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英语电视节目对外传播策略分析

杨雪静 《 新闻战线 》(

    中国电视要实现全球传播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提升对外传播的影响力,需要改变传播观念和传播机制,也应该积极进行传播策略上的创新,探索中国电视对外传播的最佳路径和模式。从“报道中国”到“报道世界”的转向,就是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也要讲好世界的故事。报道世界不仅是大国外宣目标的需求,也是填补国际舆论场空缺的需要。

    英语新闻     电视节目     对外传播

    对外传播,是指一个国家或文化体系针对另一个国家或文化体系所开展的信息交流活动,其目标是要创造一个有利于信息输出国的国际环境,取得最高程度的国际支持和合作。对外传播是随着大众传媒的出现和发展以及信息全球化的逐步展开而兴起的,是在大众传播基础上所进行的国与国之间的传播。

    对外传播面临的主要困境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在对外传播中除了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之外,还存在着一些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对外传播是一种跨文化传播,我们认为是好的节目,人家不一定喜欢看,甚至看不懂。有些节目在国内热播,但在国外却反映冷淡。所以要学会用世界的语言来讲述中国的故事,这样才能让国外观众看得懂、喜欢它。

    意识形态方面的障碍。很长时间以来,受意识形态及东西方思想观念差异性的影响,欧美等西方国家对中国存在较大误解,社会主义中国在西方国家眼中还是一个异类,尤其是美国主导的西方话语霸权给我们的国际传播设置种种文化、贸易壁垒,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英语新闻节目对外传播的影响。这是一场政治与文化的博弈,需要妥协,也需要策略。在对外传播中,要注重主流媒体的核心作用,不断强化同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沟通联系。

    目前,我国电视节目“走出去”的对象主要是海外华人(华侨、华裔)。尤其是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第一代移民,但对于第二代、第三代华人影响则要小多了。融入所在国社会的华裔已成为不会说中文、不熟悉中国文化的“香蕉仔”,而这些华裔在海外华人社会中将逐渐成为主体,也将成为我们对外传播的主体。当然,更大的受众群还是多种语言多元文化的世界各国人民,尤其是英语国家的民众,目前我们在这方面的影响力较弱。

    做好对外传播的策略建议

    电视新闻对外传播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和价值取向,是全球舆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强化电视频道的对外传播水平,才能增强其对外竞争力,才能在国际传播中拥有较大发展空间。

    创新传播理念,完善对外传播方式

    最近几年,我国在对外传播的理论建设与实践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在“报道中国”的同时,“报道世界”的能力也在不断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随后,他又在对外传播的思路、理念、目标、策略、方式、任务和手段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近些年,媒体走出去的步伐在明显加快,中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大大增强,在国际舆论场上的地位不断提升,世界舆论场的天平在慢慢倾斜。党的十九大报告继续强调“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而且在“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要求之下,进一步提出了我们的开放战略、义利观、新安全观、文明交流观和生态观等,从报道中国到报道世界的国内基础进一步形成了。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报道中国”到“报道世界”的转向,就是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也要讲好世界的故事。在当前西方普遍陷于舆论分化、方向迷茫,处于“后西方”“后真相”“后秩序”的时代,报道世界不仅是我们大国外宣目标的需求,也是填补国际舆论场空缺的需要。

    组建人才队伍,完善全球新闻信息收集网络 

    当下,驻外记者站的数量在不断增加,相应新闻工作者的数量也多了起来。为了提高对外传播能力,必须重视新闻数据搜集、编排、管控和技术使用等工作,针对国际传播工作者队伍的实际,做好培训工作,对新闻工作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加强同国内各高校之间的合作力度,为发展对外传播事业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制定有效的管理政策,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根据涉外工作站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薪酬待遇制度,这样才能保证有更多的优秀记者。 

    从行业发展实际出发,提高涉外新闻工作站的数量,创建一支专业化、高效率的工作队伍。在全世界范围内搜集新闻资料,选派能力强的记者到世界知名城市工作,不断提升现有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应强化海外驻点建设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开展采编工作,才能获得世界人民的认可。利用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完成世界性信息传播网络建设。增强国家之间的信息交流,拓宽新闻数据来源,增强新闻数据的分析能力,建设积极向上的合作队伍,要求驻外新闻工作者能够做好数据、设施和技术的共享,这样才能达到协作的目的,最终完成资源优化配置工作。

    新闻为大,现场为先。在以往的时政报道中,时政现场受限于技术和政治特殊性,往往多采用录播的形式,配以画外音解读,鲜有同期声。又因为其政治严肃性、新闻严谨性,除非重大、特殊场合,否则不轻易使用直播的电视表现手段。但按照新闻价值属性和现场为先的原则,时政类新闻本应同其他硬新闻一视同仁,多体现现场的生动性和时效性,及时补充新近资讯和解读,增强观感和信息量,辅以直播连线,则更显现场感。以纪实化的方式及时呈现时政新闻现场,还原新闻真实,做原汁原味的时政新闻而非生搬硬套的说教,这种无延时的实时展现有价值的新闻现场,对受众更具吸引力。

    构筑国际品牌,丰富新闻报道手段 

    无论是在海外的传播还是在国内的转型,对央媒而言,其背后的动因是一致的,即抢占和扩大舆论阵地。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程曼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主流媒体积极布局海外社交平台,利用这些平台主动发声、展示自己,是塑造国家形象的有力举措,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必然要走的一条路。但是内容不可避免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央媒,要想实现好的效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各大舆论场保持“在场”,是央媒引导舆论、与网民进行交流的前提。

    央视英语频道是中国向世界开放的“中国窗口”,代表中国形象,必须把最美的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传播给世界,让世界认识一个立体多彩的中国。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是世界文明古国,是一头爱好和平的东方醒狮,是一个和平崛起和对世界有担当的大国,是世界人民最可信赖的朋友。中国窗口必须要海纳百川,广泛接受一切先进的世界文化,做到融合东西方优秀文化、洋为中用,实现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共同发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世界认识一个立体多彩的中国,展示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良好形象。

    结  语

    世界需要多种声音,专业、高效的媒体是开展国际传播的前提,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电视要实现全球传播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这需要从传播观念和传播机制上审视我们的对外传播,同时应该积极进行传播策略上的创新,探索中国电视对外传播的最佳路径和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刘三姐山歌英译的词块表征研究》(2017KY0565)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系河池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武艳珍

    参考文献:

    ①赵惠峰:《“新闻立台”的现实必要性》,《声屏世界》2010年第5期。

    ②周小普、王冲:《突破与困窘——解析2009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改版》,《国际新闻界》2010年第2期。 

    ③谭天、覃晴:《“新闻立台”:回归与选择》,《新闻与写作》2010年第2期。 

    ④哈艳秋、王启祥:《五四时期的新闻本位思想探析》,《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讲好中国故事要走出四个误区
地市级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问题及路径
新舆论生态下重构党报公信力的途径及对策
新媒体背景下青少年媒介素养的提升
英语电视节目对外传播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