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数字阅读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载体

尹卫国 《 新闻战线 》(

    第四届(2018)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上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我国数字阅读用户已接近4亿人,其中青年阅读用户占比超7成;中年人群占比27.3%;老年人群占比1.2%,数字阅读市场规模达到152亿元。2017年数字阅读人数及电子读物市场规模都有明显增长。

    2016年数字阅读用户刚刚突破3亿人,短短一年增加近1亿用户,数字阅读市场规模由上年度的120亿增加到152亿。调查还显示,愿意为电子书付费的用户从2016年的60.3%上升到2017年的63.8%,其中愿意为单本电子书支付费用的平均金额为13.6元,比上年度的8.9元增长52.8%,说明广大读者已经开始接受电子阅读的有偿服务,这是一种观念的嬗变,非常有利于促进电子版权和广告产业链的发展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

    井喷的数字阅读正在成为全民阅读的主要形式,其经济效益也在快速增长。有观点认为,数字阅读是碎片化阅读,属快餐文化,不利于全面、准确、深入、深邃地理解与掌握传统文化,但在笔者看来,这有失偏颇。古人云:“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数字阅读与图书阅读并行不悖,各有千秋。纸书阅读是最原始、最传统的阅读方式,有利于全面、系统、原汁原味地学习掌握阅读内容,而且具有耐看性,有助于增强记忆。另从形式上讲,所谓读书,就要有一本书捧在手里,才能营造出“读”的氛围,这就如同品茶最好用紫砂壶和杯沏茶,方能进入佳境。但图书阅读受制于时间,需要有功夫静下心、坐下来慢慢读,这与当代社会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方式有些不适应。

    传统意义上的阅读主要是指文史类,当然需要一本书,而现代意义上的阅读内容非常广泛,外延大大扩展,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人文科技,各类信息,无所不包,这未必就要随身带着书。数字技术日新月异,智能手机的普及,为电子书的诞生及网络阅读提供了极大便利,数字阅读的最大优点是便捷,不拘束于大块时间的限制,人们上下班途中坐在公交车或地铁上,随时可以见缝插针打开手机浏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另外,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广泛运用于数字作品,包括热播剧经改编加入数字阅读平台,使数字阅读更有乐趣和吸引力。目前我国近4亿数字阅读用户中有2.8亿是青年,可见数字阅读对年轻人吸引力之大。

    数字阅读可能会带来某些“碎片化”现象,但碎片化或许只存在于经典文学方面,新闻信息等更新很快,基本不存在碎片化问题。如果说文学艺术方面有碎片化,也不是数字阅读本身的错,而是少数网络写手喜欢对传统经典进行断章取义的改写。

    应看到,数字阅读与图书阅读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两种阅读方式都有着自己庞大的读者群,呈现交叉态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电子书阅读队伍会不断壮大,纸书阅读作为传统文化也永远不会过时。让数字阅读与图书阅读在中华大地上呈燎原之势,经久不衰,关键要有好作品:一是要跟着时代的节拍,不断创作和推出精品力作;二要进一步繁荣网络文学,为中国4亿数字阅读者提供健康、文明、有价值的精神食粮;三是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改编要有敬畏之心,取其精华,避免碎片化。

数字阅读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载体
英雄岂能戏谑?
社交媒体治理需突破“囚徒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