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报告

新闻战线 2021年12月01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构建“两大枢纽”,建设现代传播体系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一云一端”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董 林 《 新闻战线 》( 2021年12月01日   第 04 版)

    摘要:以建设大河云融媒机制、顶端新闻“两大枢纽”工程为抓手,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就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内容生产力和传播力、流媒体转型能力、平台型客户端影响力得到有效提升,为省级主流媒体加快建设现代传播体系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主流媒体  “一云一端”  现代传播体系

    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河南考察,在黄河岸边发出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号召。两年多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深入贯彻总书记推进媒体融合的要求,肩负起河南新闻宣传战线主阵地、主力军、排头兵的职责使命,提出建设现代传播体系和现代文化领军企业的战略目标。集团以建设大河云融媒机制、顶端新闻这“两大枢纽”工程为抓手,就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传播体系进行了积极探索。

    破解媒体融合难题的现实路径

    推进媒体融合,是主流媒体践行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只有顺应移动互联网传播规律,对传统媒体进行革命性、颠覆性、持续性创新,重塑主流媒体的内容生产生态体系,实现换道领跑,才能在万物皆媒、端口无限迭代的未来立于不败之地,在舆论场上发出更响亮的主流声音。

    当前,全国主流媒体在推进媒体融合的进程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也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客观上看,有些成效并不尽如人意。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有爆款无用户、有流量无平台”,以及有些“中央厨房”无法有效运转,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盆景”。

    作为最早一批“触网”的党媒集团,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探索破解难题的路径和方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论述,并受“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原则的启发,逐渐理清发展思路,提出“编委管总、媒体主建、融合主战,平时就是战时、战时就是平时”的方针,找到了“一朵云”和“一个端”这两大抓手。

    “一朵云”,就是全新的大河云融媒机制,是全媒体生产和传播的强劲“发动机”和“指挥舱”。编委管总:在内容生产上强化集团编委会总统筹、总协调、总指挥等功能,打破集团旗下各媒体条块分割和部门壁垒,在集团层面指挥调度各方优势资源;媒体主建:集团各媒体发挥通讯社功能,立足自身特色,发挥长板优势,深挖垂直领域,把内容生产能力建优建强;融合主战:将所有内容和用户数据汇聚到指挥平台,实现内容策划、生产、传播、营销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实施,实现全兵种联合作战;平时就是战时、战时就是平时:主要指集团各媒体的工作流、信息流、技术流实时汇聚,7×24小时全天候、常态化运行,形成一条全链条、滚动式、全时段的现代化内容生产流水线。

    “一个端”,就是平台型媒体顶端新闻。作为服务治国理政、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塑造现代化河南形象的新平台,顶端新闻建立了用户参与、用户享有的全新机制,内容生产模式从单纯的PGC(专业生产内容)模式向PGC与UGC(用户生产内容)、OGC(品牌生产内容)、MGC(机器生产内容)融合发展,并逐步搭载数据中台、AI中台两大智能系统,为生产者、个人用户、机构用户等提供全新的内容生产场景,使顶端新闻成为既能发布原创新闻,又能聚合用户生产内容和其他权威媒体资讯的平台,在主阵地上延续党媒集团的职责和使命。

    经过深入思考和周密准备,2021年元旦,顶端新闻正式上线;6月1日,河南日报创刊72周年之际,大河云融媒机制正式启动。二者互为支撑、相辅相成。大河云就像一条永不断流的大渠,顶端新闻则像水库,大渠与水库共同构成丰富的内容生产生态体系。具有移动化、智能化特点的“一云一端”,双轮驱动、双向赋能,有效扭转了传统媒体流程单向、力量分散等短板,在整个集团层面提升了新闻策划、生产、传播、反馈等环节的质量和效果。

    汇聚“一云一端”的强大力量

    大河云与顶端新闻逐渐展现出云、端一体化运行的强大力量,取得了建设现代传播体系的阶段性成果。

    提升了内容生产力和传播力

    集团各媒体内容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移动端图文、视频稿件生产较以往增长30%。今夏特大暴雨汛情期间,大河云融媒机制统筹调度省应急管理厅、省水利厅、省气象局、郑州市城管局等单位数据,及时发布各类信息,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记者搭建的“顶端新闻暴雨救援帮转群”内,短短两天就召集网络志愿者2281人,筛选各类求助信息13479条。汛情期间,集团各媒体共采写报道4000余篇,刊发图片2000余幅,制作新媒体产品2500余个,有力服务了防汛救灾大局,彰显了党媒集团的使命担当。同时,集团坚持“两手抓”,重点报道、重点产品在第三方平台的传播效果明显提升。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期间,顶端新闻策划制作的MV《京豫良缘看少年》被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等十多家客户端、网站置顶,24小时全网点击量1.1亿次,相关微博话题总阅读量超2亿次。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大河网发起#我想唱歌给党听#话题,迅速冲上新浪微博全国热搜,24小时阅读量冲破1亿次,在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平台传播总量突破20亿次。集团宣传报道在第三方平台的影响力登上一个大台阶。

    提升了主流媒体转型能力

    融媒指挥中心以传播效果倒逼生产流程、观念转变,不仅打破了部门之间无形的“墙”,也“拆”掉了固守传统思维的心中之“墙”。实践中,互联网思维、平台思维逐渐深入人心,强机制、建平台思想高度统一,各媒体融媒意识、平台活跃度大大增强。今年6月1日起,河南日报考核机制按照移动优先原则进行全面改革,采编人员的工作绩效以移动端的传播效果为首要评价依据。报社首次明确提出“集团精品总报”概念,在纸端和客户端同步推送系列媒体优质新闻产品,加强集团媒体融合,实现互融互粉。这一改变,增加了河南日报内容的厚度,激发了其他媒体的积极性,优质渠道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大河报官方微博增粉近百万,总粉丝量突破1600万;河南商报聚合集团各媒体短视频生产和传播力量,进一步增强了平台账号影响力;河南日报农村版通过生产流程再造,融入全媒体指挥平台,实现了全媒体采编、分发、传播机制。

    提升了平台型客户端影响力

    在大河云的助力下,集团强化“顶端”标识,所有重大主题报道均把顶端新闻作为首发平台、第一出口,增加品牌曝光度。同时,以帮办服务为入口,重建主流媒体与群众的连接,建立帮办号矩阵,粉丝量累计212万。围绕用户需求搭建“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初步形成公告、帮办、活动、内容资讯、智库、社区服务黄页等6个领域产品。IP孵化、文创、MCN等业务均在持续推进中。

    媒体融合走向纵深的探索谋划

    大河云和顶端新闻“两大枢纽”建设,初步回答了省级报业集团如何建设现代传播体系的重大课题,初步理清了省级报业集团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路径,是一场着眼长远的改革,也是一次在“无人区”的艰苦探索。很多业内同行惊叹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敢于挑战的勇气。这种“勇气”,不是冲动之举,而是有着认真的考量。

    必须建造自主可控的平台

    赢得媒体融合下半场,建平台这条路,不能不走。这个结论,是报业集团多年来推进媒体融合总结出来的。平台型媒体具备开放、活跃、整合和服务属性,为传统媒体提供了新的组织结构和内容生产的转型思路。主流媒体要继续发挥在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上的主力军作用,就必须拥有自主可控的移动互联网平台。只有这样,才能摆脱第三方平台“依附者”的角色,在主战场上发挥“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功能。如果失去了平台,就会失去话语权,就会与受众失去连接,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就无从谈起,耳目喉舌、桥梁纽带的作用就有可能失去。

    必须建立高层级统一指挥调度体系

    有了平台型媒体,还需要建立一套适应移动互联网要求的内容生产体系。“编委管总、媒体主建、融合主战,平时就是战时、战时就是平时”,凝炼的就是河南报业集团的顶层设计和运行机制。有了大河云,传统的“策、采、编、发”流程,拓展为“舆、策、调、采、创、分、反、互、深”九个环节,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等数据全部汇总,实现新闻传播的全方位覆盖、全链条生产、全天候延伸、全领域拓展。集团编委会还可通过大河云,统一调动各媒体优质资源和采编力量,实现资源共享、平台互通,促进形成媒体号、机构号、个人号共同发力的移动传播矩阵,并为报业集团各单元的生产、经营、管理提供业务支撑,进而形成自身力量、社会力量联动的现代传播格局。同时,统一的指挥调度体系,还有利于集团编委会履行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依法依规管好互联网,全面提升管网治网效能。

    必须保持各媒体的独立核算单元

    集团提出“全媒入云”(报业集团所有媒体进入大河云)、“归云到顶”(大河云与顶端新闻无缝衔接),并不等于报业集团的报网端微屏一起吃“大锅饭”。必须在一体化统筹前提下,保持各媒体单元的相对独立性,每个媒体单元都是单独的核算主体。实际操作中,集团实施双重考核和激励,按照各媒体提供的内容数量、质量对其开展奖惩。对提供单个产品的采编人员发稿费、计“工分”;对提供质优量多的媒体也有业绩上的激励、预算上的设计。各媒体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保留既有的经营业态,承担原有的经营职能,集团按照预算管理体系为其设定预算指标并进行考核。

    必须以传播效果为根本标准

    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牢牢把握主动权和主导权,必须着力提升主流媒体在移动互联网阵地上的传播力。在“万物皆媒”的时代,数字技术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社会各领域和全过程,对媒体的传播效率、传播效果、传播效用产生了深刻影响。传播方式由单向度变为多向度,信息流、资讯流进入可视化、碎片化、轻阅读时代。新闻数据的实时备份、挖掘分析、智能推送等功能,进一步强化了用户对这种新的信息获取渠道的认可。在互联网主阵地上摆脱困境,传统媒体必须不断提升传播力,强化用户思维,增强网络议题设置能力,把高品质内容生产出来、传播开来,让主流媒体的传播更有效率、更加精准。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在舆论场上占据主动。

    必须聚焦生态再造

    推进媒体融合、建设现代传播体系,必须不断强化系统思维、统筹思维。报业集团媒体融合的最终成效,要以是否建立符合互联网发展规律的生态链、生态圈来检验。当前,大河云融媒机制和顶端建设只是改造传播体系的一环,只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未来,集团将紧紧抓住“两大枢纽”建设,进行深刻的互联网化改造,以办好“新时代党报”河南日报为引领,以大河云为底层平台,实现内容汇集、用户沉淀、数据再利用;以顶端新闻为前端产品,实现精准推送、个性引流、千人千面,打通网上与网下、内宣与外宣、纸媒与户外、大屏与小屏,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作者系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董事长)

    责任编辑:陈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