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让有 “味道” 的表达 “摆渡” 优质内容

● 单滨新 《 新闻战线 》(

    主流媒体要提升新闻内容品质,也要丰富新闻表达方式,讲究内容呈现艺术,使作品既有 “营养” ,又有“味道”。要重视笔力的专业化训练,弘扬工匠精神,以故事化增强内容吸引力,以逻辑性增强内容引领力,以灵动感增强内容感染力。

    主流媒体是引领舆论的重要阵地,在提升新闻内容品质的同时,应丰富新闻表达方式,讲究内容呈现艺术,在引领思想、彰显权威、增强公信力方面赢得差异化竞争优势。“要善于思考,深入发掘好材料的内涵,梳理和阐发好材料中蕴含的隽永的精神和深刻的道理,运用丰富的新闻语言、形式、方法、技巧创作出精品力作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解放军报社时的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表达创新的重要性。光有好的选题、好的内容还不够,还要“发掘好”“梳理好”“阐发好”“创作好”,使新闻作品既有“营养”又有“味道”,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语言文字是表达工具,是创作的元素。只有依托文字固化事实、传播思想、抒发情感,才能与受众产生深度关联,“摆渡”内容产品。媒体应在思想上更加重视笔力的专业化锤炼,弘扬工匠精神,创新表达方式,讲究语言艺术,让新闻表达有“味道”,增强新闻报道的生动性、趣味性、可看性,增强优质内容的吸引力、引领力、感染力。

    以故事化增强内容吸引力

    “故事化”,不是指创作文学意义上的故事,而是一种新闻表达的理念,是指借助文字载体,通过内容梳理、结构安排、写作技巧,使受众对报道对象产生兴趣。美国威廉·E·布隆代尔所著《〈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一书,专门讨论“怎样找到好故事”“好故事如何构思”“让故事吸引人的元素”等非虚构类作品写作中的问题,告诉新闻记者要用高品质的报道来吸引受众注意力。对新闻媒体来说,无论是讲事实、讲形象,还是讲情感、讲道理,都应强化故事化表达的理念,以故事化的形式来呈现,提高“讲故事”的能力,使新闻表达具有故事味,增强新闻内容吸引力。 

    寻找故事载体,做到报道事件化、事件人物化、人物命运化。现在的新闻报道中,笼而统之的多,见物不见人的多,这些概念化、抽象化、标签化的报道,很难引起受众共鸣。事件、人物及事件的发展演化和人物的命运变化,永远是新闻的主体,也必然是新闻报道得以生发、深化的“硬核”和“原点”。无论是报道新思想、新部署、新政策,还是反映新事物、新变化、新成果,都应回归新闻主体,笔端聚焦于受众能够真切感受的人和事。少一些结论和概念,多一些事实和分析;少一些空泛说教,多一些真情实感;少一些抽象道理,多一些鲜活事例。

    增强故事贴近性,做到“大”故事讲“小” ,“老”故事讲“新” ,“远”故事讲“近”。传播心理学认为,新闻报道的新鲜度高、接近性强,就容易激发受众注意力。因此,在筛选故事载体时,应做到“眼睛往下”,深挖地域资源,观照现实因素,拉近受众心理距离,增强笔下故事的贴近性、亲切感。

    绍兴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名士乡”,结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闻宣传,绍兴日报组织“名士乡·中国梦——今天,我们给您写封信”全媒体重大主题报道。报道充分发挥地利优势,发掘丰富独特名人资源,精心遴选近代以来20位“最中国”的绍兴先贤作为报道对象,分五大系列展开,分别是“著名英烈”——葛云飞、秋瑾、俞秀松、梁柏台、任光、何云等;“文化先驱”——蔡元培、鲁迅、范文澜、胡愈之、谢晋等;“经济巨子”——马寅初、孙越崎、经叔平等;“科技大家”——竺可桢、赵忠尧、钱三强、徐光宪、潘家铮等;“政治伟人”——周恩来等。每篇人物通讯3000字左右,重点讲述先贤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以个人命运映照大时代,用闻名遐迩、耳熟能详的名人群像展现波澜壮阔的中国梦征程。同时,着力把故事讲“新”、讲“近”,采用“人物通讯+后人书信”的报道框架,以“今天,我们给您写封信”报道视角,邀请对应的先贤后人或先贤出生地的代表性人物执笔写信,以新时代的变化告慰先贤,架起跨时空精神对话的桥梁,有效拉近历史人物与当下受众的心理距离。

    这组“名士乡·中国梦”重大主题报道,以小切口表现大主题,兼具历史纵深感和现实亲切感,将中国梦主题落实落细,高层不觉其浅,基层不嫌其深,获得广泛好评。

    以逻辑性增强内容引领力

    这里的“逻辑”,既指报道内容要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人们的认识规律,也指承载报道内容的新闻文本和文字表述要体现思维的条理性、清晰性、严谨性。有逻辑,思想才有力量;思想有力量,文字才有能量。要重视“事”与“理”的逻辑关系,梳理报道的逻辑线索,优化文本的谋篇布局,注重行文的组织结构,以严密的逻辑性增强新闻内容的引领力。

    坚持内容的真实性,增强新闻报道“内核”的逻辑性。内容是新闻报道的内核,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生命。虚假新闻、失实报道、“反转”新闻、“低级红高级黑”等,违背新闻真实性原则,损害新闻媒体公信力。在竞争愈加激烈的媒体环境中,主流媒体作为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应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整体真实原则,以新闻实践的专业性确保内容产品的真实性、权威性,使文字叙述对象反映事物本质,体现时代价值,具有典型意义。

    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以全面、客观的眼光看问题,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物的全貌,搞清楚是个别真实还是整体真实、局部问题还是全局问题,防止“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要以普遍联系和辩证的眼光看问题,成就报道要注意除了一因一果,还有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互为因果等复杂情况,避免主观片面、以偏概全。“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要从大局高度看问题,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切不可“有闻必录”,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多宣传什么、少宣传什么,什么形式报、多大力度报,都要因势而谋、顺势而为,确保新闻报道工作符合社会实际,符合客观规律。

    坚持文本的严谨性,增强新闻报道“外壳”的逻辑性。文本是新闻报道的“外壳”。文本框架清晰、结构转承有序、观点有血有肉、行文富有节奏,才能呈现完整的事实链条,表达完整的思想内容,合乎认识规律和思维习惯,有助于提升优质内容的信服力和传播力。

    绍兴日报在2019年12月底推出《向海——绍兴拥抱大湾区、融入长三角》系列报道,3篇述评文章之间的逻辑线索清晰、严密,立体、全面地反映了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绍兴实践。如《绍兴之醒》冷静分析绍兴面临的困惑与机遇面前的醒悟,《绍兴之行》聚焦近年来的工作举措,《绍兴之新》展示发展的新变化,从“醒”到“行”再到“新”,三者逻辑清晰、层层递进。就单篇来说,每篇述评5000字左右,层次明晰、叙议结合、节奏流畅、文字精练、可读性强,长文章不觉“长”。《绍兴之醒》依次从“困”“惑”“机”三个层面展开,分别分析绍兴曾经的“城市之困”“产业之困”“体制之困”“人才之困”,剖析困扰干部群众的“得失之惑”“竞合之惑”“定位之惑”,研判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的“突围之机”“登高之机”“创新之机”“聚合之机”,阐述有数据、有事例,段落结构明快。文字表述张弛有度、十分生动,如《绍兴之新》一文,把绍兴比作杭州、宁波两地之间的“金扁担”、长三角“俱乐部”中的“特长生”、一体化发展浪潮中的“弄潮儿”,并从这三个维度阐述绍兴发展的新气象、新前景。

    以文笔的灵动感增强内容感染力

    严密的逻辑,增强了内容的神采;灵动的文笔,能丰富内容的色彩。新闻语言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在遵从语法规范的同时,要克服模式化、套路化、空洞化等现象,坚持为新闻事实服务,凸显新闻语言的特殊要求,实现“思想深”“语言美”的完美结合,增强新闻内容的感染力。

    简明感。刘勰在《文心雕龙·议对》中云:“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事以明核为美,不以深隐为奇。”意思是行文措辞要简洁,说理叙事要明晰。新闻语言应追求准确朴实、精练明快,要言不烦、意尽言至,避免有意无意地添枝加叶、短话长说。

    绍兴晚报2018年12月3日刊发的消息《新昌发现“最早”个体工商营业执照》,只有短短700字,但核心事实表述充分,有对执照发现过程、执照内容及持有者的介绍,对执照持有者后人、核发人和当地工商部门负责人的采访,还有对“最早”的求证和当地民营经济发展的介绍等。这篇消息惜墨如金、简短有力,“短而浓”,获2018年度浙江新闻奖一等奖。 

    画面感。新闻报道要呈现人与事件组成的现实生活图景,遣词造句应具体鲜明、生动活泼、富有张力,塑造新闻语言的画面感,让报道的人和事有行可感、有物可托,让受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境;多用群众语言、个性语言,多用比喻,让文字更加具象生动。抽象的文字千篇一律,细节却是万里挑一。艾丰在《新闻采访方法论》中说:“有特点的细节,常常成为一篇报道最生动、给人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2018年度浙江新闻奖二等奖作品——绍兴日报11月16日刊发的现场特写《村支书坐上了直播台》,报道的是诸暨市山下湖镇新长乐村党总支书何立新深夜淘宝直播卖珍珠、引导村民诚信经营的故事。全文只有870字,短小生动、文风清新。

    “夜色漆黑,不少小洋房却灯火通明。何立新揉揉双眼,搓搓面孔,打起精神赶往下一家”,“手捧一把现剖珍珠正要上镜的何海,把何立新让到直播椅”,“打开手机上的淘宝‘收藏店铺’,拉到‘评价’栏,逐个查看,发现有‘差评’的,点开‘客服’,送上‘诚信是金’等善意提醒”。这些生动的细节,鲜活的画面,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很好展示了干群和谐、同心创业、诚信立业的深刻主题。

    分寸感。新闻语言要理性、节制,把握分寸,不能刻意迎合,避免极端表达,以预留阅读认知空间,增强文字“入味”效果。著名记者陆拂为在谈及人物通讯《为了周总理的嘱托》时说:“形容词与修饰词的级别越高,效果反而越差。我们在写作与修饰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把可有可无的形容词删除。”如果不加克制地使用主观色彩较重的词句,反而因文害义,引起受众对真实性的质疑,损伤新闻价值。

    记者头脑要冷静,笔下也要冷静。经验报道宁可说得不足,不要说得太满。宣传先进人物要合情合理,实实在在。揭露问题要注意措辞分寸,理直应该气壮,但不气粗声高,更不能咄咄逼人。

    见“金句”。所谓“金句”,就是最能奠定基调、揭示主题、呈现思想、升华意境的关键词句。“撸起袖子加油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等“金句”,生动鲜活、言近意远。“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一句话能使一篇文章有了精神。要提高语言修养,善于提炼和概括,善于运用群众语言和人物个性语言,多呈现一些有含金量的精彩妙句。

    锤炼“金句”很重要的一点,是要重视标题制作,让标题“跳”出来、“亮”起来。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绍兴日报组织“绍兴文史·百镇赋”大型系列报道,对全市114个乡镇(街道)从文化视角逐个进行专版报道。这组报道荣获2018年度浙江省重大主题报道奖策划创新奖、浙江新闻奖一等奖,其中一个重要特色是标题精致凝练,把所有镇街的名字都一一嵌入7字标题之中。

    如《千年古镇最安昌》,“千年古镇”突出了报道对象安昌的鲜明个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浙东著名水乡古镇;“安昌”一语双关,既实指安昌镇,也寓意“安乐昌盛”;一个“最”字,体现了古镇的悠久历史和迷人魅力,也表达人们对“安乐昌盛”的自豪和期许。

    报道梅渚镇的文章《青梅渚酒醉台门》,巧妙利用“渚”与“煮”字音相同、字形相近,化用“青梅煮酒”的典故,既嵌入了镇名“梅渚”,也与当地生产糟烧(白酒)契合;提取当地遍布的古村落代表性建筑“台门”入题,体现梅渚镇的古风古貌;“醉”字既与“青梅煮酒”之意承接,也指人们陶醉于当地的剪纸文化、戏曲文化,沉醉于幸福祥和的生活。这些标题准确、精练、生动,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识别度和人文魅力,起到很好的传播效果,不少标题也成为镇街形象的推介语。

    (作者系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总编辑)

    责任编辑:武艳珍

追求直抵人心的新闻表达
做个 “好裁缝”
让 “硬核” 新闻变得喜闻乐见
精致阅读: 移动互联网条件下的纸媒价值跃升
构建 “颜值” 与 “言值” 兼融的话语表达
如何赋予新闻厚重感
浅读深解 隽永驻心
全媒体时代,报纸如何吸引读者
让有 “味道” 的表达 “摆渡” 优质内容
功夫在诗外 隽永见笔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