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全媒体时代, 思想理论评论的新挑战及其突破

杨 煌 《 新闻战线 》(

    有效的信息、精辟的洞见固然重要,但让内容抵达受众,才能真正产生影响力,满足人们的需求。全媒体时代,科技是第一传播力。不能再“埋着头”写作、 “仰着头”传播,要前瞻新技术、把握新技术,让主流价值搭上新技术的快车,使主流声音形成强大的传播效果。

    当下,微博、微信势头正劲,APP、小程序层出不穷,自媒体大量涌现,今日头条、抖音短视频等新型传播平台强势崛起。这些新技术新应用已经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模式和途径。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在全媒体的新形势下,党刊的思想理论评论怎样才能在“众声喧哗”、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占领制高点呢?

    全媒体时代对思想理论评论提出了新挑战

    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0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为98.3%。由此可见,互联网正成为最大的舆论场,智能手机上网成为网民的常态。有国外研究机构统计,智能手机用户每人每天要看150次手机,除了8小时睡觉时间,平均每6分钟看一次。对于年轻人,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获取一切信息。这就是读者是谁、在哪里、怎么样获取信息的现实。新现实新要求,读者在哪里,评论的触角也应该伸向哪里,着力点和落脚点就应该放在哪里。

    全媒体时代,信息海洋的边界前所未有地扩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从未像今天这样便捷与迅速,信息传播也从未像今天这样突破地理与时间限制呈现“及时性”与“全程性”,不同内容铺天盖地,各种信息排山倒海。有机构统计,如果将2013年产生的数据存储到光盘上,把光盘均分成5堆,那么,每一堆都可以从地球延伸至月球。信息爆炸、膨胀稀释了有效信息,增加了有效信息的获取成本。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评论如何不被淹没在信息的大海中,让读者找到、看到,并接受、阅读呢? 

    全媒体时代,传播主体与对象已经从自上而下“我说你听”变为“人人都有麦克风”。微博、微信等新平台的普及,大量的信息、话题通过网络迅速传播、扩散和发酵,使得社会上不同的人都可借助移动互联网表达意见诉求,带来了话语权的均等化。这就要求评论从态度上,要注重平等沟通;在表达方式上,要树立全媒体思维,注重互动交流。评论需要“接地气、有温度”,需要在路上的生动、在基层的亲切、在现场的鲜活。

    全媒体时代,是舆论格局大变革的时代,媒体技术的变革,不仅改变了传播的方式和途径,也重构了内容的新生态。微博要求有意思的短文字,微信要求图文并茂的内容,抖音又热了短视频。党刊的思想理论评论与报纸的新闻评论有所不同,思想性、理论性是其重要特点。从内容上讲,本身就有点“曲高和寡”,从形式上看,一般相对比较长。在传统媒体时代,或者说在慢节奏的时代,这都不是问题。而在碎片化阅读和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的形势下,深阅读和长文章遇到了挑战。这就要求评论的内容要适应传播的新形式,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勇于创新、勇于变革,推进理念、内容创新和传播手段、传播机制等全方位创新。

    注重站位的高度、理论的厚度、观点的锐度、思想的温度

    思想理论评论,是党刊的旗手,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要始终高举理论的旗帜,始终把宣传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位的任务,作为最根本的政治要求。要完成好使命任务,就要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的那样: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只有创新,才能提高思想理论评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党刊姓党。党刊评论,高举党的创新理论的旗帜,提高政治站位是不可动摇的前提。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始终与党中央在思想政治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要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评论的灵魂,体现在每一篇评论中,贯穿评论工作始终。

    作为思想理论评论,理论和观点是核心竞争力。不管媒体形态怎么发展、舆论格局怎样变化,思想、观点仍是评论最重要的品质。内容质量的高低,决定了评论传播的深度与广度,决定了评论的引导力与影响力。空喊政治口号,不论调门多高,都不会产生什么正面影响力。要用理论讲好政治,用观点支撑宣传。

    要把握理论急难点。党员干部迫切需要了解的,就应该是我们评论优先提供的,不能缺位、错位,要抓好理论供给对理论需求的满足。要把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好、消化吸收好,用这一科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领社会思潮。要把准党员干部思想理论需求的脉搏,有效对接需求,增强评论的针对性。

    要解决思想理论难点。党员干部在理论的哪些方面有困惑、在哪个问题上有思想疙瘩,评论就要在这些方面、问题上下功夫,着力解疑释惑,解思想的扣子。在思想观点上不能模棱两可,要激浊扬清,坚定地把党的创新理论观点树起来,对于错误观点,要态度鲜明,敢于斗争,敢于亮剑,有效引导社会思潮和社会舆论。

    要抓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如果评论脱离生活、不接地气,同群众、实际贴得不够紧,就会空里来、空里去,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好作风,要敢于面对现实问题,能够回答实践难点,这样,才能发挥党的创新理论指引实践的作用。

    板着面孔说教、居高临下灌输,还是心贴心沟通、春风化雨滋润,传播效果肯定不同。评论要有思想的温度,既要接天线,也要接地气,要创新理论表达方式,研究不同读者的习惯和特点,用读者喜欢的概念、范畴、表述,把我们想讲的和读者想看的结合起来,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以事实说服人,以形象打动人,以情感感染人,以道理影响人,把深刻的道理寓于读者喜欢的载体中,使人想看爱看,看有所思,读有所得;要适应网络时代的需要,把握网络传播的新要求,学会“网言网语”;要适应理论大众化的要求,学会理论话语的转换,把深奥的理论道理用大众的语言讲清讲透;要掌握群众的语言,多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多用老百姓容易接受的形式,让理论真正落地生根,入脑入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这也是对评论员队伍的要求。要迈开步子接地气,让党刊评论有“泥土气”的朴实,有“带露珠”的清新,用思想影响思想,用温度传递温度。

    紧跟科技发展,创新传播手段,不断扩大“主流声音”的有效覆盖

    有效的信息、精辟的洞见固然重要,但只有让这些内容抵达受众,才能真正产生影响力,满足人们的需求。全媒体时代,科技是第一传播力。不能再“埋着头”写作、“仰着头”传播,要前瞻新技术、把握新技术,让主流价值搭上新技术的快车。在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如果不利用新的传播手段,你再标榜“主流声音”,也不会形成主流传播效果。党刊媒体融合只有迈出实质性的步伐,才能真正占领传播新高地。纸质刊物与网络发展要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实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新形态。

    始终重视内容生产。内容永远是根本,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但这样的内容,必须从一开始就结合全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写出适合网络传播的评论产品,既要有思想理论的权威性,也要有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性,评论队伍要承担起网上传播的任务,做好评论的二次传播,做到一篇评论、多个产品,形成主流声音的有效覆盖。

    紧跟传播技术前沿。更好地利用传播新技术新手段,做好评论文字的转化,有图、有声、有影,做到新手段不缺位、新阵地有声音。

    树立时效观念。全媒体时代,是即时传播、同步传播的时代,要让我们的评论、我们的观点插上新技术的翅膀,及时、有效传播出去,在纷繁嘈杂的舆论场中发挥引领、主导作用,真正让主流声音占领阵地,传播好主流价值,让党的声音成为时代最强音。

    (作者系《求是》杂志社评论部主任)

    责任编辑:武艳珍

从 “内容+” 到 “价值+” :让 “评论思维” 成为时代的基础思维
全媒体时代, 思想理论评论的新挑战及其突破
加强“四力”建设 唱响时代“好声音”
高质量是全媒化之魂
用入眼入脑入心的理论评论引导舆论
在“讲什么”“怎么讲”“怎样实”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专注思想文化领域,有理有利有节地说理
党报评论要追求“四度”
开门办评论 放大主流声音
好评论,拥有改变中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