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缔造新中国的历史盛会

——回忆采访首届政协会议及开国大典

● 季 音 《 新闻战线 》(

    在记者生涯中,难以忘怀的是1949年9月下旬,作为南京《新华日报》特派记者,我参加了新中国诞生的历史盛会——首届人民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的采访。从9月21日开幕,到10月1日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恰好是11天。这是翻天覆地的11天,也是震撼全世界的11天。68年过去了,回忆往事,仍历历在目。

    人民政协第一天

    9月18日深夜,我带了译电员小刘从南京下关渡江,在浦口搭平沪列车北上。那时,铁路交通刚刚恢复,一切从简,没有卧铺,我俩坐的是硬席座位,列车整整奔驰了两天两夜,才到达北平(如今的北京)。尽管旅途不顺畅,但我们第一次坐上人民自己的列车,又是去参加这千载难逢的历史盛会,十分兴奋。

    到达北平后,即去人民政协会议秘书处报到。大会工作人员十分热情,把我们安排到前门外西河沿的一间旅馆住下,和我同房间的是浙江日报记者于冠西。前来参加大会采访的记者有数十人,包下了西河沿的两家旅馆。当时大西南和华南还没有完全解放,因此没有那些地方的记者。

    9月21日是首届人民政协会议的第一天。中午,我换了套整洁的衣服,来到中南海。此时,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们也纷纷走向大会会场怀仁堂,门口的乐队奏着欢快的乐曲,周围的气氛庄严而热烈。走过一段红旗夹道、宫灯高悬的路,就到了怀仁堂正门——垂花门,从这里进去便是会场。

    会场上人声鼎沸,到处洋溢着团聚的欢欣。代表们情绪热烈而亢奋,这里握手,那里拥抱,有些代表显然是遇到了久别的老战友,竟激动地抱成一团。

    晚上6时50分,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毛主席缓步走进会场,不住地挥手向人群致敬,然后走到中共代表第一号的席位上。这次政协会议代表共662人,代表席以一个半圆形环绕着主席台。

    没几分钟,掌声又响起,走来的是朱德总司令,他坐到中共代表席第二号。接着走过来的是刘少奇同志,后面是提着小皮包、穿着黑旗袍的宋庆龄先生,张澜先生……

    7时整,毛主席走上主席台,宣布首届人民政协会议开幕。令人惊叹的是,会场外竟下起了滂沱大雨,一时间雷声隆隆、电光闪烁、暴雨如注,雷雨声和礼炮声交响成一片,组成了庆贺新中国诞生的交响曲。

    神奇的是,到宣读开幕词时,竟然云收雨停,满天星斗,天地间顿时无比清爽。毛主席庄严地宣布:“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1/4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毛主席的话,引起了全场一阵又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伟大首都的诞生

    在以后的几天里,人民政协会议有时是分组讨论,有时则召开全体会议。讨论的都是国家大事,“共同纲领”是讨论的重点,其他如首都的确定,国歌、国旗、国徽等等的选择,也都是讨论的热点。人民政协对所有有关建国的大事,一概采取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态度。大会秘书处同志告诉我,在几个月前,他们就向海内外人士发出了征求意见的信件,希望一切爱国人士发挥自身聪明才智,提供新的国歌、国旗、国徽作品。信件发出后,海内外反响热烈,许多爱国华侨寄来了精心设计的各类作品。大会筹备处共收到国旗图案2992件,国徽图案900幅,国歌曲6332首,国歌词692首。为了慎重挑选这些人们费心制成的作品,大会筹备处聘请徐悲鸿、梁思成、艾青、马思聪、吕骥、贺绿汀、姚锦新等著名专家做顾问,精选这些作品,提出初步意见,供大会代表讨论。

    会议期间,大会在北京饭店开辟了一间“选阅室”,广泛征求代表们的意见。我也参观了这间“选阅室”,果然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许多国旗的设计极有特色,有的国旗图案突出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有的突出珠穆朗玛峰……

    在分组讨论期间,我或者旁听,或者是抓紧时间采访代表。先后采访了解放军琼崖纵队副司令员马白山等人,写了几篇访问记。有一次我到一个分组旁听,代表们正在热烈地讨论首都的选址问题,先是一致否定了南京,认为南京是国民党政府的首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缩影,决不可取。有的代表主张设在武汉,认为武汉地处中原,是中国的中心。有的主张设在哈尔滨,那里靠近苏联老大哥。还有的代表主张设在西安,那里是中国的古都。但更多的代表主张建都北平,并恢复称为北京。

    9月27日下午,人民政协会议的第七天,召开了全体代表大会。这一天是不平凡的一天,缔造新中国的千秋大业迈出了重要一步: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决定定都北平,改名为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公元纪年,不再用“中华民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国旗选定为五星红旗,象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

    时钟指向晚上十点钟,大会主席周恩来大步走向主席台,以洪亮、坚定的声音,庄严地宣布:“从现在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于北京!”全场600多名代表起立,以雷鸣般的掌声,迎接这个神圣时刻的到来:从1949年9月27日晚上10点开始,北京将屹立于全世界。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首届人民政协会议闭幕式前,有一项重要活动: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

    我提前来到天安门广场采访。这时天色已黄昏,广场是红旗的海洋,灯光在夜空里绣出了天安门的轮廓。在平坦的广场上,已竖起高达22公尺的白色旗杆,准备开国大典时升起第一面五星国旗。不久,代表们也列队来到广场。

    周恩来同志是走在队伍最前面的人。他一到广场,就在准备竖碑的地方察看地形。接着毛主席和朱总司令也来了,在准备竖碑的地方,几个人聚在一起。纪念碑还未刻好,这里只是先埋下一块基石,今天要举行的就是奠基典礼。

    汽车陆续驶进广场,前来的代表们越来越多,几个青年代表搀扶着83岁的华侨代表司徒美堂先生,两个女服务员搀着何香凝先生最后走进广场。天越来越黑,天安门附近也显得更加光芒四射。毛主席看到时候已不早,代表们也已经站好了队列,就转身大声说:“首席代表站到前面来!”

    朱德总司令、贺龙将军、刘伯承将军、陈毅将军、罗荣桓将军……都闻声走过来,排成了一列,毛主席自己站到队列的第一个。

    周恩来同志大声宣布:“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开始!”

    于是,乐队先奏起了国歌,又奏起了哀乐,大家脱下帽子,以毛主席为首的全体政协代表,怀着沉重的心情,默默地低下头。天安门广场沉默了,整个北京城沉默了,只有低沉的哀乐在天空中回响…… “吃水不忘挖井人”,中国人民忘不了为争取今天的胜利,在昨天和前天悲壮地倒下去的无数兄弟,他们就是为了今天的胜利,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我们铺平了前进的道路,我们是踏着先烈开辟的道路走过来的……

    乐声中止,毛主席抬起头来,沉重地缓步走到扩音器前,宣读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接着,毛主席静静地走到纪念碑基石前,挖起一锹土,培到基石边上,朱总司令紧随在后,后边是几位将军,政协代表,一个接着一个前去培土,乐队继续奏着深沉的乐章,整个北京城沉浸在悼念先烈们的哀思中……

    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这个日子将永远记载在人类历史上。

    这天,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正式宣布首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9月30日晚,人民政协召开了最后一次会议,会上一致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与副主席,主席是毛泽东,副主席是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大会一致通过选举产生了56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全场以最热烈的掌声,庆贺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欢呼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全国人民的大团结。

    10月1日下午两点,召开了第一次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会议,全体委员宣誓就职。三点,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委员就位。

    天安门广场上红旗如林,人群似汹涌的大海,几十万群众为亲临开国大典而无比兴奋。

    大会开始,毛主席走上去按动电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沿着22米高的白色旗杆,在如潮的欢呼声中升到高空,迎风飞舞。

    随即,毛主席庄严宣告:“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决议,接着郑重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毛主席的话,又引来了广场上几十万群众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

    阅兵开始了。朱德总司令和聂荣臻将军坐着吉普车驶出天安门。在阅兵指挥官聂荣臻将军的车后面,跟着浩浩荡荡的人民解放军各式兵种的队伍,一队队走过天安门检阅台,有陆军、人民海军、坦克兵团、装甲车兵团、各式炮兵,有的战车上高举着“功臣号”等字样的旗帜,表明他们曾是著名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等战役的立功者。不一会儿,天空机声大作,主席台上的人一齐欢呼起来,毛主席和周围人高兴地向天上挥手,原来新中国年轻的人民空军已飞临上空,三架一小队,一队又一队地飞过天安门上空,天上的飞机声和地上的坦克车声隆隆地响成一片…… 

    在人民解放军行列后边的,是30万人的群众游行队伍,如森林般的旗帜,花的海洋,数十万人高呼:“庆祝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入夜,放起了烟花,灿烂的火花照亮了北京城,北京人民度过了一个狂欢的不眠之夜。

    11天的采访活动结束了。这是十分忙碌的11天,也是毕生难忘的11天。在怀仁堂会场上,我听到陈毅司令员说:“能参加这次盛会真是不虚此生。”他的这句话,说出了与会者的心声。    

    (作者系人民日报社离休干部)     

    责任编辑:郭潇颖                                   

缔造新中国的历史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