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裁判文书网如何助力反腐调查报道?

陈良飞 常国水 《 新闻战线 》(

    反腐调查是新闻调查最难攻下的“高地”之一,而以裁判文书网为代表的司法信息公开网站正成为反腐调查可资利用的“富矿” , 可惜记者们对其挖掘还远远不够。澎湃新闻善用中国裁判文书网,完成了一篇又一篇材料翔实的反腐调查报道。

    裁判文书     反腐调查     新闻线索

    近年来,新闻学界和业界一致认为,国内媒体一线记者的新闻调查能力呈现下降趋势,反腐调查报道也不例外。

    中国裁判文书网的上线及各类裁判文书的上传,给新闻记者提供了不少调查线索和调查报道的突破口,也在相当程度上充实了调查类稿件的细节内容。对于调查类稿件中难度最大的高级别落马官员调查来说,各类判决书的上网不但极大丰富了其报道细节,甚至成为诸多反腐调查稿件成稿的最后一块“拼图”。事实上,除了中国裁判文书网之外,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公布的起诉书、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公布的减刑裁定书等各类司法文书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助力反腐调查报道。

    中国裁判文书网源源不断“喂料”

    2013年6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首批本院生效裁判文书50份。“此举标志着最高人民法院设立的中国裁判文书网正式开通。”①5年多来,中国裁判文书网为推动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给中国的反腐调查报道拓展出了一条“新路”。

    对于反腐调查报道实践而言,中国裁判文书网无疑为广大新闻工作者开辟了一个新的新闻线索库。截至今年8月20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共公布全国各级法院生效裁判文书5076余万篇,“文书数量每日新增5万余篇”。②广义地说,每一篇判决书都是一条新闻线索。由此可见,裁判文书网可谓是一个海量的线索库,它源源不断地为媒体和广大采编人员“喂料”。近年来,一些独家新闻报道的最初线索来源就是中国裁判文书网。

    澎湃新闻网今年8月21日刊发的报道《因女朋友与官员有染,安徽一商人敲诈涉事厅官100万获刑十年》就是从中国裁判文书网发掘的独家新闻,线索来源就是中国裁判文书网5月30日公开的《李建华敲诈勒索二审刑事裁定书》【(2018)皖16刑终209号】。

    上述裁判文书显示,安徽省亳州市一名退休厅官遭受与其多次发生性关系女子的男朋友三次敲诈勒索。因担心桃色事件公开会影响声誉,该官员先后两次按要求共转账48万元给上述男子。当第三次被敲诈索要52万元时,该退休厅官选择了向亳州市公安局报案,上述男子因犯敲诈勒索罪获刑十年。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法院一审认定,被告人李建华与涉事女子系非婚同居关系并生育一子。受害人徐某1系亳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九三学社原主委,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013年退休。③而李建华敲诈徐某1的原因是“2011年左右,徐某1与王某1通过网络漂流瓶认识,后多次发生性关系。2017年1月,徐某1与王某1的关系被李建华发现”。④对于媒体记者而言,这份判决书的“料”在于判决书清晰载明的徐某1的身份:“亳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九三学社原主委,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013年退休。”记者通过查询公开信息,不难发现“徐某1”即亳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徐景龙。

    区别于一般新闻线索来源,中国裁判文书网最大的特点就是公信力与权威性。每一份文书都是经法院发布且已经生效的司法文书,这是它天然的优势。在实际新闻操作中,这些权威信源,常常可以直接写入新闻报道中。此外,作为新闻线索来源,中国裁判文书网还有着内容翔实的特点。它不仅包含新闻所需的“5W+1H”,还有详细事实、多方陈述等大量新闻稿件所渴求的细节。这些特性也让中国裁判文书网成为新闻工作者眼中难得且宝贵的信源,对于更加敏感、谨慎的反腐调查报道,更是如此。调查记者所需注意的就是,法律语言一般比较枯燥,在具体行文时要将枯燥的法律语言转化为比较可读易懂的新闻语言。

    以澎湃新闻知名反腐报道栏目《打虎记》为例,在2014年该栏目开始发稿初期,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是其最主要的官方信息来源。随着贪腐官员的案件逐步进入审判阶段,新闻线索来源于中国裁判文书网的原创稿件在《打虎记》栏目中所占比例正在大幅度提高。

    作为权威的新闻源,在实际操作中,新闻采编人员常见的利用形式主要为两种:一种是单一性报道,就是依据单篇或多篇同一主题文书,采写某一主题稿件,这类形式在见诸媒体的报道中并不鲜见;另一种是分析性报道,就是通过梳理大量的同一主题文书,通过筛选、大数据分析,得出一定的结论,往往能够给人启迪,这样的新闻需要拥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掌握一定的分析方法。法制日报2017年12月21日推出的《12759份受贿案件一审裁判文书显示 超一半受贿发生于工程领域 专家认为压缩权力寻租空间亟须完善预防性立法》,就是对全国范围内以受贿罪为立案案由的12759份一审有效裁判文书进行梳理与分析,根据大数据分析的结果得出了“一半受贿发生于工程领域”⑤的结论,引人深思。

    中国裁判文书网帮助完成最后的“拼图”

    在新闻报道中,“5W+1H”是最基础的信息同时也是最关键的信息,然而,在涉及官方未正式发布案件的反腐调查报道中,媒体要求证“5W+1H”的准确性是一项难度系数颇高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挑战性。 

    在反腐新闻调查实践中,搜索、阅读裁判文书是一条求证关键信息的可行路径。不过,为保护公民隐私权,最高人民法院通过有关规定要求公开的裁判文书都必须进行相应的“技术处理”。这些“技术处理”包括隐去人物真实名字(保留姓),以某某替代,模糊具体的事发地点等等。这些关键信息的被处理会让很多记者的努力无功而返。

    当然,既然是技术处理,有时就会出现“漏网之鱼”,一些没有“技术处理”干净的裁判文书总会被敏感、勤奋的记者捕捉到关键信息,这些信息往往会成为一篇反腐调查报道的关键突破口。

    澎湃新闻网今年6月7日独家推出的《安徽省交通厅长妻子在家遭持枪劫走逾130万财物,案情披露》,就是其中的典型一例。⑥

    其实,这起案件发生在3年前。2015年4月28日,两名男子模仿轰动全国的“偷官女贼”事件,进入安徽省交通厅厅长施平家中,持枪对施平妻子韩剑辉实施抢劫,从施平家中共劫财物130余万元。案件发生后,在合肥乃至安徽,坊间传闻颇多,一些媒体试图采写出新闻稿件,但由于案发时间、地点、被劫金额等等关键信息均难以核实,最终没有媒体能成稿。这一轰动一时的刑事案件只是作为“小道消息”断续传播了3年多时间。

    时隔3年之后澎湃新闻推出这篇3000余字的详尽报道,得益于该案一名案犯的判决书的公布,这份没有“技术处理”干净的判决书“残留”了当事人的关键信息并披露了大量的案件细节。

    6月4日,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合肥中院”)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公布了《马剑抢劫一审刑事判决书》【(2018)皖01刑初12号】,以下简称“判决书”,马剑就是到施平家中抢劫的案犯之一。

    在这份公开的判决书中,法院对判决书做了大量“技术处理”,隐去了受害人的名字等关键信息。例如,判决书里绝大部分以施某、韩某替代了施平夫妇的真实姓名,但是,细心的记者在阅读这份判决书时还是发现“蛛丝马迹”,坐实了一些关键的信息。

    在判决书的“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部分的第二段,写明被告进入小区“埋伏在施平家门口消防通道处”,这是判决书唯一一处点出施平真实姓名的地方。很显然,该处是没有“技术处理”干净的结果。此外,判决书还写到了案犯在“交通厅盯施某”等等,道明了当事人的工作单位。⑦

    综合判决书里残留的交通厅、施平、瑞和苑(施平原工作单位团购房小区)等信息,记者完成了被抢劫家庭的身份信息拼图。而这个身份信息是该篇报道的关键信息之一,这份未“技术处理”干净的判决书也就成为成稿的关键所在。当然,澎湃新闻记者也对施平本人进行了采访,进一步夯实了新闻事实。

    一份处理得干干净净的裁判文书上,要完成人物身份信息的拼图,这看似一件很难完成的事儿,但其实只要记者多加分析,也并非难事。1月19日澎湃新闻网报道的《齐齐哈尔原书记杨信妻子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被判二缓二》稿件中,“齐齐哈尔原书记杨信”的关键信息就是记者通过裁判文书分析得出来的。

    《被告人李丽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刑事判决书》【(2015)东刑初字第124号】原文显示:“经审理查明,2005年7月,时任齐齐哈尔市拜泉县县长的周某某(另案处理)为了得到县委书记一职,送给时任齐齐哈尔市市委书记杨某(另案处理)30万元。杨某在提拔周某某为拜泉县县委书记未果后,将周某某提拔为齐齐哈尔市水务局局长。2007年4月,被告人李丽华(系杨某妻子)在明知该笔款系杨某犯罪所得的情况下,将该款用于在辽宁省大连市购买房产。”⑧

    这段文字显示,2005年7月,时任齐齐哈尔市拜泉县县长的周某某送给时任齐齐哈尔市市委书记杨某30万元,杨某系李丽华的丈夫。虽然文中杨某、周某某隐去了人物具体名字,但只要记者检索下2005年7月时任“拜泉县县长”“齐齐哈尔市市委书记”就能还原人物真实姓名,即时任拜泉县县长周维友、时任齐齐哈尔市市委书记杨信。也就是说,在某一个并未发生人事变动的具体时间段里,担任某个单位党政正职的人具有唯一性,不会有第二个人的可能。

    中国裁判文书网帮助丰满稿件的“血肉”

    党的十八以来,中央将正风反腐提到空前的高度,很多重量级贪腐官员应声落马,受众也对反腐报道有着空前的关注与好奇。在可控范围内“满足受众对贪腐事件的好奇和对贪腐主角的信息需求”⑨应是媒体反腐报道的应有之义。于新闻文本而言,大量细节的填充与描述也使稿件更加饱满,富有血肉,从而大大提高可读性与易读性。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媒体采编人员时常会面临一个尴尬的境地,那就是一方面受众不满足通报式的简单报道,对核心细节与信息极度渴求;另一方面媒体囿于有关部门缄默、当事人难以接近等诸多因素,很难提供更多关于贪腐案情的“干货”。

    裁判文书无疑是当前社会环境下为受众解渴的最佳“药方”。如上面所述,裁判文书具有内容翔实的特点,它的文本既有当事人基本信息、自我供述、证人证言、辩护人意见,又有检察机关的起诉意见、法院认定的犯罪事实等等,可谓是梗概、细节一应俱全,记者可以从判决书中找到想要的细节。

    前文所述的“亳州厅官被敲诈百万元”案件中,裁判文书中就翔实地呈现了案件的大量核心细节,比如:2011年左右,徐某1与王某1通过网络漂流瓶认识,后多次发生性关系;2017年1月,徐某1与王某1的关系被李建华发现;2017年1月12日至2017年10月11日,李建华多次发短信威胁、辱骂徐某1并声称公开二人关系、向纪委举报等以达到发泄情绪、要钱等目的;徐某1因害怕事情公开对自己名誉不利,于2017年1月24日通过张某账户转给李建华提供的王某1账户28万元⑩等等,这些细节依赖于裁判文书得以披露,同时被写入稿件中,大大增强了稿件的故事性与可读性。

    同样,澎湃新闻网2016年12月14日报道的《湖南“老虎”阳宝华境外受贿地:罗马、巴黎机场、约翰内斯堡》,记者通过梳理阳宝华第二大行贿人范燕的裁判文书,发现阳宝华接受请托,利用其职务上的便利,帮行贿人打招呼承揽工程,收受钱财,同时,发掘出“范燕分别在巴黎机场、罗马、南非约翰内斯堡、北京首都机场给予阳宝华共计美元5万元、欧元1.8万”等行贿细节,进而描摹出阳宝华的贪腐版图。

    (作者陈良飞系澎湃新闻时事新闻中心副总监兼政治新闻主编,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常国水系人民网安徽频道编辑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建  文

    注释:

    ①杨建文、陈东升:《人民法院网上公布裁判文书过程揭秘》,法制日报2014年1月8日。

    ②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访问量过百亿,大数据看中国裁判文书网有多牛》,http://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57982.html,2017年8月31日。

    ③④⑩中国裁判文书网:《李建华敲诈勒索二审刑事裁定书》,《安徽省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裁定书》【(2018)皖16刑终209号】,2018年5月30日。

    ⑤陈磊:《12759份受贿案件一审裁判文书显示 超一半受贿发生于工程领域 专家认为压缩权力寻租空间亟需完善预防性立法》,法制日报2017年12月21日。

    ⑥⑦程真:《安徽省交通厅长妻子在家遭持枪劫走逾130万财物,案情披露》,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78603,2018年6月7日。

    ⑧中国裁判文书网:《被告人李丽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刑事判决书》,《黑龙江省东宁市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2015)东刑初字第124号】,2017年11月20日。

    ⑨朱玟雅:《闭合空间里的专业彰显:反腐新闻的实践之维——以〈澎湃新闻·打虎记〉为例》,安徽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8年5月,第40页。

    宋江云:《湖南“老虎”阳宝华境外受贿地:罗马、巴黎机场、约翰内斯堡》,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80025,2016年12月14日。

极致传播时代,梨视频如何保持定力赢得发展?
中国裁判文书网如何助力反腐调查报道?
胶东在线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优势锻造
无人机助力摄影记者“标本式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