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共谋融合发展 弘扬中华文化

——第八届海峡媒体峰会综述

● 本刊记者 杨芳秀 蔡 勇 《 新闻战线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媒体如何发扬光大?融合发展复杂艰辛,媒体如何进一步深化推进?

    花样漳州,生态之城。2017年12月6日至10日,第八届海峡媒体峰会在福建漳州召开。海峡两岸数十家媒体的高层及传媒学者围绕“融媒时代,两岸媒体弘扬中华文化共谋发展”这一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就如何讲好两岸故事,携手弘扬中华文化;进一步融合创新,促进两岸媒体转型升级等话题献计献策。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进入融合加速发展阶段,两岸媒体在新闻报道、事业拓展、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合作潜力、发展空间很大,应进一步加强两岸媒体交流交往、协同创新,讲好两岸故事,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做出贡献。

    弘扬中华文化,体现两岸媒体责任担当

    2017年适逢两岸交流30周年。30年来,新闻人勇当两岸交流的急先锋。无论两岸关系如何发展,新闻界始终相向而行,致力于及时广泛沟通两岸,在增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促进各领域交流合作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由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发起并携手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联合报系举办的海峡媒体峰会,也在两岸交流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有着共同的文化渊源。与会代表纷纷表示,两岸媒体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责无旁贷,要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深化交流合作,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文化认同和民心相通。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群英认为,本届峰会以“融媒时代,两岸媒体弘扬中华文化共谋发展”为主题,体现了两岸媒体人将中华文化视为共同宝贵财富的责任意识与共同振兴中华文化的责任担当。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季星星表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根”,共同的“源”。媒体既是文化载体也是传播者,弘扬中华文化是两岸媒体的共同责任。

    “繁荣中华文化是媒体交流与合作的基点和内核。”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张宗云说,两岸媒体要因应融媒时代的传播新态势,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作为媒体合作与联动的重要内容,把文化创新与媒体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结合起来,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传媒产业优势,增强两岸传媒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拓展互利共赢的空间。 

    两岸媒体如何在弘扬中华文化上着力?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谢国明提出三点建议:用真实的力量弘扬中华文化,以自信提升公信;用开放的胸襟交流中华文化,以包容实现增容;用创新的能量加持中华文化,用迭代赢得后代。季星星认为,在融合发展中更好弘扬中华文化需要做到三个方面:一是促进心灵契合;二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三是讲好两岸故事。

    通过媒体搭台的方式助推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峰会的影响已超过新闻交流本身。国台办新闻局局长马晓光表示,在两岸关系复杂的形势下,两岸媒体人要以中华民族共同利益为方向,更加及时客观地传播两岸资讯,增进两岸同胞的了解;多报道两岸同胞交流合作的感人故事,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做强做大中华民族的话语权;多阐述“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和两岸命运共同体的道理,为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漳州市委书记檀云坤表示,这次海峡媒体峰会选择在漳州,具有特殊的意义:2300万台湾同胞,有1000万祖籍在漳州,漳州与台湾有着特殊的血脉、亲情关系,大家讲的是一样的闽南话,唱的是一样的歌仔戏,吃的是一样的五香卷和蚵仔煎。两岸媒体共谋中华文化发展,共筑心灵契合,必将助力漳台交流合作、共筑两岸民生福祉。

    福建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蔡小伟表示,两岸媒体要坚持初衷,共同培育好、打造好、运用好海峡媒体峰会这个品牌,使它成为三个平台:先行先试的平台,在探索和推动两岸传媒业界合作机制创新方面提供有益经验;推进两岸文化产业深度融合的平台,在新的传播格局下共同探讨和推动媒体深度融合、产业深度合作,实现两岸媒体转型升级;促进文化认同和民心相通的平台,通过联系互动和全媒体报道,深化两岸人民对两岸命运共同体的认知和理解。

    探求机制改革,融媒建设相互借力

    目前,两岸甚至全球媒体,都面临着新媒体的冲击。第八届海峡媒体峰会上,“融媒体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成了高频词,两岸媒体结合各自经验开出“药方”,希望对症下药,为传统媒体的困境找出路。

    台湾联合报系社长项国宁说,媒体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各家冷暖自知。两岸媒体虽在环境和结构上有些不同,但也有很多相同的方面,交流应对经验、体验,峰会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随着融合实践的推进,媒体融合开始进入深度融合阶段。面对这一现状,福建日报社总编辑梁建平指出,深化媒体融合发展需要实现“三个重新定位”:重新定位传播平台,集中力量统一打造;重新定位采编播,着力打造新的内容生产线;重新定位媒体属性,为加强传播手段建设创造良好环境。他说,留给纸媒的时间已经很少,要下大决心出大气力求大突破。

    传统媒体如何以体制机制创新推进融媒体建设?从西北远道而来的兵团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王瀚林,给出了自己的观察:激励人才,从制度上规范劳动报酬;推进融合要有统一的策划,包括选题和选人;采编上整合,不管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记者,都该是全媒体记者;在传播上下功夫,要做好二次、三次传播,发挥传统媒体的长处+新媒体的长处,强强联合。

    台湾联合报事业处影音部运营长方仰忠则从跨部门、跨地域的角度,给融媒时代的传统媒体转型提供了一种备选方案。他以联合报系为例,首先是空间的改变,设置中央编辑台;其次是组织的改变,早上8点的早会,以前只有晚报的人在开,现在做新媒体的同事也在一起开。“把内容生产和平台经营的合力发挥了出来。用最适合的方法做适合的事。”方仰忠指出,传统媒体要学会运用各种不同传播形式、载体和渠道。

    传统媒体未来要变成什么样?旺旺中时媒体集团公共事务处处长刘善群认为,答案是必须成为智能的数据公司。媒体的数据库就是最好的数据源,问题是如何将数据变现。刘善群强调,2020年就将进入5G时代,只有将数据智能化,传统媒体才有优势。传统媒体应尝试“人机融合”创新。未来媒体人的价值,应该体现在更高维度的创造性生产和创意发掘上。两岸媒体应整合资源共建数据库生态圈,发挥“智能创新”合力,使数据资源成为下一个“金矿”。漳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闽南日报社社长陈惠贞在详述闽南日报社媒体融合的具体做法后,用生动案例肯定了在加速融合阶段,媒体建立大数据中心的必要性。

    多元经营和媒体融合起步较早的河南日报,今年刚刚升级“中央厨房”,着力打造新型融媒体集团。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王俊本表示,希望通过新闻信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真正实现媒体融合由相加到相融。

    融合背景下,如何实现媒体间的协同合作?张宗云指出,以拓展新媒体合作联动空间作为媒体交流的前景,推动新媒体的合作与联动,力争创建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力争从品牌融合走向产业融合;以深化传播手段创新作为媒体交流的重要抓手,围绕技术升级、平台拓展、内容创新和管理体制等方面,推动双方实现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及融合发展。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甘毅通过“广西云”融媒体生态系统的建设与探索实践,悟出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的基础链接,主流媒体需要建设与受众联系广泛而牢固的链接平台的道理。他建议,区域媒体应携手开发“一带一路”新闻富矿,广西打“东盟牌”,福建打“两岸牌”,可以形成品牌叠加和融合,让两岸媒体协同合作。

    听完大陆媒体的经验介绍,台湾导报社长林文雄深有感触地说,近年来,大陆媒体发展速度很快,在新媒体技术方面取得了不少实效,台湾媒体应该多向大陆媒体取经。今后,希望两岸媒体多交流多合作,凝聚力量、互通有无,探寻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深化手段创新,讲好两岸交流故事 

    以大数据、智能化、移动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使媒体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以社交网络、自媒体、新闻客户端、算法推送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推动传统媒体走向新生。与会代表表示,新媒体时代不仅为传统媒体提供了转型的可能,也为讲好两岸故事、增进中华文化认同,提供了新的机遇和课题。

    项国宁认为,两岸媒体要用全新的思维和方法来阐述中华文化故事,让年轻人知道中华文化精髓和意义。台湾中国时报、旺报总编辑王绰中说,增进两岸互信和了解,媒体人有责任。“两岸媒体要唱好合作双赢的主旋律,要用新手段说出两岸共同交流的生动故事。”

    虽然传统媒体都面临转型压力,但嘉宾们强调,不能只追求短平快的流量效应,应该借新媒体的“年轻”属性,融合新技术新平台,争取年轻人的认可,融化两岸的心灵隔阂,增进两岸认同。方仰忠表示,融媒时代,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要说好故事,因为初心与读者不可辜负。如果按照流量来区分“好”与“坏”,那么宠物、美食绝对是热门议题。“虽然流量最重要,但联合报从来没忘记过责任。”他介绍,联合报系2011年就成立了“愿景工程”项目部,通过重要的专题报道,给台湾社会传递正能量。

    台湾《卓越》杂志董事长丁雯洲也认为,长期的媒体实践证明,任何时候都是“内容为王”。传统媒体身上的“传统”二字,包含着专业内容的珍贵价值。而专业内容需要专业人才,因此《卓越》杂志在积极与新媒体联动的同时,仍然坚持培养好人才。

    面对新的传播生态,媒体必须改变话语方式。台湾《指传媒》社长游胜钧认为,传统媒体需要做出四大改变:讲述者的改变:改变以前单一的记者角度,大量培养年轻人去讲故事、做报道,因为“年轻人才懂年轻人”;语言的改变:要学会像人工智能那样去思考;素材的改变:以往的新闻以文字图片为主,但是文字有没有加入关键字、图片有没有提供索引功能,决定了受众能否快速做延伸;发布渠道的改变:网络平台的运行规则要求新闻产品进行场景设置,从而促进商业价值的产生。

    方仰忠说,媒体语言的转变其实是一个自我“洗脑”的过程。“以前媒体人讨论的是文字、版面,而现在说的是点击率、分享数、触及率和影响人数等等。”联合报系的报道形式已拓展到视频、语音、美术和程序设计,为的是通过不同元素和平台的融合,去找到更多的潜在使用者。在此过程中,更多更新的运营方式也都得以实现。

    如何与年轻人对话,讲述他们听得懂的两岸故事?台湾中国时报副总编辑黄树德认为,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最终要落在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上。但在新媒体时代,要争取年轻人的认同,绝非易事。因此,两岸媒体要讲年轻人听得懂的话,比如,文学大师林语堂在漳州和台北都有故居,但现在的台湾年轻人可能不知道林语堂是谁,因此,可以顺应新媒体思维,从作品出发进行新的尝试,如挖掘林语堂作为幽默大师的文学素材,“这样或许能拉近台湾年轻人与传统文化的心理距离”。

    在台湾岛内,有许多媒体常年致力于弘扬中华文化。台湾人间福报业务部广告副理李照子介绍,在新媒体环境下,人间福报也在探索着融媒体发展之路,致力于发挥媒体力量,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人间福报创立的“星云真善美传播奖”,近两百位获奖者中不乏两岸年轻人,他们都是增进中华文化认同的践行者。两岸媒体人表示,丰富手段讲好两岸故事,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任重道远。

    福建日报副总编辑潘贤强说,8年来,两岸三家主流媒体作为共同主办方,约定让峰会成为在大陆和台湾轮流举办的两岸媒体交流平台。在共商“媒事”之后,每届峰会都组织与会媒体深入到两岸各地零距离采访,面对面交流。跨海峡、互动式的多媒体报道,使峰会成为讲好两岸故事的重要窗口,担当起两岸民众相互了解、深度沟通的桥梁与纽带。

共谋融合发展 弘扬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