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增量、变量与常量:传统党报党代会报道的嬗变

——以解放日报十九大报道为例

● 朱珉迕 《 新闻战线 》(

    根据一般理解,时政新闻报道总体来说是不怎么“新媒体”的,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盛行时,一板一眼地阐述时政话题,总不如“咪蒙”们来得畅快,受众规模自然亦不可能等量齐观。党代会报道,更是“严肃中的严肃”,与新媒体的嫁接,不可谓不难。

    但互联网的趋势已不可逆,传统媒体不能再置之度外、独善其身——即便是真的做到了“独善”。“将互联网作为舆论主阵地”,已是不可回避的要求。也正因此,时政报道的“互联网化”已成为大势所趋;党代会、两会这样的重大时政报道,亦被明确赋予探索新媒体传播之道的要求。与之相应,各种“新媒体产品”在党报全面铺开,从全国两会到各地党代会再到十九大,“互联网化”的量产已然可观。

    同时,在党代会这样的特殊重大任务中,党报本身承担的使命——宣传党的主张、传递权威声音、进行深度解析等,不会有丝毫减少,只会不断增加。也就是说,在“互联网化”的同时,党报仍须坚守传统的核心任务。而将这种核心任务与互联网化尝试相融合,以此真正用“主流声音”进军“主流阵地”、影响“主流人群”,就是留给党报的最大考验。

    在全国党报中,解放日报率先探索“深度融合、整体转型”,全员打造“上观新闻”平台,同时着力将解放日报办成精品党报,近两年来成为媒体改革的典型代表之一。作为上海市委机关报,探索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党报的时政报道路径,正是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最核心的工作之一,而党的十九大这一重大战役,就是对这种探索的一次检验。十九大报道是一年来报社工作重点,一个明显的感觉是,探索这条路径,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细加把握。这三方面,亦是把握新媒体环境下报道“转型”的三个关键维度——增量、变量、常量。

    形式增量与实质增量

    在新媒体产品方面的增量,是近年尤其是今年全国媒体重大时政报道中的最大特点。据不完全统计,十九大期间,上海各大媒体推出的新媒体产品逾10款,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也推出两款交互式的重点新媒体产品,另有H5、视频、手绘等产品多种;如果算上迎接十九大的内容,各类新媒体产品就更为量多面广。“在新媒体产品上有所创新”,是十九大报道启动伊始就确立的指导思想,并直接催生产品增量。

    一是特别设计的融媒体产品,强调交互性。十九大开幕当天,上观新闻推出《H5 | 这一刻,还记得你的入党介绍人吗?》,闭幕之际又推出《为你定制入党纪念海报!还记得吗,入党那年发生了什么大事?》。两个产品均以“入党记忆”为核心创意,分别采取用户回忆入党介绍人、入党年份的方式,生成相关产品供用户在社交媒体分享,既具有良好的互动性,又契合党代会尤其是十九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系对严肃政治题材的一次个人化、生活化的演绎。

    二是传统产品附加融媒体产品,强调多样性。从迎接十九大报道开始,包括《习近平在上海》重头报道、解放日报迎十九大特刊,到十九大期间的报告解读、党章修正案解读,再到十九大后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在传统报道之外附加H5等融媒体产品,已经成为一种标配,相关产品达20余个。这种以报道为核心的增量,对传统报道起到了数字化、视觉化的作用,系“新媒体化”的通行尝试。

    三是传统报道本身的增量,即以“互联网时间”来重新定义报道的时效与节奏,完全打破报纸的周期。这是最基本的增量,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增量。十九大报道相比于十八大以前的党代会报道,最大区别就在于党报新媒体的出现,这意味着党报原先以日计的生产周期,改变成了以秒计、24小时不间断的周期。时间的变化,意味着报道容量的变化。作为上海代表团的随团媒体,十九大期间,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从代表团出发开始,就多次对上海代表团活动和代表言论进行实时直播发布,尤其是代表团开放讨论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接受中外媒体提问,在上观平台进行了实时直播。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而在今天恰恰成为越来越惯常的“标配”。

    上述这些产品增量,均可以被概括为“形式增量”。对传统媒体而言,这充分佐证了疆域的延伸,亦是大势所趋。但另一方面,形式增量,并不只是媒体改革的全部目的。这些增量,是否真的是媒体需要投入的增量,更关键的,是否真的是新媒体受众需要的增量?这是在创造形式增量时,需要始终考虑甚至警惕的问题。就时政报道而言,受众——用户——最关注的,除了使用体验方面的增量,更是实质的内容增量,即通过使用媒体提供的产品,我能得到多少关键的时政信息,包括独家分析、解释、评论。

    另外,用户的参与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身份认同,亦极为关键——在互联网思维下,用户在新闻生产过程中应当是一个相对平等的参与者,而不再是信息和意见的被动接受者,后者是媒体“互联网化”所特别需要突破的。就党代会报道而言,留下的第一条启示亦是如此。我们拿出了足够的形式增量,更需要足够的实质增量。新媒体产品需要给用户提供独一无二的体验,并提供具有特殊价值的信息,使党报品牌的影响力增值。

    表达变量与思维变量

    “新媒体”与“旧媒体”的直观区别,体现于表达——从一篇稿件的不同写法、标题的不同制法以及篇章布局、遣词造句的不同做法,就很容易判断其属于“新”还是“旧”。

    这固然不错,但对于表达变量,亦需要全面理解,尤其是明确其根源。寻求“表达创新”,并不是“为创新而创新”,它的驱动力在于,一种传统老旧程式化的新闻语态,已经不适应互联网时代掌握了更多“信息民主权”的受众的使用习惯——当人们有更多的选择时,一定不会选择那些最陈腐、刻板且无甚意义的东西。但与其说这种改变是由互联网带来的,不如说是新闻业本身的变化带来的——当官方媒体不再具有传播垄断权的时候,寻求表达变化就成为内在的需要,而互联网的出现显然加速了这样的需求。而变化背后,是一种思维的变化——从单向的垄断信息提供者思维,转向复合的兼具专业立场和需求导向的思维,并要在专业立场和用户需求中找到契合点。这个契合点,正是新闻的本义所在。

    对党代会报道而言,由于其政治性、专业性远强于日常报道,表达创新的空间和尺度相对其他领域来说要小得多,但这恰是记者编辑努力突破的方向。十九大期间,前方报道团队每天采写的深度报道产品,就在新媒体上着力谋求表达突破。最典型的,就是标题创新。

    标题,是新媒体表达中最显要、最受关注的部分,新媒体时代一个好标题对作品传播力的影响和决定性意义,远超报纸时代。但党报新闻工作者必须深谙,出挑的标题不等于故弄玄虚的“标题党”。严肃报道要以标题制胜,不仅仅在于使用了新媒体标题党的通用模式,比如“前置感叹句”,比如颇具故弄玄虚色彩的“原来是”“这些”等用词——这些当然是有用的策略,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标题(以及内容)给用户传递了什么。

    此次十九大报道,有多篇稿件在上观平台取得了“10万+”的阅读量,这颇出乎我们预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两篇:《一位党的十一大代表给十九大写了一封信》《十九大特别报道(3)|走出人民大会堂,上海这位区委书记连夜写了一首歌》。前者是十九大会场内的现场特写,后者是对十九大相关主题的系列深度报道之一,均是传统党报会议新闻的标准题材。但这些很容易落入俗套、陷入套话的稿件,我们却并未以套路对之。相反,我们特别注意挖掘会场内的点滴细节,让细节说话,用故事来传递十九大的特殊意义,真实而深切地体现了党员对十九大的感情和信心,非常契合党报传统的报道需求,又具有大众喜闻乐见的戏剧性,用作标题,传播力十分可观。

    显然,这种标题创新,并非“标题党”,其背后颇有深意。我们一再体会到,支撑一个“爆款标题”背后的,是有用的信息,有价值的新闻,即所谓“干货”。找出“干货”,其实是表达变量背后的思维变量——尽管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它是很基础的事情,却又是一个短板。而党报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改革突破,就是要突破这一方面的问题。同样的道理,还适用于看待新闻表达中的新语态,如“卖萌”——“党报卖萌”,是近年来的一个普遍现象,各地党代会的新媒体报道中,亦不时见到“卖萌”语态,比如动辄自称“小编”,比如在稿件中加入反问句,比如大量采用主观评价语(比如“萌萌哒”“棒棒哒”),更比如对领导人进行人格化呈现(人格化的标志就是“萌”)。敢于尝试,当然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 “卖萌”应当以思维方式的转变为前提,而不是为卖萌而卖萌。用户是否喜欢这样?是否需要这些?这是“卖萌”之前——也是作任何表达创新之前都需要深思的问题。

    价值常量与专业常量

    通过前面的讨论可以发现,决定增量和变量价值的,其实是某些常量。就党代会这样的时政报道而言,这种常量就是媒体所秉持的价值取向和专业水准——基于这些常量的增量和变量,往往是具有创新和突破价值的;反之,为增而增、为变而变的结果,则可能落入形式主义的窠臼。

    寻求价值常量和专业常量,在今天并不容易,却更需努力。某种程度上,它是机构媒体谋求生存的救命稻草——互联网环境下,传播的垄断权已被取消,原先置于传播格局中心的地位亦不复存在,机构媒体要应对冲击,唯有提供稳定而有引导力的价值观,并以专业的生产方式提供系统的产品。而它们的前提,是机构媒体认识到自己的地位何在、优势何在、差异何在。

    就党代会报道而言,党报最大的优势,就是“在场”。在现场,就需要拿出具有现场味的东西,同时体现出“能在现场”所蕴含的专业优势——拿党报来说,对于相关议题的分析,就应当比一般媒体更专业、更权威、更具洞见。这是需要深耕的领域所在,亦是党报不同于普通媒体和自媒体的地位所在。这种定位和地位,决定了哪怕在所有人都去“赶时髦”的时候,党报作为机构媒体依旧需要保持一份定力,来生产具有价值和水准的新闻产品。有了这种定力,我们提供的内容才可能带来真正的增量。

    解放日报作为党报,核心竞争力一是权威,二是快捷,三是深度。这就是始终需要守护的常量——在党代会这样的场合,我们的声音必须比所有媒体权威;我们的传播必须力求最快;我们的思考必须比别人更深。而同时,亦需明确我们的传播是针对谁、指向谁,它不可能是全部大众,必定是具有影响力、思考力的关键人群,和这座城市的利益相关者、发展关注者。我们的报道,需要受他们的评价和“检阅”。就十九大报道而言,这种守护常量的努力伴随始终。综观解放日报的十九大报道,最为重头的有两个部分。

    一是十九大前推出的系列长篇特稿《习近平在上海》。这是解放日报牵头,由解放、文汇、新民三家报纸骨干记者组成报道组,耗时1个多月采访写作,精心打磨而成的。这组平均每篇万字的报道,以高远的立意、深邃的视角、平实的笔触、丰满的细节,生动而深刻地回顾了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的言行,展现出习近平同志的领导艺术和人格魅力,并对今天的工作提出诸多思考。无疑,这是最能体现党报权威性的题材,而如何做好这样的报道,考验的就是党报坚守常量的定力和能力——这组稿件的采访量之大、写作精细度之深,在近年可谓少有,而整个团队的辛苦投入,正是为了体现党报在新媒体环境下不变的价值追求。

    二是围绕十九大精神展开的深度报道和系列评论。十九大期间,解放日报推出“上海代表学习讨论十九大报告”“来自上海代表团的特别报道”等两大系列报道,由前方报道组围绕十九大主题,深访数十位上海党代表,从不同侧面对十九大精神进行深度解读、阐释。十九大闭幕后,解放日报又策划推出系列评论言论文章,持续解读十九大精神。这些报道和言论,均秉持了一个党报传承多年的传统,即采访深入扎实,思考深邃而有见地,力求做到事实准确、观点清晰、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在新媒体环境下,做这些报道和言论,需要不少“笨功夫”。但作为党报,无论外部环境变动多大,有些“笨功夫”是不能丢的,那些属于常量的精神和方法亦须很好传承。当然,这种定力不等于裹足不前。恰恰相反,它意味着在充分熟悉掌握新媒体环境、规则、传播方式的前提下,对传播行为进行专业而理性的判断,从而做到扬长避短。追求并保有这种常量,不是不要变,恰恰是要求“善变”,朝有价值的方向变。而这背后,就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系解放日报社首席评论员,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政情频道栏目主编)

    责任编辑:武艳珍

增量、变量与常量:传统党报党代会报道的嬗变
政治站位高 一线报道活 融合传播新
不落窠臼 不落俗套
融合新闻在十九大专题报道中的应用