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民日报社 | 报刊简介
 
地市报报业集团运作模式分析
吕道宁 宗 禾
     ( 2006-11-01 第十一期 ) 【字号 】【打印】【关闭

   1996年我国内地第一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挂牌成立,到2006年,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组建了报业集团,包括宁波、青岛等地市报在内,新闻出版总署共批准组建了39家报业集团。经过10年的探索与博弈,报业集团所属报纸的发行量约占全国报纸总发行量的60%,其广告收入约占全国报纸广告总收入的80%以上,报业集团不仅不再依靠国家拨款,而且成为国有企业纳税大户。

   从地市报来看,也有20余家先后创建了报业集团,有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组建的,也有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和当地市委、市政府批准组建的,无论是哪一级批准或哪种形式,都在地市报发展史上迈出了艰难的一步。如今这三种形式的地市报报业集团究竟是怎样运作的呢?笔者从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几家,以飨读者。

   ●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

   创新管理模式

   做精主业新闻

   2002年6月20日,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组建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同年8月集团正式挂牌成立。目前集团形成了以日报为龙头,各报与集团下属单位平稳、有序发展的局面。

   近几年来,特别是2003年以来,集团事业取得突破性发展,集团各报日总发行量从1999年的29万份跃升为85万份。2005年,集团销售收入超过6亿元,广告到款额达3.5亿元,同比利润1.02亿元。集团现有职工2200余人。经宁波市政府批准,集团已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

   他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创新集团管理模式

   集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社长负责制。集团党委为决策中心,是报业集团的领导核心。集团综合管理部门机构设置为“三办三处”,即集团(党委)办公室、经营管理办公室、新闻办公室、政治处、财务处(结算中心)、技术设备处(电脑管理中心)。集团第三层面为运作层。目前有18个经济独立核算实体,包括“8报2刊1社1网1书店”,即《宁波日报》、《宁波晚报》、《东南商报》、《宁波侨讯》、《余姚日报》、《慈溪日报》、《奉化日报》、《鄞州日报》、《宁波通讯》、《宁波经济》、宁波出版社、中国宁波网和宁波新华书店,以及报业印刷发展有限公司、发行中心、物业中心、宁报传媒公司、新文宾馆等。按照“成本核算、预算管理、基数承包、超额分成”的经营思路,实行经济责任制。

   此外,集团还发展与媒体及文化传播相关的多元化业务,拥有新文书城有限公司、新文三维股份有限公司、新文书报刊经营有限公司、新文展览公司、红马甲报刊服务公司、文荟贸易有限公司、宁波音乐厅等多家经营实体。

   二、做精新闻宣传

   在中共宁波市委和市委宣传部的正确领导下,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党委、编委始终绷紧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这根弦,坚持政治家办报,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三为”方向;坚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守好主阵地的“三主”要求;遵循“三贴近”原则,坚持以办报为中心,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深化改革,稳步发展,集团系列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突出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提高新闻宣传的时代感、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采编新鲜活泼、内容丰富、鼓舞人心的新闻佳作。

   2003年以来,《宁波日报》多篇新闻作品荣获中国新闻奖和“飘萍新闻奖”;《宁波晚报》在全国晚报、都市报竞争力排名中连续三年名列前20强;图书《中国藏书通史》等荣获中国图书奖;《宁波日报》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彩报印刷质量前六名以及精品级报纸。

   三、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报业集团深化改革求突破,面向市场求发展,优化资源组合,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集团按照“搞活机制、扩大规模、提高效益、保证导向”的工作方针,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新闻队伍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综合实力明显提高,报纸广告和发行、印刷、新闻网站,以及图书出版和发行等都在快速发展。

   ● 苏州日报报业集团

   做优做活主流新闻

   做大做强主导产业

   苏州日报报业集团于2003年11月28日正式挂牌,由中共苏州市委批准成立。集团下属7报1社1刊:《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张家港日报》、《常熟日报》、《太仓日报》、《吴江日报》、古吴轩出版社(江南音像出版社)和刊物《苏南科技开发》。集团经营实体有苏州报业广告公司、苏州日报印刷中心、苏州报业发行中心等全资企业以及苏州城市报业广告公司、金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合资企业。

   集团运作分三个层面,以《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和苏州报业广告公司、苏州日报印刷中心、苏州报业发行中心组成的苏州日报社,是集团主导产业单位,实行采编经营两分离、统分结合的管理模式;古吴轩出版社(江南音像出版社)、《苏南科技开发》为集团出资的独立核算单位;《张家港日报》、《常熟日报》、《太仓日报》、《吴江日报》为资产分离的独立发展单位。

   苏州日报报业集团以报立业,以报兴社,响亮地提出“新闻宣传精品化,报业经营产业化,内部管理企业化”的口号,基本经验主要有三点:

   一、指导思想上,以办好党报为龙头,做大做强主导产业

   集团坚持把办好报纸作为主导产业,作为事业发展的根本。努力培育作为集团基础的党报的市场竞争力,坚定不移地把办好党报作为第一要务,做足做活主流新闻,大胆实施党报从内容到形式的改革创新,把一张市级党报办成了堂堂正正的、有品位的、拿得出手的报纸,办成了一张市委和广大读者“双满意”的报纸。报纸整体质量的大提升,带动了报纸发行量和广告收入的大幅提高。

   二、工作重点上,以精采精编为手段,做优做活主流新闻

   基本做法有四点:以改版为重点,每年在调整版面设置中整合新闻资源,在否定自我中超越自我;以读者需求为取向,开掘报道面,使新闻内容由单一走向多元;以现代审美观为标准,改进版式设计,让报纸增加时代气息和视觉冲击力;以新闻规律为路径,注重组织策划,悉心打磨精品力作。

   三、管理理念上,以人本管理为依托,打造富有创造力的团队

   建立科学、公平的用人机制;用利益机制激发人的积极性;注重人才的充电和培养;以成就感来激励人,不仅以高薪留人,更以事业留人。

   目前,苏州日报报业集团发展迅速,新闻、经营取得较大成就,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在最近的5年时间内,《苏州日报》连续获得8个中国新闻奖,最高奖项为一等奖。

   ● 鞍山报业集团

   运用市场谋略

   抢占发展先机

   于1949年2月7日创刊的鞍山日报社,在中国报业走上集团化发展之路伊始,就开始谋划报业集团建设的发展战略,从思想理论、人力资源、党报及其功能定位等诸多方面进行准备。1998年3月,经鞍山市政府批准,鞍山市工商局注册,鞍山报业集团成立。在开拓创新的道路上,鞍山日报社(集团)走进了中国地市级党报的第一方队。集团在体制、机制和文化三方面进行了大胆地改革创新,使报业集团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抢占了先机。

   一、体制上

   鞍山报业集团最高决策机构——编委会下设鞍山日报出版委员会、千山晚报出版委员会、经济管理委员会(集团公司)、《安家》杂志编辑部,实行“一社两制”的管理体制。即《鞍山日报》、《千山晚报》、《安家》杂志三家编辑部保留事业单位编制,保证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集团公司拥有的广告公司、新闻图片社、出租汽车股份公司、发行公司、配送中心、亚太印务有限公司(合资)、印刷厂、物业公司、房产代理销售有限公司、报业旅行社、航空售票处、文化传播策划有限公司、教育咨询开发有限公司、读者俱乐部等多家企业,将分配与效益挂钩。财务上实行集团化管理,成立了资金结算中心及财务核算中心,中心委派会计到各经营公司。同时,党群纪检机构发挥监督作用。

   二、机制上

   鞍山报业集团实行统分结合的经营机制,统出合力,分出活力。集团在舆论导向、人事、财务、发行、印务等方面统一管理,在广告、经营等方面分散经营。为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鞍山报业集团实行全员聘用制,破除干部任用终身制,人人竞聘上岗,一年一聘。两报编辑部实行年终考核末位流动和淘汰制。此举破除了干部与工人的界线,破除了在籍与外聘的身份界线,促进了生产力要素优化组合,鼓励了年轻力量尽快成长。目前集团已有5位聘用制人员通过竞聘成为报社的中层骨干,中层干部平均年龄不到40岁,一支团结、进取、高效、富有朝气的团队成为鞍山报业集团不断发展的发动机。

   三、文化上

   鞍山报业集团提出并实践着党报新的运营观:“政治头脑,百姓情结,专业精神,市场谋略”。“政治头脑”是指政治家办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百姓情结”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情系百姓,坚持“三贴近”;“专业精神”就是坚持专业态度、专业技能、专业水平,坚持职业操守;“市场谋略”就是坚持立足市场,面向市场,赢得市场。

   创新,使鞍山报业集团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在全国党报包括一些省会党报经营收入大幅下降的严峻形势下,鞍山报业集团2005年经营收入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水平,经营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直接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1500余个。

   目前,鞍山报业集团拥有的2报1刊1网,综合实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千山晚报》在市场竞争中已成为东北地区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地市级晚报;《安家》杂志成为全国地产业杂志类知名媒体;千华网被市委市政府评为鞍山市“十大文明网站”。主流媒体的一流业绩,使鞍山日报社(集团)多次受到国家、省、市表彰,2005年还被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报社管理先进单位。

   ● 佛山传媒集团

   整合媒体文化资源

   跨媒体跨行业发展

   以《佛山日报》为主报组建的佛山日报传媒集团于2003年1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2005年1月佛山日报传媒集团更名为佛山传媒集团。集团成立一年多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推动下,进行了报业、广电、文化的融合,探索出一条跨媒体资源整合、传媒和文化相结合的道路,历经了产业整合、优化和提升三个阶段,一步一个台阶,稳步发展,现已取得初步成效。

   中央精神是整合传媒资源的方向;区域调整是整合传媒资源的良机;传媒产业的发展趋势是整合传媒资源的要求;佛山的城市发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强有力的媒体支撑。

   一、组建大型文化集团,跨媒体优势初显

   佛山市委、市政府下决心组建佛山传媒集团,就是基于报业成功整合的经验。《佛山日报》、《珠江时报》和《珠江商报》整合之后,带给报业集团的是发展。市委、市政府去年结合佛山的实际,对广播、电视和网络资源进行了一次大整合。2005年1月26日,将原佛山日报传媒集团更名为佛山传媒集团,并将佛山电台、佛山电视台并入集团;将佛山青年粤剧团、佛山话剧团、佛山市演出公司、佛山影剧院、珠江音像出版社整合成立“琼花艺术剧院”,由佛山电视台统一管理。同时,还将佛山电台、佛山电视台与各区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垂直组合,把佛山市网络公司和各区的网络公司共同组建为佛山珠江传媒网络有限公司,使佛山传媒集团成为全国第一个真正多媒体融合的传媒集团。

   集团成立不久,就担纲运营了亚洲文化部长论坛暨第七届亚洲艺术节。集团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媒体担纲、企业支撑、公众参与”的营运机制,发挥跨媒体的优势,对媒体和文化的结合、媒体和城市的结合、媒体和企业的结合、媒体和公众的结合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借着运营亚艺节的契机,集团跨媒体的影响力充分显示,先后同新华社、凤凰卫视、亚洲电视等媒体建立了合作关系。

   二、深化内部改革,强化服务城市发展功能

   经过广泛调研,佛山市委、市政府今年初出台了《关于在构建和谐佛山中充分发挥我市新闻媒体重要作用的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媒体引导主流意识、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化解社会矛盾、发挥舆论监督、搭建互动平台的作用。与此同时,为做大做强做优佛山传媒集团,市委、市政府于今年3月发出《关于深化佛山传媒集团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理顺集团的体制机制,完成集团资产整合,明晰集团产权。文件出台后,在市委宣传部的组织下,集团分别与各区公有资产管理办公室签订了相关合同。

   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集团提出了“携手并进,共享和谐”的战略决策,为城市发展提供更精深、更细化、更专业的服务。为了解基层对传媒的要求,更好地为城市改革发展服务,集团深入到5区镇、街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并提出“改革、发展、优化、提升”的发展思路。依照此思路,集团狠抓强化服务功能,各报社、电台、电视台、公司提出了新的目标,进一步拓宽了原有服务范围,并对已有服务方式进行了创新。如佛山电台先后启动了飞跃924和城市公共呼叫服务中心,向信息服务产业链方面纵深延伸。集团还提出了要建设“开放型、学习型、创新型”的企业文化,与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启动了人才培训战略和队伍建设计划。

   三、改革已经初步形成良好局面

   佛山传媒的改革成就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佛山传媒集团仍然能够从容发展,不断壮大,通过积聚和优化,进一步加强团结和合作,为实现集团内全面文化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佛山传媒集团已经获得全市5区的认同,成为了当地党委政府高度信任以及紧密依靠的主流媒体。

   最后,实力的提高,带来了社会影响力大增,改革实践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

   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纷纷把佛山传媒的实践和探索看作是他们的学术研究机会,与之签订了各种合作课题和发展合作项目。香港凤凰卫视和亚洲电视、香港无线电视、香港天地数码公司以及韩国HS. Holding公司等实力雄厚的行业和公司也都纷纷伸出友好合作之手,达成了联合项目。

   ● 临沂报业集团

   推进产业化进程

   实现跨越式发展

   临沂报业集团坚持“政治家办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集团化发展”的基本思路,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坚持做到以报业为主,多样化经营、专业化运作。目前,集团总资产达到3.9亿元,2005年实现总收入1.08亿元,分别比5年前增长10倍多。2006年3月27日,经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组建临沂报业集团。

   目前他们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创新体制机制

   为适应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形势以及组建报业集团的新要求,集团综合布局,整体推进,重点突破,逐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行政后勤体制改革以及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和聘任制,全员劳动合同制,以及分配上的岗位绩效工资制等。

   目前,集团除市管干部外共有393名干部职工签订了聘用劳动合同,占应签劳动合同干部职工总数的98.7%。通过改革,奠定了报业集团的基本架构,创新了产业化发展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增强了动力和活力。

   二、加强媒体和基础设施建设

   几年来他们先后投资1.6亿元建起了临沂新闻大厦,投入1000万元创办了《沂蒙晚报》,投入1000万元划转《沂蒙生活报》,投资4000多万元对印刷厂进行技术改造并建设新的印务中心,投入2000多万元实现办公自动化。

   对媒体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投入,带动的是报业产业的大发展。目前,集团已经形成了《临沂日报》、《沂蒙晚报》、《沂蒙生活报》、《东方青年》杂志、琅琊新闻网站的媒体新格局,以发行为龙头,广告为支柱,印刷为骨干,新闻大厦等实业物业为新的增长点的报业产业化体系初具规模,新办媒体和新兴产业已占集团总收入的70%以上。其中,《沂蒙晚报》去年实现总收入2600万元,占集团总收入的25%。新闻大酒店的品牌影响力也日益扩大,经营效益不断增长,去年完成经营额3000多万元,上缴税金256万元。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报业集团对社会的贡献不断加大。仅拉动就业一项,通过报纸发行、广告代理、新闻大厦、实业物业等产业吸纳社会就业人员2000多人。

   三、科学的资本运作

   推进报业产业化发展,必须在思想观念、管理体制等方面实现从“报业经营”到“经营报业”的转变,近几年集团高度重视资本运作和招商引资。在新闻大厦建设过程中,招商引资3000万元,新建印务中心也是通过创新投融资模式,与建筑公司合作开发而建设的。目前,集团资本运作的重点是盘活印务中心、新闻大厦资产,力争采取整体出租、拍卖、股份合作等形式,盘活资产,积聚资金,不断发展壮大报业产业。

   临沂报业集团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适应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要求,力争在今后5年内实现报业经济总收入过2亿元,经营纯收入过6000万元。他们力争实现“五个显著增强”:媒体实力显著增强,在继续做大做强已有媒体的同时,力争创办新的媒体,打造具有强大舆论引导力、信息传播力和新闻影响力的区域性主流媒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集团总资产、年利税以每年不少于20%的速度增长,总体经济实力比2005年翻一番;人才实力显著增强,编采人员具有新闻高级职称者占30%以上,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中具有各类专业中级职称、高级职称者占30%以上;技术实力显著增强,每日总印刷能力在对开200万份以上,办公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行实力显著增强,主报及子报子刊年发行总量在50万份以上。

   ● 石嘴山日报报业集团

   一业为主

   多元发展

   石嘴山日报报业集团于2006年1月11日经中共石嘴山市委批准组建,于2006年3月30日挂牌成立,成为宁夏地区成立的第一家地市报报业集团。

   石嘴山日报报业集团由三个部门组成,行政管理由办公室及后勤保卫室等服务部门构成,编采业务部分由总编室、记者部、编辑部、新闻研究室等部门构成,经营部分由金报广告公司、腾翔文化传媒公司、金像图片公司、瑞祥达房地产公司、网络公司、报业集团影视中心、报业集团发行部等构成。

   石嘴山日报报业集团近年来提出的“一业为主,多元化发展”的工作思路不仅多次得到宁夏新闻出版局领导的肯定,而且取得了丰硕成果。

   2006年4月18日,《中国新闻出版报》撰文指出:“石嘴山日报报业集团‘一业为主,多元化发展’的办报方式,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报社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一、更新经营理念,探索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 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近两年《石嘴山日报》之所以发展快,媒体的作用和影响力越来越大,是集团提高了对无形资产重要性的认识,认为无形资产是集团生存不可或缺的资源,调整了经营管理理念,从主要依靠“物”的角度转移到突出无形资产的作用上,把无形资产的开发和管理放在管理的重要位置上,加强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和保护,通过无形资产来延长产业链,拓展发展空间。

   2. 树立品牌意识,注重品牌效应,打造精品工程。一是把品牌与做好新闻宣传相结合,使新闻宣传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上发挥重要作用,把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结合起来,把资源利用与精心打造结合起来,把自身优势与外借力量结合起来,把突出社会效益与提升媒体地位结合起来,使新闻宣传具有更强的吸引力、感召力和竞争力。二是把品牌与树立队伍形象相结合,狠抓学风、文风和作风,加强新闻队伍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建设。三是把品牌与打造品牌群相结合,集团在抓好《石嘴山日报》品牌战略的同时,实施品牌经营,精心组织、策划文化公司、图片公司、电子大屏幕、电子版等所制作、出版、播出的书籍、画册和节目,在市场上打造自己的品牌群,提升了综合竞争力。

   3. 形成符合广告经营规律和发行规律的工作思路。集团在广告经营和报纸发行上不断调整经营结构,改进经营、发行工作作风,贴近市场,对接市场,超前服务,形成了“以服务促经营、促发行,以活动促经营、促发行,以经营带广告、带发行”的工作思路。同时,又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推动了广告经营和报纸发行的各项服务工作,促进了各种经营活动。

   4. 不断完善宣传经营“两分开”,建立业务部门与经营部门定期互动制度。为了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员“一盘棋”的思路,在分别管理、分别运营的情况下,集团建立了业务部门与经营部门定期互动的制度。根据形势任务的要求,围绕集团重大问题,业务部门和经营部门共同分析形势,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办法和措施。通过这种互动,做到了有统有分,统分结合,促使业务部门与经营部门发挥各自优势,携手为集团发展共同出谋献策。

   二、继续推进做大做强主业战略

   做大做强主业,就是做大做强以新闻文化业务为核心的新闻媒体,形成以报纸为龙头,其他产业蓬勃发展的报业格局,凸现党报集团的舆论引导和影响力。

   1. 突出办好《石嘴山日报》。按照坚持党性下的可读性,提升文化含量、凸现地区特色的办报要求,进行总体策划和改进;强化直接领导和协调;加强业务策划,让精兵强将上编采一线。在此基础上,全面实施改扩版,走“文化强报、特色立报”的路子,按照面向读者、面向市场的要求更新观念,创新报道内容、报道形式,报纸面貌一新,质量稳步提高。

   2.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员竞聘上岗。按照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以事量人、任人唯贤的标准选人用人。集团从2004年综合改革开始,对中层干部全面实行聘任制,一般工作人员实行双向选择,优化组合。成立集团后,从中层干部到一般工作人员实行全员竞聘上岗,所有岗位面向所有符合条件的人,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到今年8月底,集团已实行了两次全员竞聘。用人制度的完善,使集团内部逐步形成了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形成了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长效机制,逐步实现由人员的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为做大做强主业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思想保障。

   三、借助品牌,跨体制、跨行业,加厚拉长产业链

   根据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的文件精神和中共石嘴山市委、市政府关于整合优势文化宣传资源的工作精神,集团借助《石嘴山日报》这一品牌优势和自身的无形资产,先后创办了腾翔文化传媒公司、金像图片公司、集团影视中心、金报广告有限公司等经济实体,制作、出版书籍、画册和节目,丰富了《石嘴山日报》的内涵,提升了文化品位;整合了石嘴山市最大的门户网站“石嘴山在线”,创办了报纸电子版,扩大了《石嘴山日报》的外延;整合了瑞祥达房地产公司,将发展领域拓展到房地产开发。2006年年初又整合、重组石嘴山市大武口公交公司,目前,这项工作正在积极运作之中。

   总之,通过全方位、多渠道的开拓创新,目前,石嘴山日报报业集团的触角已渗入到文化、出版、电子媒体、房地产开发、公共交通等多种产业领域。

   (作者单位:中国地市报人杂志社)

 
     ( 2006-11-01 第十一期 )
回页首】【打印】【关闭




镜像: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E_mail:info@peopledaily.com.cn 新闻线索:rm@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