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一张特殊的城市“圆桌”

● 余新平 张 平 《 新闻战线 》(

    开播9年来,先后邀请上万名杭州市民、专家学者走进演播室和政府官员在圆桌上平等交流,提出了数千条意见和建议,有效地推动了多项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完善。电视谈话节目《我们圆桌会》为传统媒体服务社会、承担社会责任探索出一条新路。

    “这是一张特殊的城市圆桌,这里向杭城的每一个人开放,这里汇聚多元观点丰富智慧,这里就是《我们圆桌会》”,这是杭州电视台电视谈话节目《我们圆桌会》的宣传语。         

    《我们圆桌会》是一档协商式电视问政谈话节目,2010年12月20日开播,每周六、日晚21:30在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9年来,通过这档节目,上万名杭州市民、专家学者走进演播室和政府官员面对面沟通交流,提出了4000多条有关城市建设和民生工作的意见建议,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杭州政府40多个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成为政府了解民意、吸纳民智的重要渠道,也为主流媒体在新时期更好服务社会、承担社会责任探索出一条全新的路径。

    “圆桌”的构建理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这是民主协商的方法手段,也是中国式协商特色。为了进行充分的协商并取得成果,平台的建设尤为重要。主流媒体具有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是搭建这个平台的先天优势。

    节目定位

    理性原则。网络论坛、电视谈话节目等公共空间是意见表达、交流的场所。但是,互联网的匿名性和虚拟性使受众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社会道德的约束,这成为网络空间理性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于是,搭建实体的、在媒体议程设置之内的、平等的交流平台就显得十分必要。多方参与的对话交流不仅可以让事件相关者面对面交流,尽可能还原真相,而且可以在公开的观点碰撞中,使许多“非理性”的声音销声匿迹。同时,还能正确引导舆论导向。 

    建设性原则。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是这个节目的重要功能。之所以说《我们圆桌会》是协商式电视问政节目,其要义在于它和一些纯粹的单向“我指责你”“我投诉你”“我管理你”“我批评你”的问政节目不同,坚持不在节目中人为设置“监督”或“被监督”阵营,而是将所有参与者视为利益相关者或利益共同体。公众可以批评职能部门,职能部门代表可以阐释观点、解疑释惑,专家可以深入剖析,媒体人可以客观评论。节目中的话题讨论坚持实事求是、客观理性、以理服人,不人为制造对立,鼓励在“和而不同”中寻求共识,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方案或建议,实实在在帮助政府部门做好工作。

    平等原则。《我们圆桌会》强调平等交流,所有参与者不分身份地位,围着圆桌而坐。无论谈话参与者职务多么高,都不能表现出强势,也不允许压制其他人的表达。节目赋予每位参与者表达自身诉求的平等和自由,鼓励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同时,参与者在倾听中寻找共通点,营造互相尊重、宽松善意的谈话空间,针对公共话题进行平和理性的讨论。 

    利益共同体塑造。在探讨社会热点问题的同时,更注重一种“我们共同体”价值观的塑造。《我们圆桌会》的“我们”实际上是一个集成的概念,城市中的每一个成员集合成整体的“我们”,其内涵包括“政府、市民、媒体”三位一体以及“政界、知识界、媒体界、行业界”四界联动,以此带动城市中的各个群体形成利益共同体;“圆桌”,体现的是一种平等协商的理念,无论是市长还是部门领导,无论是普通市民还是权威专家,大家都是“我们”中的一员,“我们”的人格是平等的,话语权是相同的;“会”则意味着要努力构建一种围绕城市热点问题、各方参与协商的公共会议制度,打造城市的空中公共议政广场。 

    议题设置

    《我们圆桌会》主要围绕三方面议题展开讨论:

    探讨公共问题的解决之道。讨论交通、环境、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弱势群体、民生保障等相关问题,在各方形成共识的基础上,探讨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协商公共政策的惠民之道。围绕政府部门的政策出台,组织职能部门和相关方进行协商共议。在政策出台前,节目邀请相关方对拟出台的政策意见“评头论足”,公开征求社会意见;政策出台后,面向社会解读民生新政,营造令政策有效落地的良好氛围。同时,还会讨论政策如何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怎样做更符合民意等等。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通过具体问题的讨论,尤其是通过嘉宾的正确引导,将节目内容上升到对城市价值和人文精神的探讨,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圆桌”的社会功用

    构建城市重大公共问题相关方协商的新型参与平台

    城市重大公共问题涉及政府、社会、市场与公众等多方关系,主动把相关方协商引入城市公共治理,对于完善决策、化解社会矛盾、减少社会争议、解决社会问题等具有重要意义。过去,此类参与平台一般仅限于单个社区或特定事项,互动性不足,而《我们圆桌会》将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通过与电视媒体联动加强放大效应,形成多维度、权威性、互动式的协商参与平台。 

    解决社会参与中公共理性缺失的问题

    《我们圆桌会》以市民日常生活的视角切入,引导参与者对公共问题进行客观理性的讨论,并引入专家等第三方群体,将社会心理分析、情绪疏导与深层次思考相结合,加强思想疏导与理性分析的对接,消除情绪化的意见对立。通过相关方参与协商交流,有序理性地表达诉求,在对话、协商、讨论后,化解对立情绪,促进融合包容。《我们圆桌会》是协商民主的“训练场”,让参与者在这个“公共舆论场”上学会与他人彼此尊重、平等表达、求同存异,从而提高公共说理的本领与协商对话的能力,这是现代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

    纠正政府在城市治理中的角色错位

    在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形势下,《我们圆桌会》探索出了政府有效发挥治理能力的方式。杭州市政府作为《我们圆桌会》的主要搭建者,一方面积极主动与社会沟通、协商、对话,保证政府官员以平等姿态与相关方沟通交流,努力缩小分歧、扩大交集,在听取社会意见的同时接受公众监督。这种角色既促进了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呼应,又在协商民主中发挥了引导和协调作用。 

    培养全民的协商民主素养

    更为可贵的是,9年来,《我们圆桌会》发挥了“协商民主训练场”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杭州市民的公共事务参与意识。它体现在:第一,以往一直回避甚至惧怕媒体的政府官员的媒介素养正在逐渐加强,变得善于和愿意与民众对话,将“圆桌会”当作听民意、汇民智、开门决策的重要平台;第二,专家学者走出象牙塔,深度参与社会生活。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思想学识对城市建设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第三,提高了市民的公共参与意识。通过直接和官员或专家学者对话,点燃他们参与城市公共事务的热情。9年来,上万名市民参与圆桌讨论,其中不少市民成为行业监督员、城市志愿者、市民评论员,积极参与城市公共事务,初步形成“我们的城市我们共同治理”的城市样态;第四,深入参与城市治理的问政类节目,为当下日益困顿的传统媒体探寻到一条主流媒体成功发展的路径,并已成为不少省市媒体的效仿样本。

    “圆桌”的收获

    9年来,由于《我们圆桌会》的摸索实践,杭州电视台的转型有了几方面的全新突破。 

    从单向监督到参与式监督 

    一直以来,媒体监督的基本形式大多为“揭露”式报道和“问责”式批评,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为对立关系。新时期,舆论监督形式能否跟上时代发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媒体能否发挥好监督职能的关键。

    《我们圆桌会》民众“参与式监督”就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它的基本构架是:媒体构建公共平台(演播室圆桌)——广泛参与(政府官员和各界代表)——公开讨论(民生政策或公共问题)——电视传播(信息公开)—-全社会审视。如2016年G20峰会召开前期,杭州进行了大范围的建筑外立面整治,其间,个别部门的做法,引发了市民的强烈反应。对此,《我们圆桌会》以“迎G20峰会,如何提升杭州软装修”为题开展讨论,专家、市民嘉宾针对整治工作中的错误做法,尤其是对城市建筑外墙颜色改造中自说自话的“拍脑袋色彩”“权力色彩”,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同时也给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节目播出当晚,杭州市主要领导立即要求将圆桌会讨论整理成文字、节目刻成光盘,分送给各区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并指示各部门根据节目建议进行整改,不久后,乱象得到及时治理。普通民众和职能部门相关人员在圆桌上的沟通讨论,对整治工作起到了极大的监督作用和促进作用。这种发动社会各界民众的参与式监督,有效地推动了政府工作的完善。

    立体式报道模式

    《我们圆桌会》的信息报道模式,借用一位专家的话来说,“它是一种多元的全方位的,既有展示又有深度挖掘,既有感性认知又有理论提升的报道,是80年代穆青提出的‘立体式报道’在新时期的新呈现。”

    传统的新闻报道基本以记者为信息采集主体,报道质量好坏取决于记者的能力高低,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我们圆桌会》将各利益代表汇聚一桌,由于各方立场不同、诉求不同、认识不同、观点多元,信息的展现就会更为充分、全面而真实,再通过深入的探讨交流,就构成“既有展示又有深度挖掘,既有感性认知又有理论提升”的全景式立体报道图景,形成一个“最大的信息解释框架”,为民众选择判断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媒介融合探索

    对于圆桌讨论而言,只有更广泛的民众参与,才能更有效地体现真实民意。近年来,《我们圆桌会》在大小屏融合、线上线下互动、多媒体合作方面动了不少脑子,设立了“网络小圆桌”,即通过微信群、QQ群、19楼、杭网议事厅、杭州之家等网上通道征集话题、收集民意。在录制节目的同时,通过网上文字直播,收集来自“网络小圆桌”的意见建议,以大屏弹幕及微视频连线的方式,引导观众实时参与节目现场讨论,实现“大”“小”圆桌融合。今年还通过视频成功连线德国、法国的专家学者,为讨论增添了更具广度和深度的观点支持,使“圆桌”越来越大。

    媒体直接参与社会治理 ?

    《我们圆桌会》最大的一个效用,就是成为杭州市城市现代化治理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对城市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只要事关城市公共建设的工作,无论是新政策制定还是相关项目的启动,政府部门都要到“圆桌会”这个平台上与社会各界进行开放式的讨论,充分听取民意,并在事后进行评价和完善,这一机制在杭州城市工作中已逐渐常态化。今年,在“圆桌会”的基础上,杭州城市治理系统又纳入了十个媒体,成立杭州城市治理“民意直通车”,直接为决策层上传民意,为城市决策提供参考,这使新时期电视媒体功能深刻拓展。

    2014年,鉴于《我们圆桌会》在社会公共管理领域的突出成就,该节目获得“浙江省公共管理创新案例十佳创新奖”。另外,“圆桌会现象”也得到广泛关注。2017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法规局在调研基层民主建设工作时,专程到栏目组调研,了解栏目在促进基层协商民主方面的做法。人民日报先后刊发《杭州:建出来的“幸福城市”》《杭州畅通“民意直通车”》,对《我们圆桌会》的创新模式给予高度评价。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等学校的调研组或学者来到栏目组考察并进行课题研究。浙江大学还把《我们圆桌会》列为全国处级以上干部培训课程推广。也有许多各地政府部门和媒体来到《我们圆桌会》节目组考察取经。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作为城市电视台时政频道,在新时期、新格局中如何更好发挥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作用? 《我们圆桌会》只是前进了一小步,今后还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创新,发挥更大的作用。 ?

    (作者余新平系杭州文广集团总裁,张平系《我们圆桌会》制片人)

    责任编辑:包萨仁娜

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
用人物报道讲好中国改革开放故事
在接天线与接地气结合点上引领舆论
用心用情讲好扶贫故事
麻辣财经,让财经报道“有滋有味”
说说《民生观》的“一二三”
难忘50天
《幸福照相馆》 : 融合创意 温情互动
赋予史实性新闻更准确独特的时代视角
展时代宏大景深图 绘网络访谈工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