑,1986年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1986—2011年湖北广播电视台,历任总制片人、部门主任、副总监、副书记。2003年获高级编辑职称。

    2011年至今任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新媒体发展中心主任,曾先后兼任荆楚网副总编辑,楚天都市报副总编辑,特别传媒股份公司新媒体总监。

    尽管“媒体融合”已成热词,上下关注,但在一些报业集团内部,新媒体仍居斗室,先天不足,后天乏力。其处境大抵为最初被寄予厚望,中期审慎观察,现终沦为鸡肋,用起来不甚得心应手,弃之又有悖大势,颇为尴尬。鉴于此,窃以为报业新媒体主流化努力迫在眉睫,需要着力解决四方面问题。

    一是新媒体意识的提升。报社领导者多是办报数十年、精品迭出的名记名编,他们坚持新闻理想,视字里行间的责任担当为己任,这种精神成就了报业不可或缺的地位与成就。但面对新的传播形势,他们难以激发如“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那股豪情,他们与新媒体的距离没能产生美,而只会产生隔膜。加之新媒体发展所需投入不可估量,收益不见曙光,所以许多报社领导都把新媒体发展停留在纸面上,放在内心里,冷静观察,谨慎投入,小心推进。而集团内一线编辑记者均承担着繁重的采编任务,若不涉及切身利益,难有学习、进入新媒体的热情。因此主流化努力首要解决的是自上而下的意识提升,重中之重则是报业集团的引领者。因为新媒体主流化之路必须始于战略规划、顶层设计。

    二是新媒体队伍的培养。报业曾辉煌是因为诞生过无数脍炙人口、代代相传的精品力作,而这背后是无数品质优秀、业务过硬的新闻人才。同理,新媒体主流化努力无法脱离一支富有战斗力的队伍。可目前在一些报业集团内,新媒体人员配备不充足,很多是由采编部门转岗而来,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媒体人才尚需时日。新媒体发展的核心是技术,而报业现有技术人员与新媒体要求相去甚远,无法吸纳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研发人才成为报业新媒体发展的一大桎梏。这使得新媒体队伍建设处于缓慢而无序阶段,从根本上影响了新媒体发展的进程。

    三是新媒体价值的体现。媒体的价值体现在社会影响力与市场号召力。新媒体主流化努力也必须在这两方面有所表现。但目前除少数报刊的手机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稍有影响力外,大多还仅处于“标配起步、逐步成长”阶段。报业内容生产的优势并没有转化为其新媒体平台的优势,报业新媒体在自媒体泛滥时代还没有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因此,打造一个有巨大社会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任重道远。“媒体融合的目的就是抢占意识形态新的主阵地”,报业新媒体目前难当此任。“成为真正的主流媒体,接盘传统媒体失去的市场”,这一理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是新媒体发展机制的健全。良性的运行机制是新媒体健康发展的保证。从内部建构、内容共享到队伍培养、人才引进等,均需建立适应新媒体发展的新的生产关系。但目前,一方面新媒体发展的规律无章可循,没有成功的运行机制可供学习借鉴;另一方面报业集团内部数十年形成的体制机制重新建构需要胸襟、胆识与智慧。因此,在一定时期内,报业集团内部难以形成适应新媒体发展的机制,遏制了其主流化努力的步伐与成效。

    报业新媒体要担当“抢占意识形态新的主阵地”的使命,必须真正拿出措施解决这四大问题,在主流化努力上加快步伐,加大力度。

报业新媒主流化面临四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