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守正出奇 融合发力

——从陕西台实践看重大主题报道创新

● 徐小兰 兰金龙 戴丽英 《 新闻战线 》(

    架构融合传播模式,把重大主题报道做出声势;守正出奇,预判主题,及早发声;坚持融媒思维,与新媒体无间融合。陕西广播电视台在一次次实践中,逐渐构建起融媒体传播的新模式新机制,在全国性重大宣传战役中发出了陕西声音。

    在全国性的重大主题宣传战役中,相比于国家级传媒机构得天独厚的条件,省级广电媒体存在信息滞后、报道囿于地方资源等诸多困扰。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在创新报道理念、思路与方式中补齐短板,在融合传播中提升影响力,在联动传播中凸显个性、有力引导舆论就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党的十九大宣传报道中,陕西广播电视台在全国众多媒体中脱颖而出,新闻特写《梁家河里体会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实现中国梦》等多条报道获得了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以及陕西省委主要领导的肯定,高质量高水平地圆满完成了十九大报道任务。

    架构融合传播模式,把重大主题报道做出声势

    重大主题报道,政治性强,要求严格,规定动作多,时间急任务重。在报道实践中,零差错安全播出、保质保量地完成报道任务已属不易,要对重大主题报道实现创新,其难度系数与风险系数都较大,具体实施起来困难多。

    从陕西省十三次党代会首次练兵,到 2017年省两会以及全国两会报道的历练与检验,再到十九大盛会的报道,陕西台在实践中逐步构建起来的融媒体报道模式和机制发挥了巨大作用。

    陕西台融媒体报道模式的基本内容是:每逢重大宣传战役,成立特别报道指挥机构,举全台之力协同作战。指挥机构由主管新闻、技术和后勤服务的副台长共同坐镇指挥,平时分属各部门、各频道的记者、编辑、技术人员第一时间集结,打破部门归属壁垒,迅速整合为一体化报道团队。在严格遵守新闻纪律的前提下,按照“报道讲速度、解读有深度、形式抓创新、多屏呈互动”和移动优先原则安排每一项采编分发工作,实现“一次采集、多种产品、多媒体传播”格局,努力构建起立体多元融媒体报道的新局面。

    在这样的传播模式引领下,十九大报道中,陕西台三大专栏节目纵贯晚间重要时段:《十九大特别报道》准确报道会议相关议程,重在动态消息的及时传播;《十九大特别节目》每天30分钟,邀请代表和专家,更深一度解读报告精神,重在深度挖掘,抢占传播的第二落点,是全国省级台中为数不多的特别节目;《十九大时光》集中反映三秦百姓十八大以来的获得感、幸福感以及对十九大会议精神的反响,重在突出陕西特色,讲述陕西故事。特别报道组的全体记者、编辑围绕着这三档节目,统一调度一次性生产,产品在电视、广播、西部网、“陕西头条”、“青春直播”等全台二十多个平台终端同步分发,各展特色。

    这三大专栏任务不同,特色鲜明,互为补充,共为一体,联通了北京与陕西,实现了会内会外有效互动、理论高度与鲜活基层声音兼备,实现了大屏小屏全景无缝呈现十九大盛会的目标。在此基础上,陕西台更追求传播盛会的深度与特色。《十九大特别节目》就把重点放在了挖掘十九大的“吸睛点”上,突破地方媒体的局限,引进全国高端智力资源权威评述十九大的“关键点”,打出了重大新闻主题报道的“组合拳”,使陕西台的十九大报道整体呈现出了有规划、成系列、高品质的鲜明特点。

    守正出奇,预判主题及早发声,有力引领舆论导向

    在重大主题报道中,政治性是衡量报道优劣的最核心要素。陕西台在策划十九大报道方案时,首先要求所有报道团队人员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安全和播出安全意识,所有环节都要严把政治关。节目最终呈现出的所有事实、数字必须言之有据,能查明出处,特别是引用总书记的话、十九大报告的话,必须原文引用,决不牵强附会,移花接木。努力做到精准、精确、精当,严防失向、失准、失真。

    在确保节目导向正确的前提下,特别强调思想高度和舆论引导能力。在策划阶段,就明晰了一个基本报道理念:陕西台关于十九大报道整体策划方案的“主基调”应该是守正出奇。“守正”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舆论方向,传播主流价值观,“出奇”则在于创新报道理念与报道方式,把十九大精神既讲深讲透,又能讲活讲出彩,提升制造话题的能力,有效进行议程设置,引领全省受众关注十九大盛会,贯彻十九大精神,在融媒体传播中彰显主流媒体的影响力与传播力。

    但是,作为地方广电媒体,要做好“出奇”这篇大文章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权威消息来源、权威解读方面存在着天然的短板。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呢?唯有扎实系统地深入学习相关公开资料,以钉钉子精神为决胜报道做充足的思想理论准备。十九大报道启动之时,就要求策划人员对习近平总书记“7?26”讲话进行深入反复研读,这保证了最初的报道方案方向正确。进京后,全体报道人员又深入学习了十八届七中全会公报及十九大报告原文,在学习中补短板,在学习中找灵感成为这次报道成功最重要的方法论。

    在吃透十九大报告精神的基础上,结合以前做重大时政报道的经验,紧紧围绕大会主题主线,陕西台做到了及时预判主题,及早发声,有力引导了省内其他媒体舆论报道的导向。在大会前期,当其他媒体还在做程序性报道的时候,陕西台就率先总结和叫响了“新时代、新思想、新使命、新征程”这一主题,并在开幕消息、代表讨论、主题报道中不断强化。由于反应迅速、判断准确,比央媒发声还早,也引导了省内媒体及时跟进。在会中,陕西台率先在省内主流媒体中开设了《新时代 新思想 追赶超越新征程》栏目,重点关注了创新发展理念在陕西落地生根、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让代表们围绕报告既讲感受,也立足岗位谈落实,播出后引起较大反响。实践证明,陕西台的报道不仅比宣传部指令推出的早,关注的领域也完全契合大会宣传的要求。在大会闭幕前一天,《陕西新闻联播》推出了《新闻特写: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央视当天新闻联播的主题完全一致。正是有了前期的准确判断,陕西台十九大宣传报道成功地“领跑”了省内其他媒体的报道导向,壮大了宣传声势,共同谱写了十九大主题宣传的精彩“合唱曲”。

    坚持融媒思维,传播力大幅提升

    目前,媒体融合已经从简单“相加”开始向深度“相融”迈进,质效并重已经成为融合传播的题中之意。中央厨房、云平台闪亮登场,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介质发布已经成为融合传播的“标配”。但融媒不仅仅是传播技术的革命,传播渠道的多元拓展,更重要的是传播理念的迭代更新和传播流程的重组与再造,因此,坚持融媒思维,实现与新媒体无间融合就成了重大时政报道创新面临的关键点。如何把融媒思维贯穿在十九大报道中,陕西台重点在这几个方面发力:

    强化“后台”支撑,把采访资源应用到最大化,突出编辑的核心地位

    陕西台在十九大报道中构建起了由融媒体报道中心、技术支撑中心和公共服务中心共同组成的全媒体报道架构系统。融媒体报道中心的核心采编分发力量彻底打破介质界限,启动联动机制。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自采的节目,通过视频、图解、微博、公众号、H5等多种特色手段融合传播,按照移动优先,抢占传播第一落点的原则,所有电视新闻节目全部要二次加工成微视频、H5等,并在央视新闻移动网以及陕西台“青春直播”平台进行视频发布,十九大会议期间共加工适应网络和手机传播的微视频200多条,点击量超24万。

    由于能进入十九大主会场的持证记者只有4名,共享采访资源就显得极为重要。陕西台强化后台建设,构建起了一套较为有效的共享采访机制。电视新闻部出面将代表请到演播室,访谈过程中,广播音频即可编辑使用,西部网根据自己需求,在现场采集加工新媒体产品,民生新闻类栏目则可根据节目需要,对有关话题再追问,这样的报道方式对代表可以说“吃干榨尽”,省去反复邀请的麻烦,使采访的效用达到了最大化。

    融媒体时代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弱采强编”。据此,陕西台重新设置工作程序,前期专人采访拍摄,后期专攻剪辑,强化衔接,流水线作业,在素材库中,各种传播介质根据各自的特点采撷素材,着力在后期编辑的深加工上下工夫。《都市快报》是一档著名的民生类新闻栏目,此次只有一位记者跟团进京报道,尽管进入不了主会场,但通过采访记者的素材共享,再加上演播室对代表的追问采访,重点在后期编辑上下工夫,最终一人就完成了10期新闻报道,在“青春直播”客户端进行了5次推流直播。其中,《陕西多措并举 重拳出击整治雾霾》等报道以民生视角回应了民生关切,播出后成为西安市民街谈巷议的热点话题。

    遵循新媒体传播规律,找到新媒体传播的“引爆点”

    陕西台在十九大融媒传播中,充分契合新媒体传播特征,特别是对重大主题的报道,强调要深入挖掘移动传播中的“引爆点”,牢牢占据网络新闻传播和引导的制高点。“青春直播”“陕西头条”客户端全天候按时间轴汇集十九大权威图文报道,滚动更新,营造全天在线的新媒体舆论场;西部网“陕西头条”首次推出了每天一期的《十九大融媒体特刊》,以H5手机画报形式,用“短平快”的移动互联网思维,整合精编,用微新闻、金言金句、十秒微视频、图解等手段,让网友每天花一分钟时间,了解十九大陕西代表团重要活动,展示代表履职风采,学习解读十九大报告,成为西部网和“陕西头条”的“朋友圈”产品。在《陕西精彩?中国力量》和《美丽中国?三秦多娇》 两个板块中,用自拍和航拍的形式反映金秋十月醉美三秦。在秀美的风光航拍中,有明确寓意,和每天特别节目主题吻合。十九大开幕当天,航拍专门选取了延安的主题,十九大闭幕选用了华山日出、秦岭云雾、延安宝塔山等,用极富寓意的镜头来揭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领航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唯美的、富有深刻寓意的镜头语言,再辅以恢弘大气的配乐,对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艺术阐释,牢牢抓住了新媒体受众的兴趣点,使这两个板块成为“陕西头条”等移动客户端上的爆款产品,引得受众纷纷点击转发。

    “融”各方资源,以深加工创造独特内容价值

    融媒思维强调在互联网平台上有效整合资源的能力。在信息同质过剩的迷雾中,专业的新闻生产者应在聚合各方信息基础上,通过甄别比较分析,吸收已传播信息的合理成分,最终输出具有比较优势、独特价值的信息,以凸显主流媒体的专业性和引领舆论的能力。陕西台十九大报道中,资源融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台内资源的“融”。陕西台利用中央厨房,集中前后方资源,创立了北京前方报道部与陕西台西安本部、11个记者站及各地市台的联动协同机制,陕西各界群众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的热烈气氛、干部群众真抓实干创佳绩的精神风貌得以展现,大量精彩的陕西本土内容被央视《新闻联播》选用,在全国平台上有力地宣传了陕西。

    二是与中央级媒体的“融”。特别节目《媒体重点看》,主要集纳了人民日报社论、新华社时评以及央视等权威媒体的报道,为我所用,拓展了节目视野。

    三是与各方社会资源的“融”。北京演播室邀请清华大学、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等权威学术机构的著名专家深度解读十九大报告,使节目站位高的同时又确保了解读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在融合资源的基础上,陕西台还特别强调差异化传播和信息再加工、深加工能力的提升。《十九大特别节目》每天播出时间较晚,在时效性上已经没有竞争力,陕西台实施差异化定位,要求该专栏成为全天陕西台乃至央媒关于十九大报道的集大成者,在综合归纳所有信息线索之后实现再度创新,使重大时政新闻的传播实现增值。比如《十九大时光》第一期聚焦的是首次开设的党代表通道,陕西代表薛莹成为首批走上党代表通道的代表。一天下来,各家媒体报道非常多了,陕西台在重点分析央视等各家媒体报道的角度和重点后,决定派记者专访薛莹,以《十九大代表薛莹:“党代表通道”上的“陕西好声音”》为题,重点报道她走上党代表通道的感受和社会反响,用她的眼睛来观察中国共产党的自信和开放。由于这次专访的信息量已经大大超出观众上午所掌握的内容,且传播视角新颖立体多元,节目播出后很多观众反映在薛莹身上不仅看到了工匠精神的可贵,更强烈地感受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自信从容与宽广视野。众多媒体和自媒体转载,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对广电媒体自身传播力的提升意义重大。随着新媒体传播理念与技术的发展,重大主题报道的融合传播进入新阶段。陕西广播电视台集全台之力,在一次次重大主题报道中历练队伍,逐步构建起了融媒体传播的新模式新机制,在全国性的重大宣传战役中发出了陕西声音,在融合传播中提升了话语能力,拓展了传播空间。

    (作者单位:陕西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杨芳秀

认真践行“三个坚持”,努力实现“三个更强”
守正出奇 融合发力
“造厨房”只是媒体深融的第一步
唱响地方舆论引导“新强音”
“三点一线”彰显地方党报凝聚力
全媒体时代编导者要慎用剪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